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MicroLogix1200/1500应用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气控制系统中以电磁式电器的应用最为普遍。电磁式低压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器功能的电器类型,此类电器在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上大体相同。接触器和继电器是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两种电磁式低压电器,其结构由电磁机构、触点系统以及灭弧装置三部分组成。

1.2.1 电磁机构

电磁机构由线圈、铁心(静铁心)、衔铁(动铁心)及气隙组成。衔铁与受控电路的触点系统相连。在线圈中通以一定的电压或电流产生励磁信号,铁心中就会产生磁场,并通过气隙转化成机械能,从而吸引衔铁,带动触点系统断开或接通受控电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1.电磁机构的结构

常用电磁机构的结构如图1-1所示。根据结构的不同存在多种分类方法。

(1)按衔铁的运动方式分类

衔铁沿棱角转动的拍合式铁心,如图1-1a所示。衔铁绕静铁心的棱角转动,磨损较小,铁心用软铁制成,适用于直流接触器和继电器。

衔铁沿轴转动的拍合式铁心,如图1-1b所示。衔铁绕轴转动,铁心用硅钢片叠成,常用于较大容量的交流接触器中。

衔铁作直线运动的直动式铁心,如图1-1c所示。衔铁在磁力作用下直线运动,较多用于中小容量的交流接触器和继电器中。

978-7-111-47412-8-Chapter01-3.jpg

图1-1 常用电磁机构结构

1-衔铁 2-铁心 3-线圈

(2)按铁心形状分类

按铁心形状分为图1-1a所示的U形和图1-1b所示的E形。

(3)按励磁线圈的通电种类分类

按励磁线圈的通电种类分为交流励磁线圈和直流励磁线圈。交流励磁线圈通以交流电时,为了减小因涡流造成的能量损耗和温升,铁心和衔铁需用硅钢片叠成;对于直流励磁线圈,铁心和衔铁可以用整块电工软钢做成。

(4)按励磁线圈的连接方式分类

按照励磁线圈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并联和串联。并联于电路工作的励磁线圈称为电压线圈,如图1-2所示。线圈的匝数多,阻抗大,电流小,常用绝缘较好的电线绕制。

串联于电路工作的励磁线圈称为电流线圈,如图1-3所示。线圈的匝数少,阻抗小。衔铁动作与否取决于线圈中电流的大小,衔铁动作不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大小。

978-7-111-47412-8-Chapter01-4.jpg

图1-2 电压线圈

978-7-111-47412-8-Chapter01-5.jpg

图1-3 电流线圈

2.电磁机构的工作原理

励磁线圈通电以后,作用在衔铁上的力有电磁吸力和反力。铁心吸引衔铁带动触点改变电路通断状态的力称为电磁吸力。而反力则是由释放弹簧和触点弹簧所产生的力。电磁机构使衔铁吸合的力与气隙的关系曲线称为吸力特性。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复位)的力与气隙的关系曲线称为反力特性。电磁机构的工作特性常用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来表示。

(1)吸力特性

电磁机构的吸力与很多因素有关,当气隙δ比较小时,吸力可按下式近似求得:

F=4B2S×105 (1-1)

式中,F为电磁吸力(N);B为气隙磁通密度(T);S为吸力处端面积(m2)。

当吸力处端面积S为常数时,电磁吸力F与气隙磁通密度的二次方B2成正比,也可认为F与磁通的二次方Φ2成正比。即

FΦ2 (1-2)

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反应的是电磁吸力与气隙的关系。励磁线圈中电流的种类不同,吸力特性也不同。

1)交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交流电磁机构励磁线圈的阻抗主要取决于线圈的电抗(电阻相对很小),那么

UE=4.44fΦN(1-3)式中,U为线圈电压(V);E为线圈感应电动势(V);f为线圈外加电压的频率(Hz);Φ为气隙磁通(Wb);N为线圈匝数。

交流励磁时,电压、磁通都会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所以电磁吸力也会做周期性变化。式(1-3)中,当频率f、匝数N和外加电压U都为常数时,Φ也为常数,所以电磁吸力F也为常数,这里是指其幅值不变。电磁吸力F与气隙δ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吸力F随气隙δ的减小略有增加,其吸力特性如图1-4所示。根据磁路定律,交流励磁线圈的电流I与气隙δ成正比。在交流电磁机构中,励磁线圈通电而衔铁尚未动作时,电流会达到吸合后额定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果衔铁过度频繁地动作或者卡住不吸合,励磁线圈很可能会烧毁。所以在一些操作比较频繁或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不适合使用交流电磁机构。

