西方反科学思潮的历史变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西方反科学思潮是活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容忽视的、复杂多变的哲学、文化和社会思潮。它与科学思潮一般被视为两种相互对立的历史现象和文化范畴。长久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鉴于该思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错综芜杂,一直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书从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科学传播、宗教史、文学史和社会史等角度,阐释了反科学的概念,勾勒自前科学时期至20世纪末西方反科学思潮历史变迁的全景式历史画面,概括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为推动学界在西方反科学思潮研究方面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融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以及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研究进路。

前科学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故事及《圣经》故事等以隐喻和象征的形式反对作为科学前身的自然知识。古希腊哲学学派从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出发,质疑和排斥自然哲学理论和观念。在中世纪教父神学家的论著中,到处弥散着怀疑和颠覆自然哲学学说的立场和言论。前科学时期的反自然知识和反自然哲学的认知范式,通过反对探索自然界,来达到维护自身理念和价值,以及终极信仰的目的。它们为近代反科学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

从16世纪至19世纪,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反科学思潮开始登上人类历史舞台。它由浪漫主义思潮中生发,在西欧各国学界迅速崛起,并发展成为一股由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浪潮。这股浪潮在以众多作家、诗人和文学家等为代表的人文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否定科学的理性认知模式和牛顿机械方法论,提倡一种主观直觉主义、有机整体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9世纪下半叶,近代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逐渐进入尾声,在英国维多利亚晚期的“世纪末”颓废气氛中徘徊。同期,以尼采为代表的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批判科学理性、科学真理、科学方法和科学客观性等传统科学基本要素,搭建起通往现代和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桥梁。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经典科学遭遇危机和技术的负面作用不断扩大,加之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阴影,使得人本主义思想家对科学理性生发憎恶感。他们基于悲观主义立场,从非理性主义、直觉主义和神秘主义视角批判和颠覆科学理性和客观性。此外,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挑战了科学传统认识模式,“科学破产论”和“暂停科学论”的喧嚣此起彼伏,它们共同催生出以反主流文化为特征的现代反科学思潮。这股思潮由四种强劲的反科学群体和势力集结而成,即反文化运动的反科学、对科学的新浪漫主义批判、复苏的宗教与神秘主义和激进环保主义运动。它们主要从认识论视角,希图动摇科学的文化主导性、颠覆科学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20世纪下半叶,伴随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整个学界的思想根基遭遇严重挑战。在“科学终结论”的冲击和“新纪元”运动的鼓噪下,后现代批判理论家思想中孕育了以解构科学为目的的后现代反科学思潮。在先前“文化大战”的作用下,一场爆发于科学与人文领域的“科学大战”将这股反科学思潮推向高潮。后现代反科学思潮主要由“科学的社会和文化研究”中的科学社会学家、女性主义者和激进生态主义者组成,他们从社会建构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视角出发,解构传统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在研究过程中,本书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将反科学思潮放在整个西方思想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追踪不同历史时期反科学思潮的主要特征和逻辑表现形式,力求为进一步揭示科学和人文思想发展中的规律和机制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二是文献分析和比较分类的研究方法。依靠该方法,在分散的、庞杂的一手和二手文献中,梳理和发现西方反科学思潮发展的历史线索及其聚焦的问题。

本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国内外学术文献对于西方反科学思潮的历史研究还未做出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本书的研究工作尝试填补这一学术缺憾。(2)通过历史的探究、哲学的省思以及文化的拷问,系统素描西方反科学思潮的整体图像和特征。西方反科学思潮一直在科学图景中不断变换形式和内容:由近代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强调对科学理性认知模式和方法论的批判,到现代反主流文化反科学思潮着重认识论层面对科学文化主体地位的否定,再到后现代解构主义反科学思潮突出对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全面彻底颠覆。由此,本书为目前关于反科学的研究做出新的归纳和综合。(3)西方反科学思潮随着科学思潮的逐渐发展壮大,发展趋势也由弱到强,因此,西方反科学思潮对科学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扩大。西方反科学思潮危害科学的健康发展和传播,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防范。(4)对西方反科学思潮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为人们更好地理解、认识和运用科学提供思想借鉴,为人们正确认识和看待发生在中国的反科学现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为人们从意识形态、价值观层面重建和理解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思考人类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照和依据。

关键词:西方反科学思潮;科学;历史变迁;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