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技术实训指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2 PLC控制系统的开发流程

在对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编程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用PLC来构成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施工设计和安装调试等四方面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PLC控制系统的开发步骤和内容、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使读者初步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要达到能顺利地完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地实践。

3.2.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任何一种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实现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充分发挥PLC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是设计PLC控制系统的首要前提,这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就要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控制现场的资料,收集相关先进的国内、国外资料。同时要注意和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紧密配合,拟定控制方案,共同解决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2.保证PLC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保证PLC控制系统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系统设计、元器件选择、软件编程上要全面考虑,以确保控制系统安全可靠。例如:应该保证PLC程序不仅在正常条件下运行,而且在非正常情况下(如突然掉电再上电、按钮按错等)也能正常工作。

3.力求简单、经济、使用及维修方便

一个新的控制工程固然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新工程的投入、技术的培训、设备的维护也将导致运行资金的增加。因此,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注意不断地扩大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地降低工程的成本。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应该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而且要使控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便、成本低,不宜盲目追求自动化和高指标。

4.适应发展的需要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的要求也将会不断地提高,设计时要适当考虑到今后控制系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这就要求在选择PLC、I/O模块、I/O点数和内存容量时,要适当留有余量,以满足今后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

PLC控制系统设计一般步骤如下:

系统规划(总体设计)—硬件设计(选型)—软件设计(编程)—系统调试(试车)—技术文件编制(操作说明书)。

3.2.2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的步骤

1.分析被控对象并提出控制要求

详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了解被控对象机、电、液之间的配合,提出被控对象对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拟定设计任务书。

2.确定I/O设备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全部输入设备(如:按钮、位置开关、转换开关及各种传感器等)和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信号指示灯及其他执行器等),从而确定与PLC有关的I/O设备,以确定PLC的I/O点数。

3.选择PLC

PLC选择包括对PLC的机型、容量、I/O模块、电源等的选择。

(1)国外

施耐德、罗克韦尔、西门子、GE、日本三菱、欧姆龙、富士、松下、东芝等。

(2)国内

PLC生产厂约30家:汇川、台达、深圳德维森、深圳艾默生、无锡光洋、无锡信捷、北京和利时、北京凯迪恩、北京安控、黄石科威、洛阳易达、浙大中控、浙大中自、南京冠德、兰州全志等。

(3)三菱PLC产品主要有FX系列(见表3-1)、A系列、Q系列

表3-1 FX系列

978-7-111-42922-7-Part01-133.jpg

978-7-111-42922-7-Part01-134.jpg

Q系列主要有:

Q00、Q01、Q02(H)、Q06H、Q12H、Q25(P)H、Q25SSPLC等。

FX系列扩展单元:

输入扩展:FX2N-16EX(16入)。

输出扩展:FX2N-16EYR(16继电器输出);

FX2N-16EYT(16晶体管输出)。

输入/输出混合扩展:FX2N-32ER(16入,16出)其中16、32—I/O点数,EX为输入扩展模块,EYR为继电器输出扩展模块,YET为晶体管输出扩展模块。

1)继电器输出:为有触点输出方式,适用于低频大功率直流或交流负载。

2)晶体管输出:为无触点输出方式,适用于高频小功率直流负载。

3)晶闸管输出:为无触点输出方式,适用于高速大功率交流负载。

4.CPU

CPU是PLC的核心,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

1)接受从编程设备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内部电路、程序的语法错误。

3)通过输入接口,读取外部输入信号的状态,存入输入映象寄存器。

4)读取用户程序,逐条逐步地执行,并把计算结果存入输出状态寄存器。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5.I/O模块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

I/O种类有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开关量是指只有开和关(或1和0)两种状态的信号,模拟量是指连续变化的量。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AC220V、AC110V、DC24V,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输入:接收外部信号的状态;输出:发出信号,控制外部设备。

开关量输入举例:按钮、转换开关、限位开关、数字开关等。

开关量输出举例:指示灯、显示器、电磁阀、继电器等。

模拟量举例:温度、电压、电流、流量、压力等。

6.存储器

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不同机型的PLC其内存大小也不尽相同。

7.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AC220V或AC110V)、直流电源(常用的为AC24V)。

8.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9.PLC系统的其他设备

编程设备:手持型编程器、计算机、人机界面。

3.2.3 分配I/O点并设计PLC外围硬件电路

1.分配I/O点

画出PLC的I/O点与I/O设备的连接图或对应关系表,该部分也可在第2步中进行。

2.设计PLC外围硬件电路

画出系统其他部分的电气电路,包括主电路和未进入PLC的控制电路等。

由PLC的I/O连接图和PLC外围电气电路组成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到此为止,系统的硬件电气电路已经确定。

3.2.4 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见第6章)来设计PLC程序。程序要以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为主线,逐一编写实现各控制功能或各子任务的程序,逐步完善系统指定的功能。除此之外,程序通常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初始化程序 在PLC上电后,一般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为起动做必要的准备,避免系统发生误动作。初始化程序的主要内容有:对某些数据区、计数器等进行清零,对某些数据区所需数据进行恢复,对某些继电器进行置位或复位,对某些初始状态进行显示等。

(2)检测、故障诊断和显示等程序 这些程序相对独立,一般在程序设计基本完成时再添加。

(3)保护和联锁程序 保护和联锁是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它可以避免由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控制逻辑混乱。

2.程序模拟调试

程序模拟调试的基本思想是:以方便的形式模拟产生现场实际状态,为程序的运行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根据产生现场信号的方式不同,模拟调试有硬件模拟法和软件模拟法两种形式。

1)硬件模拟法是使用一些硬件设备(如用另一台PLC或一些输入器件等)模拟产生现场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以硬接线的方式连到PLC系统的输入端,其时效性较强。

2)软件模拟法是在PLC中另外编写一套模拟程序,模拟提供现场信号,其简单易行,但时效性不易保证。模拟调试过程中,可采用分段调试的方法,并利用编程器的监控功能。

3.2.5 硬件实施

硬件实施方面主要是进行控制柜(台)等硬件的设计及现场施工。主要内容有:

1)设计控制柜和操作台等部分的电器布置图及安装接线图。

2)设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电气互连图。

3)根据施工图样进行现场接线,并进行详细检查。

由于程序设计与硬件实施可同时进行,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周期可大大缩短。

3.2.6 联机调试

联机调试是将通过模拟调试的程序进一步进行在线统调。联机调试过程应循序渐进,从PLC只连接输入设备、再连接输出设备、再接上实际负载等逐步进行调试。如不符合要求,则对硬件和程序做调整。通常只需修改部分程序即可。

全部调试完毕后,交付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如果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应将程序固化到EPROM中,以防程序丢失。

3.2.7 整理和编写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硬件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电气元件明细表、PLC程序以及使用说明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