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投资理财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犹太人的理财智慧

投资,让钱生钱

我们中国的很多父母认为钱存到银行应当更保险些,能享受到复利,这样就是对金钱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经尽到了理财的责任。而犹太人认为,攒钱只会让人变的越来越贫穷,因为连他的思维也贫穷了。犹太人从不把钱存入银行,他们认为攒钱不如投资,唯有现金才能保障他们的生活及生命,才可以应对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

因此犹太家长常常从小就这样告诉孩子,““没有的时候就借,等你有钱了就可以还了,不敢借钱是永远不会发财的”,“有钱不置半年闲”。

犹太人从小会给孩子讲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俩人省吃俭用,把钱都存到银行中。夫人时常向左邻右舍的太太们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后来,这个消息传到她一个的犹太朋友富凯尔博士那里。他不欣赏这位夫人这种储蓄的习惯,在一次谈话中他对夫人说:“你的男人每天为了衣、食、住在外面辛苦工作,你则每天计算如何尽量克扣生活费,将它存入银行。如果你们一生就这样过去,有什么意思呢?你觉得没有储蓄就会觉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如此着重物质,成为物质的奴隶,人的尊严到哪儿去了呢?我们犹太民族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富豪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自拿破仑时代起,就一直维持巨富的地位。他们当中没有哪个是靠省吃俭用一辈子,在银行存了一生的钱,光靠利息滚利息而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富翁的。”

这位夫人问:“那你不赞成储蓄了?”

“并不全是这样。”富凯尔博士解释道,“我反对的是,把所有的收入都存入银行,而忘记了投资。灵活运用你的收入,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另外,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的时候,你们在心理上觉得相当有保障,便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

金钱就是货币,具有流通的作用,存在银行,这样就等于闲置,这是犹太人的理财观念。他们认为把钱存入银行就等于闲置,因为微薄的利息相比投资赚来的钱根本不值一提。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财商智慧,关键看其能否靠不断滚动周转的有限资金,把营业额做大。就是在这种教育理念中,犹太人从小就懂得了对待金钱正确的方法是让金钱不断流通,不断投资,从而使金钱发挥更大的价值,使其效用最大化。

他们常常以这样一个事例向孩子说明上述道理:

莱丝莉?斯考吉是卡尔加里史卡拉特医学院附属高中的一名学生,她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经历。从10岁起,她就把参加兼职工作所得的收入投资于加拿大储蓄公债,不久又转而投资一家基金和证券市场。斯考吉虽然没有透露她目前具体的财产数量,但会在奥普拉电视台“脱口秀”节目上,向观众展示她的所有投资文件,以证明当她25岁时,确实能够拥有100万加元。

斯考吉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她对自己能否达到如此高的目标也感到有些忐忑。但斯考吉认为,在未来的8年里,需要相当大的毅力和专注力,但只要投资方法对头,这个目标还是能够达到的。斯考吉不是富家子弟,她没有什么本钱,这与大多数孩子的情况类似。因此,她的话题令人感兴趣。

斯考吉说,她的“投资观”首先便是小孩子们都有的赚钱欲望——有钱不赚就是愚笨。她从小就看比尔?盖茨的书,并研究了美国《财富》杂志每年所列的全球最富的100个人,发现其中有95%以上的人从小就有发财欲望,57%的全球巨富在16岁之前就想到了要开自己的公司,43%的全球巨富在成年之前已做过第一桩生意。因此她从小就赚钱意识: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打零工,有时帮父母或者邻居做一些家务或者零活,他们也会给些小“奖励”,还有,学校里有时也会有当义工或者外出实践的机会,虽然没什么钱赚,但有很多接触到的新机会,可以认识很多企业或者大公司的老板,只要自己具备了他们需要的能力,也可以到他们那里打工……还有,自己平时还用自己赚来的钱搞点小的投资,也许是进些同学们需要的紧俏货大卖一笔,也许是在银行搞点理财投资,总之,就是不让钱死守在自己手里,要让它们游泳流动起来。

犹太父母就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一个人是不是有头脑,会不会做生意,年龄不分大小,越早起步越好,若很重要一条就是合理地使用创收,并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如果一心只想“节流”而不去“开源”,那你终将与财富无缘。

所以犹太家长告诉孩子。钱是赚出来的,想致富,先开源。立足于赚钱,你的财富才会增加。不管个人还是家庭,增加收入永远是理财的第一步,进而不要不断投资,这样才能让金钱轮转,不断生财。

他们还会给孩子讲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犹太财主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与使用。他给了第一位仆人5份金钱,第二位仆人2份金钱,第三个仆人1份金钱。犹太财主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妥善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1年后再看他们是如何处理钱财的。

第一位仆人拿到这笔钱后进行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造成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他的钱埋在树下。1年后,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检查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财富都增加了1倍,地主甚感欣慰。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没有增加,他向主人解释说:“唯恐运用失当而遭到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

