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关键词50讲(汉英对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法家、名家和名理派的“名”

“所以谓,名也。所以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墨子《墨经·经说上》)。这里“名”的意思是指物名,或指事实。后来学者研究和分析这方面的“名”,注重名实相符。用之于法律的,称法家,如管子、韩非等人;只讨论“名”的观念,而用于辩论的,称为名家,如惠施、公孙龙等人;只讨论“名”和理,用之于玄谈的,就成为名理派,如刘劭、钟会等人。

怡按

在“名”字中,“正名”是特别重要的,但“正名”有广狭两义。狭义的是指孔子去卫国时,对子路的问题,提出“正名”两字。当时是因卫君父子相争,而要正名,所以是指“父父子子”的伦常关系。以前孔子三十六岁到齐国时,齐景公问政,孔子回答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指当时齐国大臣掌权,景公失势,这也是正名的意思。可见,“正名”是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要点。广义的要点有二:一是延续孔子的正名,荀子有《正名篇》,讨论名辞也强调伦理;二是谈名实相符问题,可以包括所有名家、法家等。如果我们再扩大意义来看,《易经》的“位”, 《中庸》的素其“位”而行,也都可看作“正名”的运用。十年前,我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呼吁大家注意自己的名字,都是为父母所取,选择好的、鼓励性的字,因此我们看看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是否做到,这也是一种新的“正名”,即正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