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说话不能随心所欲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用语言交流。语言能够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可以说,人正因为有了语言的沟通,信息才会得到有效的传播。
从孩子咿呀学语时起,家长就开始教孩子说话。可别认为教孩子说话是件简单的事,这其实也是一门学问,这是在教孩子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更是在教孩子一种与人交流的技巧。可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孩子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反映了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家教。孩子谈吐文明、表达流利,容易赢得人们的喜欢,为他今后的人生铺好道路。
所以,家长要重视对孩子口才的培养,让孩子掌握说话的要领和技巧,培养孩子正确而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孩子能够恰如其分地与人交流,这对孩子的人生至关重要。对孩子口才的训练越早开始越好,家长要重视和加强对孩子的口才训练,耐心地教给孩子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并给孩子适当的机会练习,切勿急躁。要知道,家长与孩子的说话态度和交流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将会对孩子造成恶劣的影响。
如果你的孩子当众说话时经常胆怯,如果你的孩子说话经常语无伦次、不得要领,如果你的孩子经常表达不清,那么家长可以参照本书教给孩子一些实用的正确而恰当的说话方式和表达技巧,并在生活中有目的地加强对孩子口才的培养,定期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没有提高,相信你的孩子的口才能力会大有长进!
本书方便实用,言简意赅、言近旨远,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对培养孩子的口才有所帮助。
观察一下生活中人们的说话方式,有的人说话过于啰唆,表达不清,叫人摸不着头绪;有的人说话不合逻辑,妄下论断;有的人说话时面无表情,这些人都是没有掌握好说话的基本要领。
说话不能随心所欲,要注意避开一些“误区”,才能表达得清楚明白,让话语掷地有声。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注意说话中的“误区”,比如以下几点:
1.口齿要清晰,不要用方言。
说话时语速要适中,切忌声音太小或者说得太快,以免对方漏听部分内容。“说得清、说得明”才算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另外,说话时还要避免用方言俚语,否则会让别人摸不着头脑。
有些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常用地方方言,这会对孩子日后的发音和语言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孩子学好普通话。
2.说话要简单明了,尽量少用专业术语。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说话要力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书面用语,更不要刻意堆砌辞藻。除了一些礼仪性惯例式的交流要讲究措辞或使用一些固定词汇、固定表达方式外,平常说话时要做到简单明了。与人交流时要用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的日常语言,表述要简洁、明确,尽量少用专业术语。
中国人讲究寒暄,说话时往往先说些客套话,这并无不可,但如果为了博取对方的欢心而寒暄太久,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让对方觉得你说话啰唆,拖泥带水。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说话时要注意礼节,但不必说过多的客套话,说客套话要适度。
3.说话时切忌表情冷漠、内容乏味。
说话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方式,如果缺乏真情实感,表情呆板,内容枯燥,话题无聊,会让人失去听的兴趣。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说话时要配合相应的表情,虽说不一定非要眉飞色舞,但态度要温和,表情不能呆板,内容也要尽量表达得充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