犹太财主听了大怒,并骂道:“你这愚蠢的仆人,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

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好好利用金钱。

这就是告诉孩子,钱是赚出来的,当然在投资过程中会承担一些风险,很有可能遭受损失,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人赚钱很慢,钱生钱飞快。他们使手中的金钱飞快地周转,他们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因此,越早打点钱财,越早发家致富。

因此,犹太孩子从懂事起就会竭尽全力去开拓新的投资领域,让钱飞快地流动,从不让金钱闲置。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不投资就是在浪费金钱。

这就是犹太人教孩子的智慧,让钱飞快地流动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不管怎样他们都能想方设法“以钱生钱”。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家长应该学习的智慧吗?

敢于挑战,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

犹太人认为,贫穷是一种心态上的“病”,是由于缺乏挑战贫穷高远的志向而引发的。因此犹太人常常从小就这样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贫穷更槽糕的事了——它是一切痛苦中最可怕的。一个人不能害怕冒险和迎新挑战,只有敢于向未知的方向挑战,才会比别人更快的成功。走运的人一般都是大胆的。除了个别的例外情况,最胆小怕事的人往往是最不走运的。当然,“大胆”不同于“鲁莽”,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你把一生的储蓄孤注一掷,采取一项引人注目的冒险行动,在这种冒险中你有可能失去所有的东西,这就是鲁莽轻率的举动。如果你尽管由于要踏入一个未知世界而感到恐慌,然而还是接受了一项令人兴奋的新的工作机会,这就是大胆。

犹太家长常常以石油界的亿万富翁J·保罗·盖蒂的故事激励他们的孩子:

盖蒂是在创业早期走的是一条曲折的路。他上学的时候认为自己应该当一位作家,后来又决定要从事外交部门的工作。可是,出了校门之后,他发现自己被俄克拉荷马州迅猛发展的石油业所吸引,那时他的父亲也是在这方面发财致富的。搞石油业偏离了他的主攻方向,但是他觉得,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外交生涯延缓一年。作为一名盲目开发油井的人,他想试试自己的手气。

盖蒂通过在其他开井人的钻塔周围工作筹集了钱,有时也偶然从父亲那里借些钱(他的父亲严守禁止溺爱儿子的原则,他可以借给儿子钱,但是送给他的则只是价值不大的现金礼物)。年轻的盖蒂是有勇气的,但不是鲁莽的。如果一次失败就足以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的话,这种冒险事他从来没有干过。他头几次冒险都彻底失败了。但是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高产油井,这个油井为他打下了幸运的基础——那时他才23岁。

那么盖蒂怎么会知道这口井会产油呢?他确实不知道,尽管他已经收集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事实。“总是存在着一种机会的成分的。”他说,“你必须乐意接受这种成分;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答案,那你就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几乎每个犹太家长都会给孩子讲这个故事,就是让孩子明白,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战略家,他们有极强的预见能力,他们的眼光盯着未来;他们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地干下去,直到成功为止。

他们还会从小会给孩子讲洛克菲勒创业的故事:

在19世纪80年代,约翰·洛克菲勒已经以他独有的魄力和手段控制了美国的石油资源,这一成就不仅取决于他从父亲那里学到的经商哲学,从母亲那里学到的精细、守信用、一丝不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他受益于他那从创业中锻炼出来的预见能力和冒险胆略。

1859年,当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出现了第一口油井时起,洛克菲勒这位精明的青年商人就从当时的石油热潮中看到了这项风险事业的前景是有利可图的。他在与合伙人争购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权中表现出非凡的冒险精神。

拍卖从500美元开始,洛克菲勒每次都比对手出价高。当标价达到5万美元时,双方都知道,标价已经大大超出石油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洛克菲勒满怀信心,决意要买下这家公司。当对方最后出价72万美元时,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出价725万美元,最后终于战胜对手。

年仅26岁的洛克菲勒经营起当时风险很大的石油生意。当他所经营的标准石油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控制了美国出售全部炼制石油的90%时,他并没有停止冒险行动。

到19世纪80年代,利马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因为含碳量高,人们称之为“酸油”,当时没有人能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提炼它,因此只卖一角五分一桶。洛克菲勒预见到这种石油总有一天能找到一种方法提炼它,坚信它的潜在价值是巨大的,所以执意要买下这个油田。当时他的这个建议遭到董事会多数人的坚决反对,事后他只得说:“我将冒个人风险,自己拿出钱去关心这一产品,如果必要,拿出200万、300万。”洛克菲勒的决心终于迫使董事们同意了他的决策。结果,不过两年多时间,洛克菲勒就找到了炼制这种酸油的方法,油价一下由一角五分涨到一元。标准石油公司在那里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炼油厂,赢利猛增到几亿美元。董事会的成员们最后不得不承认,洛克菲勒比他们所有的人都看得远,比他们所有的人都有更加强烈的冒险意识。

犹太家长都就是通过洛克菲勒的经历让孩子明白,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适度冒险的人。有些人很聪明,对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并不可怕。

很多事之所以看似不能做好,许多困难之所以看似不能解决,往往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

斯帕克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重时住在多伦多的一位年轻的艺术家,他全家靠救济过日子,那段时间他急需要用钱。斯帕克精于木炭画。他画得虽好,但时局却太糟了。他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呢?在那种艰苦的日子里,哪有人愿意买一个无名小卒的画呢?