2)直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对于直流电磁机构,当外加电压恒定时,励磁电路电流仅与线圈电阻有关,不受气隙变化的影响,即

978-7-111-47412-8-Chapter01-6.jpg

式中,I为线圈电流(A);U为外加电压(V);R为直流电阻(Ω)。

当电压恒定时,磁通Φ与气隙δ有关,即

978-7-111-47412-8-Chapter01-7.jpg

式中,N为线圈匝数;Rm为磁阻(H-1);μ0为真空磁导率(H/m);δ为气隙(mm);S为吸力处端面积(m2)。所以,直流电磁机构的吸力F与气隙δ的二次方成反比,即

978-7-111-47412-8-Chapter01-8.jpg

其吸力特性如图1-5所示。

978-7-111-47412-8-Chapter01-9.jpg

图1-4 交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

978-7-111-47412-8-Chapter01-10.jpg

图1-5 直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

直流电磁机构中,励磁线圈通电衔铁闭合前后,只要外加电压恒定,则电流不变。因此,直流电磁机构适合在一些动作比较频繁的场合、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使用。但当励磁线圈断电时,I×N急速下降至0,电磁机构中磁通急速变化在励磁线圈中产生较大的反电动势,易使线圈过电压烧毁。解决方法是可以在励磁线圈上并联一电阻,当励磁线圈断电以后,励磁线圈和电阻形成放电电路,将磁场中的能量转化为电阻上的热能消耗掉,避免产生过电压现象。电阻R在电路长期正常通电工作时会产生能量损耗,此时,要与电阻串联一个二极管,在正常工作时放电电路不工作,如图1-6所示。

978-7-111-47412-8-Chapter01-11.jpg

图1-6 直流线圈上并联放电回路

(2)反力特性

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的力有两种,一种是弹簧的反力;另一种是衔铁自身的重力。弹簧反力与其形变位移成正比。自重的反力与气隙的大小无关。反力特性如图1-7中曲线3所示。为了保证使衔铁能牢牢吸合,反作用力特性必须与吸力特性配合好。吸合过程中,吸力作用要大于反力作用,但也不能过大或过小。吸力过大时,冲力也大,易损坏触点和衔铁,影响电器的使用寿命。吸力过小时,冲力不足,衔铁运动速度过慢,难以满足高频通断电路的要求。释放过程中,反力作用要大于吸力作用,才能保证衔铁可靠释放。实际使用中,可调整反力弹簧或触点初压力以改变反力特性,使之与吸力特性有良好的配合,有助于电器在控制系统中发挥良好的性能。

978-7-111-47412-8-Chapter01-12.jpg

图1-7 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

1—直流吸力特性 2—交流吸力特性 3—反力特性

1.2.2 触点系统

触点是低压电磁式电器的执行部分,起通、断电路的作用。在有触点的电气元器件中,基本功能是靠触点来完成的。因此,要求使用导电、导热及耐磨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做触点,故应考虑其材质和结构设计。对于电流容量较小的低压电器,如微型的继电器,常采用银质材料作触点。其优点是银的氧化膜电阻率与纯银相近,与其他材质(比如铜)相比,可以避免因长时间工作,触点表面氧化膜电阻率增加而造成触点接触电阻增大,有较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对于大中容量的低压电器,一般采用铜质材料,避免或减少触点表面氧化物,保持触点清洁。

触点可分为动触点和静触点,与机械装置联动的触点称为动触点,固定不动的触点称为静触点。电磁式电器在线圈未通电时,触点有常开(动合)和常闭(动断)两种触点。原始状态下,常开触点是断开状态,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常闭触点中动触点和静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当线圈通电时,常开触点改变状态,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接通电路。常闭触点中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使得电路断开。

