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发自内心的认同 欣赏,会让孩子更加积极
杜鲁门当选了美国总统,有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问她:“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鲁门的母亲微微一笑说:“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母亲并没有觉得他无能。在她眼里,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杜鲁门的弟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和乐观,而他的这种达观心态则正是来自于母亲的欣赏。
可见,对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欣赏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一种催发剂,能把孩子内心深处潜藏的力量发掘出来,从而表现得更加优秀。赏识是一种积极的刺激,我们可以用它去激发孩子的信心和能力,从而达到成就孩子的目的。
著名作家二月河幼年时憨厚、讷言,在某些时候还有点儿反应迟钝。二月河的父母都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对孩子的要求不那么苛刻。他们下了班在门前空地上洗衣、种菜、栽树,十来岁的二月河壮实有劲,一手提一桶水,每天都要帮忙干很多活儿,而且他是越干越高兴。
但是常有小朋友欺负二月河,再加上二月河的学习成绩差,所以他很懊恼,问母亲:“我是不是天生就比别人笨?”
母亲说:“儿子,你有力气,能帮助爸爸妈妈提水、浇花、洗衣,这就是你的优势,你比别人健康、强壮。”这句话让二月河受益终身。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部队,无论是钻山洞建国防工程还是下煤窑挖煤,他都没怨天尤人,从不抱怨任何事情,而是擦亮心中的理想,坚持不懈,最终厚积薄发,成为有名的作家。
对孩子的认同和赏识一定要发自内心,反之,所有的赞扬都是虚伪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赞扬的目的就达不到。
知心姐姐卢勤说:“小时候,妈妈给我的鼓励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我觉得妈妈给我的爱,就表现在对我的鼓励上。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妈妈并不是刻意赞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赏识。我5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在家收拾屋子,妈妈一回来,就说:‘哇,是谁这么勤劳把屋子收拾得这么干净!’于是我就从门后边站出来。妈妈说:‘真想不到是你,你可真能干!’就这一句话,我便爱上了收拾屋子的活儿,总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发自内心的赏识,需要我们用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孩子费了好大的劲儿把玩具车修好了,我们最好不要以“不过给玩具车换了个轮子,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来对待他。在孩子的世界里,给玩具车换个轮子,绝不亚于成年人独自给爆胎的汽车换备胎。当孩子有了很微小的进步,或者克服了一个也许并不起眼的困难,我们都要给予他真诚的赞扬和鼓励。
被誉为“教育圣经”的《慢养》一书的作者黑幼龙说,他最大的成功不在于自己所取得的名望、地位和金钱,而在于自己用‘慢养’的方法,教育出4名优秀的孩子,让他们拥有好性格好情商。他总结自己养育孩子的秘诀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对孩子最真诚的赞美和关爱。黑幼龙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位妈妈有个很腼腆的女儿,讲话一着急就会口吃,班里的老师同学爱取笑她说话,搞得她很是自卑,特别害怕当众说话,从不敢主动与人交往。
一次,女儿被选作班代表去参加一个诗歌朗诵赛,妈妈陪她到了现场,发现来参加比赛的都是智障儿童。她惊呆了,女儿竟然被认为是智障儿童!
后来,她把女儿送去参加“卡内基训练”,训练班里的同学和老师,事先都不知道她口吃,只把她当作普通孩子看待。更重要的是,她女儿每次登台演讲,台下的人都及时给她鼓励,真诚地赞美她的每一个优点。慢慢地,她逐渐有了自信,说话不再口吃了,后来还考取了台湾大学。
黑幼龙还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6个孩子在5分钟内背诵19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电钻、钻头、肥皂、越野车、百科全书……有6个孩子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真让人惊叹。当人们问这几个孩子是怎么做到的,他们说了两个原因,一是老师教了特殊的记忆方法,二是老师时不时地鼓励和赞美。
真诚的赞美和认可并不是空泛的对孩子说“你很棒”和“你真聪明”。这类泛泛的赞扬只会让孩子觉得虚伪,不可信。真正的赞扬是发自内心的,也许并不需要太多美丽的词汇,有时一个肯定的眼光,一个表示佩服的手势,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孩子感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