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带着花香的文章(代序)
秦文君
《少年文艺》的主编谢倩霓把“周庄杯”的评审稿子交给我,这个评审和其他各处的评审都有所不同,保密工作堪称一流:所有的参赛者姓名被抹去,清一色的打印稿,少了一切心理暗示,仿佛要把评委的心关进了象牙塔——告诉你,不必有任何杂念,只需要面对文本,对此负责。评审的过程果然心静,几近纯粹,透明,完全没有成见,更谈不上顾忌,情面,唯作品是论。
我花了两个整天来阅稿,每读到一篇佳作,欣喜之余,还会为无法即刻得知佳作出自何人之手生出淡淡的遗憾。我是多么喜欢结识天下有才华的人呵。
好的作品如好的音乐,品一遍就能记住,因为它一定是独特的(有时是局部独特),所以哪怕它的旋律是简单的,仍能从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读到这样的,或者和这样的作品沾边的,我都慷然给出高分,一边还茫然,担心其他评委会不会也这般厚待它,就怕佳作被淹没了。
直到揭晓,才知这些参赛者中藏龙卧虎,新港、春丽、翌平等都在其列,更有一班新秀齐齐亮相,可喜可贺。
文学是人类奥秘的花园,儿童文学也不例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近年来仿佛处在变浅变轻的风潮里,有时候,作家与作家之间缺少足够的差异,风格挨得太近,疑似“近亲”。但是明眼人一眼能看出,哪些作品是艺术领先的,有创新意义的,而哪些是跟风的,学样的。有个别作者真是不厚道,不仅是借鉴了优秀作品,连灵感、故事、叙述都几乎是克隆来的。
同质化的作品多了,令人忧虑。跟风的作品缺乏生命力,易变色,易消蚀,但经过炒作,却猖狂一时。这有点像假花,有时做得能乱真,有时能比具有鲜活艺术生命的佳作颜色鲜艳,甚至妖艳得能抢眼球。这样的跟风作品成了气候,困扰小读者,也是对真正的文学之花带来亵渎。
有责任心的评审都期望读到不带杂质,不受干扰的美丽作品。庆幸的是,“周庄杯”参赛作品中果然有不少带着作者体温,有风格标签的作品,比如获得特等奖的《爱喝糊粮酒的倔老头》,看似平稳、温和,不怎么抢眼,但如一卷淡淡的风情画,委婉地道出现实人性,人际,世界的奥秘,人生的神奇。笔墨中浸润温馨的乡情、人情,刻画出世俗、人伦,却丝毫没有“做作”的倾向。
《风吹柳笛声》也是散发特别芳香的作品,虽然没有离奇的故事,但是一个被忽略的傻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的傻,使得他避免了多种诱惑,他对新奇的世界有本真的向往,对人和事充满好感,离太阳和月亮最近,离率真、浪漫,以及乐善好施、英雄主义最近,但冰冷的不完美的现实,最终会令这傻孩子那颗炙热的心慢慢黯然吗?忧伤的结尾令人怅然若失。
而那篇《姐妹》,描绘了弱势的女孩紫霞的凄苦,她有少女唯美的天性,而浮躁的世界和生活却不会让步去成全她,紫霞无法把握生命中的亮色,即便是她心灵里冥冥之中的依托,也显得如此渺茫,浮躁的世界会不会粗暴地粉碎她的审美取向?让人深深担忧。
“周庄杯”召集作家们为小读者写有花香的作品,这是有文化价值的大事。在当今喧嚣的世界里,要写出纯粹的儿童文学佳作,实属不易,必须抗拒功利之心,浮躁之气,保持天性不被吞噬,这样才能静静地沉思,拥有绝妙的艺术感觉,以及一颗纯真的心,可以是快乐的心,也可以是忧伤的心,只要有爱,有仁慈和怜悯,有艺术创新,都会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