斯帕克可以画他的邻居和朋友,但他们也一样身无分文。唯一可能的市场是在有钱人那里,但谁是有钱人呢?他怎样才能接近他们呢?

斯帕克对此苦苦思索,最后他来到多伦多《环球邮政》报社资料室,从那里借了一份画册,其中有加拿大的一家银行总裁的肖像。斯帕克灵机一动,决定在这上面“做点儿文章”。回到家里,他开始画起来。

斯帕克画完了像,然后放在相框里。画得不错,对此他很自信。但怎样才能交给对方呢?

他在商界没有朋友,所以想得到引见是不可能的。但他也知道,如果想办法与他约会,他肯定会被拒绝。写信要求见他,但这种信可能通不过这位大人物的秘书那一关。斯帕克对人性略知一二,他知道,要想穿过总裁周围的层层阻挡,他必须投其对名利的爱好。

他决定另辟蹊径,采用独特的方法去试一试。他想:即使失败也比主动放弃强!

斯帕克梳好头发,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来到了总裁的办公室。

斯帕克提出要求见见总裁的要求时,秘书告诉他:事先如果没有约好,想见总裁不太可能。

“真糟糕,”斯帕克说,同时把画的保护纸揭开,“我只是想拿这个给他瞧瞧。”秘书看了看画,把它接了过去。她犹豫了一会儿后,说道:“坐下等会儿,我去通知一声总裁。”

她马上就回来了。“他想见你。”她说。

当斯帕克进去时,总裁正在欣赏那幅画。“你画得棒极了,”他说,“这张画你想要多少钱?”斯帕克舒了一口气,告诉他要50美元(那时的50美元约相当于现在的1000美元),结果竟然成交了!

讲完这个故事,父母们会进而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这位年轻艺术家的计划会成功?

然后他们会这样告诉孩子:这位年轻艺术家刻苦努力,精于他所干的行业。他想象力丰富:他不打电话先去约好,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他会被拒绝。他敢想敢做:他不想卖给邻居,而是去找大人物。他有洞察力:他能投总裁对名利的爱好,所以选择了他的正式肖像是明智的,他知道这肯定对总裁的口味。他有进取心:做成生意后,他又请银行总裁把他介绍给他的朋友。他敢于另辟蹊径,在采取行动前研究市场,认真估计第一笔生意后的事,他成功了。最重要的是,他不害怕去做那些“做不了的事情”。实际上,抱持强大的自信心去做,世界上有许多所谓“不可能”的事都“可能”发生。

通过这些分析,孩子明白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心甚至比为行动更重要。犹太孩子就是在这种的文化传统中,从小就学会了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向厄运中低头,他们积极向贫穷挑战,并真的成功改写了贫困的生活,拥有了财富人生。

犹太民族的这种智慧世代相传,使得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一个的民族。他们把这套思维方式也传给了后代,从而使他们受益匪浅。这种教育思维,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家长学习?

信念坚定,是为人的根本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犹太的人会十分肯定地说:坚定信念。他们也把这种坚定的信念教给了后代子孙。

犹太人常常告诉孩子,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一个挖水沟的人也能做到这一点,也许他们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犹太人从小会给孩子讲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破产的商人回到家中,一脸沮丧地对他的妻子说:“亲爱的,我完了。我们所有的财产都被法官没收了。我们一无所有了。”

他的妻子注视着他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他:“法官会把你卖了吗?”“哦,当然不会。”“法官会把我卖了吗?”“哦,怎么会呢?”“那么,就不要说我们已经失去了一切。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都还在——你、我、还有孩子。我们只是失去了用我们的能力和勤奋所获得的成果。如果我们的心灵和双手还在,那么我们可以去创造另外的一笔财富。”

俗话说,“千金散去还复来”。所以,一定要坚定信念,才能改变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财富拥有者。不再是落魄的富翁或不再是以前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一天,有位犹太人拉比在河边遇见了忧郁的年轻人费列姆。费列姆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孩子你为何如此闷闷不乐呢?”拉比关切地问。

费列姆看了一眼拉比,叹了口气:“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我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整天饥一顿饱一顿地度日。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傻孩子,”拉比笑道:“其实,你应该开怀大笑才对!”

