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二十年(前六四〇)
随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鬭穀於菟〔1〕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2〕。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3〕:‘岂不夙夜〔4〕?谓行多露〔5〕。’”
【注释】
〔1〕穀音ɡǔ,於音wū,菟音tú。鬭穀於菟,楚大夫,字子文。
〔2〕鲜音xiǎn,寡少也。
〔3〕见《诗·召南·行露篇》。
〔4〕夙音sù,早也。
〔5〕行,路也。两句谓:岂不愿意早晨和夜晚来呢?因为路上露水多呀。
【译文】
随国率领汉水以东的诸侯背叛楚国。冬季,楚国的鬬穀於菟率军讨伐随国,讲和后回国。时人君子说:“随国之所以被征伐,是因为不自量力。如果衡量自己的力量然后行动,祸害就会少得多。成败在于自己,难道还能在于别人!《诗》说:‘难道不想早晚都赶路?实在因为路上太多朝露。’”
【讲评】
据《诗·商颂·殷武》的记载,商高宗武丁曾经出兵深入荆楚,捕获大批俘虏;关于楚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的后期。周成王封文武以来功臣之后,熊绎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县)。西周时期,楚人不断扩展。东周初期,楚愈益强大。前七〇四年,楚君熊通自号武王。前七一〇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因为楚的跃进,已经构成对于中原诸国的威胁。这一年与会的郑伯是郑庄公,也可看到郑庄公开始感到领导国家的责任。楚的势力在汉水以西,在她跃进的当中,必须先行搞清和汉水东边姬姓诸国——尤其是和随国——的关系。从前七〇六年楚侵随,到前六四〇年随人叛楚,我们看到楚人发展途中所遭逢的困难。前七〇一年,郧人结合了随、绞、州、蓼四国,对楚作战,从河南的南部,到湖北的南部,构成了一道联合战线,楚人必须突破这一条战线才能开辟前进的道路。本篇指出楚人发展的经过。随以汉东诸侯叛楚一节,称随为叛,立场站在楚国一面,很可看出作者运用楚国原有的史料。篇中写邓曼、屈瑕,都有很生动的刻划,尤其在描绘鬻拳的一节,看出他是如何为了国家的前途,忘去个人的利害,这正是他的爱国精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