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柳(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

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莫:通“暮”,此指年末。

猃狁: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不遑:不暇。

盬:止息,了结。

启处:休整,休息。

孔:甚,很。

疚:病,苦痛。

常:常棣(棠棣),植物名。

路:高大的战车。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牡:雄马。

业业:高大的样子。

骙:雄强,威武。

小人:士兵。

翼翼:整齐的样子。

弭:弓的一种。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简析

诗歌采用《诗经》中常见的重章叠句形式,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春季薇刚刚长出嫩芽,第二章的“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是薇的叶片长大了,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讲的是秋季的时候,薇的枝叶已经老了,非常坚劲。从春到秋意味着一年一年地度过,这种反复咏叹表达了士兵远别家乡、久久不归的凄苦。诗歌前三章在采薇的起兴之后,又写出了士兵们虽然怀念家乡,但是依旧为国而战,这两种矛盾的心情统一在了征夫身上。四五章追述军中的紧张生活,色调华美,整个情感基调从相思之柔到战争之烈。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一名戍役的军士,他们奉命戍守家乡,虽然面对着猃狁的骁勇,依然尽忠职守。这种在外戍守的生活和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形成了极大的对比。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西周时期。

名家点评

〔南朝〕刘义庆: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世说新语·文学》)

〔明〕王夫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送别诗

隋·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注释

漫漫:形容杨花飞舞。

行人:指游子。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整首诗表现了离别之苦、怀人之切。诗的前两联“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写杨柳枝青青地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十分美丽。作者用“青青著地”形容柳条之垂,用“漫漫搅天”描述杨花之“飞”。这里所写的正是日暖风和之时的景象。“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杨花再多,终归要“飞尽”的,这是自然规律。而万树柳丝,即使天天折,又怎能“折尽”呢?杨花由最初绽放而“漫漫搅天”,又眼看“柳条”被那些送行者今天折、明天折,以至于折尽,“杨花”又逐渐落地入池,以至最终无踪无影,而“行人”还不见归来。至此,作者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疑问:行人啊!你究竟回来呢还是不回来?

背景

具体创作背景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