“开怀大笑?为什么?”费列姆不解地问。

“因为你其实是一个百万富翁呢!”拉比有点诡秘地说。

“百万富翁?您别拿我这穷光蛋寻开心了。”费列姆不高兴了,转身欲走。

“我怎敢拿你寻开心?孩子,现在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费列姆有点好奇。

“假如,现在我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健康,你愿意吗?”

“不愿意。”费列姆摇摇头。

“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青春,让你从此变成一个小老头,你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费列姆干脆地回答。

“假如,我现在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美貌,让你从此变成一个丑八怪,你可愿意?”

“不愿意!当然不愿意!”费列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假如,我再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智慧,让你从此浑浑噩噩,度此一生,你可愿意?”

“傻瓜才愿意!”费列姆一扭头,又想走开。

“别慌,请回答完我最后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金币,让你去杀人放火,让你从此失去良心,你可愿意?”

“天哪!干这种缺德事,魔鬼才愿意!”费列姆愤愤地回答道。

“好了,刚才我已经开价100万金币了,仍然买不走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你说你不是百万富翁,又是什么?”拉比微笑着问。

费列姆恍然大悟。他谢过拉比的指点,向远方走去……从此,他不再叹息,不再忧郁,微笑着寻找他的新生活去了。

这就是告诉孩子,他们坚信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来获得财富,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青少年朋友们也要向犹太人学习,从小坚定自己会成为财富的拥有者,坚信自己会摆脱穷小子的称号。

他们常常对孩子说:“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行,再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发现你不仅做成了,而且还做得非常好。”

犹太家长还会给孩子讲这样一个小故事:

比利先生二十几岁,有位不工作的太太和一个孩子,他工作卖力,但收入勉强够维持家庭生活,他们租住在一间小公寓里。

一天,他突发奇想,“我想买一所新房子,下星期就搬进去。”比利太太认为他疯了,“你在开玩笑,这怎么可能?我们根本没有那份财力,可能连先期付款都交不出。”

比利不为所动,他说:“跟我们一样想买一套新房子的夫妇有几十万,其中只有一半不能如愿以偿,一定是什么事情才使他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远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他真的行动了,他找到一套俩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又实用,先期付款是1200美元。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凑够1200美元。他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这笔钱。

为什么不直接找承包商谈谈,向他私人贷款呢?他真的这么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淡,但由于比利一再坚持,他终于同意了。他同意比利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还100美元,利息另外计算。

接下去比利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美元。夫妇两个想尽办法,一个月可以省下25美元,还有75美元要另外设法筹措。

比利又想到另一个点子。他直接跟老板解释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兴他要买房子了。

“你看,为了买房子,我每个月要多赚75元才行。我知道,当你认为我值得加薪时一定会加,可是我现在很想多赚一点钱。”

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应我在周末加班呢?

老板对于他的诚恳和雄心非常感动,真的找出许多事情让他在周末工作10小时,比利赚到了足够的钱。夫妻俩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房子。

犹太父母就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比利之所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始终坚定的相信自己,积极地想出各种办法去实现自己的心愿,所以他做成了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进而他们会启发孩子,在掘取财富的道路上,成功总是伴随着那些认为自己肯定能做成的人。而创富的大忌之一便是轻易地断定做某件事是不可能的。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踏实努力,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凡事都有一个规律,就是凡是认为可能的事物,大多以可能告终;而凡是认为不可能的事物,大多以不可能告终。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人却捉襟见肘?许多走上创富道路的人之所以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定自己。正如成功学专家麦迪先生曾说过:“尚未开始动手就已成为悲剧主角的人太多。”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明白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富始于意念,一切都与心态有关,信心是聚集财富的起点,这是力量的源泉也是财富的根本。甚至比为重要。

所以很多犹太孩子从小就坚定的相信自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和事业,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和意识,因此他们会竭尽全力地勇敢奋斗,以便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

这种教育思维,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家长学习?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儿里

《塔木德》中说“要想变得富有,你就必须向富人学习。在富人堆儿里即使站上一会儿,也会闻到富人的气息。”

犹太人独特的经商思维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向富人看齐。他们清楚,要想成为富人,就要学习富人的思维方式和经商理念。犹太人认为: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儿里。因为只有站在富人堆儿里,吸取他们致富经验,比肩他们成功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

因此犹太家长常常从小就这样教育孩子:要想成为有钱人,就要多和有钱人接触,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但是孩子们通常会问:如果富人不愿意和我交朋友怎么办?犹太父母会告诉孩子,在成为富翁之前,要先改变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富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向富人看齐,跻身于富人之列。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缺乏赚钱的思维。富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

他们常常从小就告诉孩子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在富人堆儿里即使站上一会儿,也会闻到富人的气息,并常常以这样一个故事向孩子说明上述道理:

美国某银行的董事长,原是出身于南部的一个农村犹太少年。一天,他看到一本杂志上介绍了一些大实业家的故事,他很想知道这些大实业家如何发家的,希望能给自己带来思路和经验,于是,有一天他不管不顾地跑到纽约著名的威廉?B?亚斯达的事务所。他对亚斯达说:“我很佩服您的创业精神,我想知道我怎么才能赚到100万美元?”亚斯达非常欣赏这个小伙子的胆量和雄心,微笑着与他谈了一个多小时,告诉了他许多好的经验,临走时又向他介绍了几个其他实业家。

他按照亚斯达的指示,请教了许多一流的商人、总编辑、银行家等。通过向这些成功人士请教,使他得到了很多知识、经验以及成功者思维方式。于是,他开始仿效富人的做法。仅仅过了两年,当那个青年刚满2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他当初学徒的那家工厂的主人了。24岁的时候,他又能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了百万美元的财富了。最终这个来自农村的少年,成为一家大银行的董事长。

他们通过这个故事使孩子明白了要想富有,就必须与有富人交往,多向富人学习。只有交往了,才有学习的机会,因为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如果能这样做,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最后终有所得。

犹太人还会以这样一个小故事启发孩子:

一天,卡尔问弟弟:“为什么经营同样的商店,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钱呢?”特奥回答说:“我觉得是经营方法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赚钱的。”

“可是什么样的经营方式才能赚到钱呢?”

想到这里,兄弟俩决定到大街小巷去看看。一天他们来到一家消费品商店,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红火。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的旁边,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写道:“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起来,到年终可凭发票免费购买发票款额3%的免费商品。”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几遍后,终于明白这家店铺生意兴隆的原因了。原来正是那年终3%的免费购物吸引着顾客。

兄弟俩跑回自己的店铺,立即贴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让利3%,并保证本店的商品是全市最低价,如达不到全市最低价,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原来他们不仅借鉴了那个商品让利3%的做法,还提出了现款交易就可以让利3%,加上全市最低价的宣传攻势,自然他们的店铺很快就门庭若市,生意火爆。

兄弟俩借此机会,改为连锁店,在市里发展了十几个店铺,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此后,凭借不断学习的经营原则,他们的店铺迅速扩大,从而成就了兄弟俩的财富梦想。

就是在这种教育理念中,犹太家长从小就懂得了于向富人学习致富经验,学习富人的思考方式,与富人交往,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也为自己的财富之路打下基础。。犹太人之所以成为最会赚钱的民族,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向富人的学习能力。

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确实值得我们国内的家长思考,作这家长,我们也要像犹太家长们那样把这些道理教给孩子,以利于他们更好的成长。

理财不是赌博

工作生活中,犹太人常常说,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管理财富中他们也同样这样要求孩子。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犹太的人会十分肯定地说:有所为有所不为,直接关系到投资理财能否成功,理财目标能否实现。比如,投资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该止损的时候不止损,该止盈的时候不止盈,都是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一原则的表现。他们也把这种坚定的信念教给了后代子孙。

他们常常从小就这样告诉孩子,在投资理财前先别忙着动手,不妨适时为自己做一个全面的“理财体检”,弄清自己的“理财取向”,了解市场环境以及产品特性,在投资理财中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如果孩子问如何在投资理财中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呢?

他们会告诉孩子,首先,分析自己实际情况。每个投资者都有年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忍受度、家庭资产负债、理财目标等个性化的差异。因此,每个人在投资理财前,特别是在投资中高风险的产品前,最好弄明白自己的“理财取向”。

其次,要分析理财产品。所有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存款、国债、货币基金等低风险和无风险的产品,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和忍受度差的投资者,而股票、股票基金以及期货、权证等高风险产品,则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和忍受度都比较强的投资者。当然,金融产品还应与个人的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地将金融产品与自己进行匹配,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观察市场,分析经济形势,找投资方向。

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适合投资的产品也不一样。比如市场处于上升阶段时,适合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类产品,而在市场处于下降趋势中或处于降息周期时,则适合投资风险低的债券类、货币类产品。因此,投资前了解市场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了解市场就盲目入市,甚至逆市而行,就很有可能陷入亏损的尴尬境地。

同时,还要严守止损、止盈界限。在投资时,止损、止盈都要有一定的额度。所谓的“止盈”就是不贪,而且,这比止损更重要,如果把握不好自己的欲望,好多投资者都有前期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的后悔莫及的经历。所以要确定投资目标,并设定一个止盈点,一旦投资达到这个目标就立即止盈,即使市场仍在继续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加好的趋势或行情也要如此。

因为市场瞬息万变,千变万化的投资市场风云变幻,投进去的钱随时都有可能大幅缩水,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化为乌有。在投资上,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以为投资的标准仅是道听途说的哪个理财产品能赚钱,而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操作这个品种。

