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爱上阅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天下第一好事便是读书。

书,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学习技能,增长见识,提升修养,消遣娱乐,等等。书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凡是工具,就有其特定的使用方法。用得好,效果好;用得不好,事倍功半,浪费了工具,也浪费了时间,结果说读书无用,冤枉了书。

书,作为工具,也有其高效使用方法,即高效阅读技能。

我们都知道书的价值,但对很多人来说,书只是在上学期间不得不看而已,因为上学的另一种说法叫“读书”。但这种读书是狭隘的,读的是教材,选择少,以学习知识为主。离开学校后,对很多人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再也不用看书了,因为上学读的大部分书都伴随着考试的痛苦,还有一部分书是自己不喜欢的。

在上学期间,老师教的读书方法很少,说得最多的就是“认真读,一个字一个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学时,阅读多是在语文课上进行,以考试为目的,人们通常认为只要识字就可以阅读了,不知道阅读还有方法,也没有经过训练。很多人就这样读了一辈子书,最后也没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读书,错过了很多与书结缘的机会。

有些人知道阅读有方法,也主动学习过如何阅读,但没学会,原因有多方面,有方法问题,也有态度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对阅读过程的认知问题。

我也是这两年,才真正意识到书的好。以前也知道书好,但都是听别人说好,对书的评价最著名的莫过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书到底哪里好,如何好,我是不知道的。我买过很多书,仅限于买了,没读几本,有时一年也读不完一本。很多书只是翻了几页,更多的是用来装点门面,浪费了钱也浪费了宝贵的空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在书籍很少的时代适用。但现在,知识不断积累,每日产生的信息量大而庞杂,导致每一个人要阅读、可以阅读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同时与阅读争夺注意力的新事物也越来越多。这就产生了新问题——如何对阅读产生兴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内容,也就是高效阅读。

曾经,我只是书籍的消费者和搬运工,看的书很少。偶然的机会,自学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技能,一个月读完了十本书。接下来,就像一个刚学骑自行车的人,由跌跌撞撞到瞬间就能顺畅骑行,从此不再觉得骑车是难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一样,现在想要读什么就读什么,随时随地可以看书,也看得进去书,对书不再犯怵;书里的知识也用得出来,每一本书都有用,都能够带着我深入思考,也能够帮助我解决现实的问题。

至此,我才真的体会到书的好。

我和那些天生的阅读高手是有区别的,曾经我也是低效阅读者,一年也读不了几本书。有些阅读高手,仿佛不用学习,就会高效阅读。问他有什么高效阅读方法,他会像看外星人一样打量你,好像在问“这还用学吗?”他们通常会把这个能力归于天赋。

没有掌握阅读方法之前,我也认为阅读需要天赋。和很多人一样,我之前看的书很少,更谈不上有阅读的习惯,也从来没想过为什么看不进去书,更不知道阅读也有方法。从不会看书、不喜欢看书到喜欢看书,再到爱上阅读,纯是偶然。现在看来,只是巧遇了可以快速阅读的书,采用了正确的练习方法,掌握了高效阅读的技能,从此与书结缘相伴。

在《刻意练习》里,作者说只要是技能,就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达到高水平。虽然是在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才看到的这本书,但回忆起来,自己练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我自己的经历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阅读就是一个技能,只要正确练习都能学会。

我的经历可以帮助很多人,因为我曾经是不读书的。但读书这件事,即使是不读书的人,对读书也很向往,可是又读不进去。有的人有意识练习过,却又没练会,这些过程中的问题可以用一个“懂”字来形容!

阅读,不仅仅是识字看书。阅读包括识别、理解、记忆和应用这四个方面。阅读过程中,每一方面均会有普遍共性的问题,影响阅读效果,本书就是希望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效阅读。

本书首先分析了为什么阅读这么难,帮助我们找到不阅读的根源。再从系统角度对书和阅读进行分析,找到开启阅读的方法。要掌握高效阅读的技能,正确的练习必不可少,这决定我们能否掌握该技能。所以在练习开始前,本书先介绍如何刻意练习,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练习观。接下来具体讲解了如何掌握高效阅读技能,包括如何提升阅读速度、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和如何应用。掌握该技能后,我们可以实现读得快、读得完、记得住、用得着的阅读目标。最后,向大家介绍如何通过阅读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将阅读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此外,书中还分享了一些选书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想阅读,却不知从何开始的朋友;想通过阅读来学习,快速提升自己的人,如在校大学生,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有那些阅读过,又放下,希望再次拿起书的人;正在通过看书复习,准备各类考试的人;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阅读的人。

希望通过本书的内容,让大家掌握高效阅读技能,开启大量阅读,爱上阅读之旅。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李幸呈、姜鹏飞等朋友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还要感谢我的家人,让我有时间静下心来专心写作,谢谢你们。

因本人能力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