触点的接触形式有三种:点接触、面接触和线接触。点接触是半球形与半球形或半球形与平面形接触,适用于电流小、触点压力小的电器中,如图1-8a所示;面接触是平面对平面,适用于大电流的场合,如图1-8b所示;线接触是圆柱形对圆柱形或圆柱形对平面形,适用于电流较大、触点分合频繁的场合。线接触其触点在接触过程中是滚动动作,如图1-8c所示。开始接触时,动触点和静触点在A点接触,靠弹簧的压力,触点由A点经B点滚动到C点。闭合状态下,长期工作在C点。断开时运动过程与闭合时相反。动触点滚动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可以自动清除触点表面的氧化膜。

978-7-111-47412-8-Chapter01-13.jpg

图1-8 触点接触形式

触点的结构类型有两种,分为桥式触点和指形触点。桥式触点如图1-9a和图1-9b所示,多为点接触和面接触,图中桥式触点为常开触点。当线圈通电后,动触点跟随衔铁向铁心运动,与静触点接触,接通电路。图1-9c为指形触点,触点闭合、断开的过程中有滚滑运动,可自动清除触点表面氧化物,多作为接触器的主触点使用。

978-7-111-47412-8-Chapter01-14.jpg

图1-9 触点结构形式

1.2.3 灭弧装置

触点由闭合到断开时,触点间间隙较小,电场强度极大,金属触点内部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产生大量运动的带电粒子,形成电子流产生电弧,出现放电现象。电弧伴随高温、高热和强光,会烧毁触点,使电路不能正常通断,发生故障。要保证电路与电气元器件的安全工作,对切换较大电流的触点系统,必须采取有效的灭弧措施。要熄灭电弧,必须降低电弧的温度和电磁强度。降低电弧温度可增大散热面积,将电弧与冷却介质接触。增大触点间隙,增大电弧长度,可降低电磁强度。常用的灭弧方法有电动力灭弧、栅片灭弧、磁吹式灭弧及灭弧罩。

1.电动力灭弧

电动力灭弧如图1-10所示,当触点断开时,触点间产生电子流。电流在触点间隙中产生磁通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利用法拉利电磁感应定律左手定则,触点间的电弧受到力F的作用将电弧从触点间向外拉伸,使其迅速冷却熄灭。

2.栅片灭弧

灭弧栅片是一些片间距离2~3mm的绝缘镀铜钢片组成,如图1-11所示。当电弧产生后,会受到力F的作用被拉入到栅片中,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短弧。当短弧的交流电压过零时,电弧熄灭。电弧熄灭后很难重燃,重燃需要相邻栅片间必须要有150~250V的电压降限制条件,而且栅片具有散热作用,能够很快带走电弧上的热量。

978-7-111-47412-8-Chapter01-15.jpg

图1-10 电动力灭弧

1—静触点 2—动触点 3—电弧

978-7-111-47412-8-Chapter01-16.jpg

图1-11 栅片灭弧

1—触点 2—灭弧栅片 3—电弧

3.磁吹式灭弧

利用电弧电流本身灭弧,电弧电流越大,灭弧能力也越强。磁吹式灭弧如图1-12所示。在触点电路中串入磁吹线圈3,该线圈产生的磁通经过导磁夹板4引向触点7和9周围,根据右手定则在电弧处磁通方向为978-7-111-47412-8-Chapter01-17.jpg。触点电弧产生的磁通方向在电弧下方为978-7-111-47412-8-Chapter01-18.jpg,电弧上方为⊙。在电弧下方两个磁通是相加的,而在电弧上方是彼此相减的。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向上运动的力F将电弧拉长,经引弧角6引入灭弧罩5中,电弧被拉长并受到冷却而很快被熄灭,这种方式广泛应用于直流灭弧装置中,如直流接触器中。

4.灭弧罩

灭弧罩利用窄缝实现灭弧,如图1-13所示。灭弧罩中有多条上窄下宽的纵缝,当触点

978-7-111-47412-8-Chapter01-19.jpg

图1-12 磁吹式灭弧

1—铁心 2—绝缘管 3—磁吹线圈 4—导磁夹板 5—灭弧罩 6—引弧角 7—动触点 8—电弧 9—静触点

978-7-111-47412-8-Chapter01-20.jpg

图1-13 窄缝灭弧

断开时,电弧受到力的作用进入纵缝中,电弧被分割成若干短弧。同时,短弧的直径在纵缝中不断被压缩,使得电弧与灭弧罩纵缝紧密接触。灭弧罩通常用耐热陶土、石棉水泥或耐热塑料等材料制成。灭弧罩能冷却电弧,快速熄灭电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