即使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交易品种,也存在很高的进入门槛,不是任何人心血来潮就能玩的。有很多人看着别人投资赚了大钱也跃跃欲试,但很多事情别人行,不代表自己也行,假如连那人都是只凭感觉和运气在试着赚钱的话,那就更别被诱惑或煽动,跟风冒险了。这样的冒险是拿自己的钱不当钱,会让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钱无缘无故的打了水漂。

投资理财也是要财商和水平的,不从基本功上提高自己,不下点真功夫花时间学习,盲从和异想天开的碰运气只是拿自己的钱财做无益的冒险,多半是血本无归的,这样的学费是不值得交的。

在投资前,最好先列张单子,看看自己什么东西能碰,什么东西不能碰,只投资自己熟悉的品种。别人行不代表自己也行,作自己最熟悉和赚钱概率最大的投资。

再次,理财也不是发意外横财,虽然在理财“打江山”靠投资以钱生钱的过程中也要冒风险,但理财中稳健和控制风险的“守住江山”更为重要。赚钱重要,管理赚回来的钱同样重要。

市场并不太可能总是一蹶不振或牛气冲天,而是在风险中蕴含着阶段性的投资机会。在进行资产配置之前,首先要重需求,分主次,无论未来市场如何变化,满足自身理财需求的投资主线不应改变。事实上,不仅需要了解市场形势,更需要明确自身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

所以在进行资产配置之前,首先要意识到,无论未来市场如何变化,满足自身理财需求的投资主线不应改变。如果要想利用不同类型的基金进行专属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需要全面了解各类基金的收益、风险特征,不同基金,巧配置,才能达目的。

犹太父母就是讲这些道理让孩子明白,理财不是赌博,不要追求刺激期望一夜暴富,用等得起也亏得起的钱去作投资,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只要选准了投资方向,就要亲历亲为。成功的投资一定不需要天天盯着价格而眼高手低的妄想着自己是个投资天才,只要投资就会成功,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是在这种教育中,犹太孩子从小就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只做自己擅长的事。纵观很多犹太籍精英,他们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根源在于他们自幼就把犹太民族的这种传统理念深深的根植于心,这也是犹太教育的成功之处。这也是我们中国父母十分值得借鉴的。作这家长,我们也要像犹太家长们那样把这些道理教给孩子,以利于他们更好的成长。

冒险精神要提倡

提起犹太人的冒险精神,也许很多人都忍不住举起大拇指,一边赞扬一边羡慕,而有的人则表示不以为然。他们觉得犹太人的那种冒险无非就是一种合法化的商业赌博,只不过是犹太人的运气好,在大多数情况下赌赢了而已。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冒险绝对不像赌博那般肤浅或者简单。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犹太的人会十分肯定地说:冒险,但绝不像赌博那般简单。他们也把这种坚定的信念教给了后代子孙。犹太人认为,“本金有安全保障的投资才是第一流的投资原则,为求高利润而丧失本金的投资是愚蠢的冒险。”

冒险,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它并不是像赌博那般,只要把钱押在某一件事情上就好了。它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包括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犹太人会从小就教育孩子,人生不能怕冒险,但冒险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过程,不能狭隘地理解为金钱赌博。

因为赌博是不经大脑的冲动,是不需要胆量的,而冒险绝对不是冲动的后果,它是需要胆量和智慧来完成的。这才是无畏的精神和大智慧的象征。

大冒险家洛克菲勒的传奇至今让人惊叹不已!

他们常常以这样一个故事向孩子说明上述道理:

洛克菲勒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一家名为休威的公司做书记员,这是他精于计算的良好开端。

在休威公司的第三年,他已经对中间商的生意掌握了十之八九,并且对这个行当跃跃欲试。在这一年,他未经老板同意,就自作主张地做起了小麦粉和火腿生意。不久,新闻媒介报道的饥荒在英国发生了,使他的计划得以付诸实施。

由于他的冒险建议,使休威公司囤积在仓库里的食品货物发往欧洲饥荒蔓延的地区,赚得了巨额利润。为此,洛克菲勒要求公司为他加薪到800美元,但是被拒绝了。于是,洛克菲勒决定辞掉这份工作,创办自己的公司。

1859年3月18日,在克利夫兰街32号,洛克菲勒与人合伙经营的“谷物牧草经纪公司”开张了,其时洛克菲勒不过19岁。在这个经纪行里,他仍然主要干老本行——经营各种与数字联系密切的资金项目。由于他的敢作敢为,公司一直处于赢利状态。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以后,很多人忙着保命,但是洛克菲勒却密切地注视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这再一次成为洛克菲勒发财的契机。

据说,他的墙上挂满了战况图和各种从华盛顿传来的政治新闻以及前线的最新动态。他不时用笔在内容丰富的墙上点点画画,或埋头记录着什么。他通过对战争形势的分析,使生意做得非常红火。

犹太父母就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人生不能怕冒险,那些胆小的投资者都是不可能成为巨富的,敢于迈出危险的一步,才有可能迎来新的天地。但是要寻找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冒险方式,为日后的成功做好规划和准备。

做任何事,都应该给自己留有余地,做生意更是如此。商场上充满许多变数,许多时候是人们预料不到的,或者控制不了的。因此,因此犹太家长常常从小就这样告诉孩子,不要将全部的家当拿去做投资,想着搏一搏或许会有更大的机会。要给自己留后路,不要拿自己的全部家产去做赌注。

进而犹太家长会这样告诉孩子,当你开始实施自己的投资计划时,千万不要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投注在同一商品,或者同一性质的物品上。可将资金分散,如此即可分散风险,也可避免血本无归。正如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量力而行,这是最安全的投资法则。因为每一项投资行为所带来的利润与其风险是呈正比的,高利润的背后必然隐藏着高风险;相对而言,高风险投资常能带来高利润。但是,对于一般的投资人,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千万不可超过本身所能负荷的能力,以确保投资安全。“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分散风险的重要法则,它的好处是采取防患于未然的经营策略,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预防、降低商业风险,避免遭遇“一损俱损”的投资后果。所以,每个投资人都应有计划、有目标,并留有充分余地,做一个的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投资玩家。

他们常常以索罗斯成功故事向孩子说明上述道理:

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家庭,1944年纳粹占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他四处躲藏,因为如果被查出是犹太人,他便难逃一死。童年时期的那种到处躲纳粹,非生即死的经验,让他充分体会出生存的重要。这对他日后的金融操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索罗斯几个重要的投资原则中,其中一条就是“别拿全部家当下赌”,他要让自己有充分转圜的余地,不必做“非死即生”的选择。

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中一番翻云覆雨之后,索罗斯的名字与“金融大鳄”划上了等号。但即便他是一位敢冒如此大的风险的“投机客”,依然为世人留下一句警告:“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他们就是以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被誉为经典的冒险家的索罗斯,在高风险的市场运作中,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也遭受过惨重的失败,但最终他没有成为匆匆过客,而是获得成功,除了他具有敏锐的眼光,理性的分析以外,更重要一点是作为一个投资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善于保护自己的能力。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要记住不能做孤注一掷的冒险它能够使人兴奋,全身心投入到市场中,但冒险绝不是去冒粉身碎骨的风险,永远要有回旋的余地,这可以避免受到重大伤害。

所以很多犹太孩子从小就懂得,所有的投资活动,第一步是决定总投资金额,再谈投资组合比例。总投资金额的决定,必须依照个人或家庭的整体财务状况来规划,千万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来生存。“一着错满盘输”绝对是投资的金科玉律,给自己留有余地,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大的领地。只有这样,才会于不声不响中获胜。他们的这种传统代代传承,孩子正是在这种理念有熏陶下才更好的成长。

这种教育思维,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家长学习?

有耐心才能赚到钱

犹太人在长达1800多年的漂泊生活中学会了忍耐,这也培养了他们经商所必备的能力——耐心。犹太人认为,要有耐心,忍耐暂时的挫折和不如意才能找到发财的最好方法。

犹太人深知通向财富之路需要耐心等待机会,机会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西,而且机会的产生也并非易事,因此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把握住机会。而犹太人知道,在机会还没有来临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地等待。在等待中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一旦机会出现,便能紧紧地将它抓住。

犹太人在忍耐中等待商机,他们坚定的耐心和与生俱来的忍耐力是常人难以置信的。但是,犹太人并不是一味地等待,他们拥有极强的判断力,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在某方面有利于自己,能够从中赚取钱财,那么,他们就会以超出凡人的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从而获得利润;如果他们认为等待是徒劳的,自己不会从中获得任何好处,那么犹太人则会立即转而寻找新的商机。

他们常常以经以经营“收据公司”而闻名天下的犹太著名商人罗恩斯坦索罗斯的例子向孩子说明上述道理:

在人罗恩斯坦索罗斯看准了斯瓦罗斯基的公司时,就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机会终于来了。罗恩斯坦以自己灵活的头脑、巧妙的战略、最佳的策划,终于取得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权”,从而赚取了不用多伤脑筋的10%的利润。就是告诉孩子通向财富之路需要耐心等待,只有耐心才能赚到更多的财富。

犹太人从小会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

犹太人贝里?马卡斯跟随父母从俄罗斯来到美国,住在纽威克的一个穷人聚居区。父亲靠做木工活维持生计,母亲料理家务。马卡斯的母亲在40岁的时候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常卧床不起。但是,马卡斯的母亲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他的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巴谢特”。这句话的含义是:“这是上天的安排,生活总会苦尽甘来。”它是马卡斯的母亲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一贯态度。

马卡斯的梦想是进一个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作为一个穷学生,马卡斯选择了最近的路特格大学的纽威克校区,这样他可以住在家里而省下住校的费用。马卡斯开始学习医学预科课程,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一天,系主任通知他,已经为他争取到了上医学院的奖学金。但接下来的消息令人失望:马卡斯仍需另外缴纳10000美元的费用。毫无疑问,他拿不出那么多钱。没办法,马卡斯只好退学。半路上,马卡斯和母亲通了电话。他告诉她,自己再也不会成为一名医生了。

“别泄气,”母亲安慰道,“说不定好事还在后头呢!”

马卡斯在餐馆当了一年服务生后,就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个医学院求学。毕业后,他开始营销药品,这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商品零售业,并开始喜欢上了它。后来,马卡斯跳槽到西部一个名为“便民”的公司,这是家小型家装物品公司。

在“便民”公司里,他常看到不少自己动手装饰和修补住房的人来买各种家装必需品。但是由于公司规模有限,所以他们不可能在这里一次就买齐。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如果能有一家大商场,把所有的家装材料店,如厨卫设备店、涂料店、木材店全都包括进来,顾客岂不更方便?

1978年的一天,马卡斯向老板谈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老板能采纳自己的建议,把企业做大做强。但是老板却否认了马卡斯的想法,认为马卡斯在他面前过分炫耀,自以为了不起,无视他的权威,于是,就把马卡斯解雇了。

这次失业给马卡斯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马卡斯当时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此外,他向银行借的大笔抵押贷款也必须按期归还。他根本承受不起失业。正当马卡斯心灰意冷之时,他想起了母亲的那句口头禅。虽然母亲已经过世,但此时,他仿佛听见她在说:“巴谢特。”

马卡斯决心自己当老板,着手实现创建一个大型家装材料总汇超市的构想。他的这个超市将面向人口众多的工薪阶层。因为工薪阶层是自己动手搞家装的主力,他这样做,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帮助。

马卡斯又找了几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合伙人。于是,一个名为“家庭”的大型家装材料公司应运而生。他们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来业务遍及全美,甚至开始扩展至全球。

在马卡斯的一生中,使他是记忆最深的就是他母亲的那句口头禅,充满哲理的人生经验“巴谢特”——苦尽甘来。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明白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耐心甚至比力量和激情更为重要。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因此犹太孩子在这种的文化传统中,从小就学会了耐心等待机会,他们的父母也会时常告诫他们,失去什么也不要失去耐心。

他们还会给孩子讲这样一个故事:

席勒尔是伟大的犹太领袖,他非常善良,而且非常有耐心。一天,两个罗马人打赌道:“我可以跟你赌400第纳尔,我可以让希勒尔生气。”

之后,一个罗马人在希勒尔洗澡的时候,大喊着:“希勒尔!希勒尔!希勒尔在哪里?”

这是非常无礼的行为。

希勒尔穿好衣服,“什么事呢,我的孩子?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他平和地轻声问道。

“为什么沙漠里的人会眼痛呢?”两个罗马小孩问道。

“的确,这是一个好问题。沙漠里的人们之所以会眼痛是因为他们住在沙漠附近,沙子进了他们的眼睛,所以他们会眼痛。”

于是罗马人离开了,希勒尔继续洗澡。

几分钟以后,罗马人回来了,又大声喊道:“希勒尔!希勒尔!希勒尔在哪里?”

希勒尔再次穿好衣服走出来。

“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希勒尔很和蔼地问。

“为什么沼泽地人有扁平足?”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之所有会有扁平足是因为他们居住在沼泽地里,他们总是走在平坦潮湿的地方,所以他们的脚会是平的。”

罗马人又离开了。

“我不能失去我的400第纳尔。”他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让希勒尔生气。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我要侮辱他!那样肯定能让他生气了。”

因此,罗马人又回来了,又一次大声喊道:“希勒尔!希勒尔!希勒尔在哪里?”

希勒尔还是没有生气,又从浴室里出来。

“我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吗,我的孩子?你尽管问吧,我会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是不是人们所说的那个希勒尔,以色列的王子?”

“是的,”希勒尔说,“他们是这么叫我的。”

“好吧,那么我希望以色列没有人会像你这样。”

“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希勒尔问,仍然保持很好的脾气。

“因为你我会失去400第纳尔。我跟人打赌400第纳尔我可以让你生气,但是无论我怎么尝试,我都不能成功。”

“好吧。”希勒尔微笑着说,“你失去钱总比失去耐心要好。”

可见,犹太人把耐心看得多么重要。在通向财富与成功的路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引导孩子的,让孩子耐心等待机会,忍耐那些自认为值得的事,然后在机会出现时抓住它,这种智慧的确值得我们中国家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