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宏图大愿
虽然人们对和亲政策褒贬不一,但汉武帝之前,“文景之治”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确实让中原老百姓过上了六十多年的和平日子。在老百姓的心中,耕田种地是本分,其他的都是瞎折腾。但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来说,黄老之术的节奏太慢,他向往积极有为。他有更大的野心,他的使命就是建功立业。所以,他不想沿袭祖宗传下来的套路,他想重拳出击,重整山河。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和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让他野心勃发,不可一世。从此,西汉与匈奴不再和亲,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于是,两国的老百姓就泪眼蒙眬了。
其实,刘邦的和亲肯定是正确的,因为中原多的是步兵和战车,真正意义上的骑兵很少,他们甚至很少有好的战马。据说,刘邦刚即位的时候,甚至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来驾车。
而匈奴呢?自古以来,凉州畜牧甲天下,天下的良马皆出自凉州。当时的凉州,就是匈奴的主要居住地,匈奴是世界上驯养马匹最多的民族,畜牧技术非常高超。他们有奶酪、肉松等深加工高浓缩的畜产品,是他们行军过程中随身携带的干粮,可以随时补充能量和营养,中原的食物是比不上的。有人说,一个民族要征服世界,首先要有征服世界的饮食。18世纪的英国人征服世界的秘密,就在于他们发明了压缩饼干,这与匈奴发明了奶酪和肉松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而且,匈奴虽然没有大部队,但是有无数的牧民和小部落,他们拥有大量的战马,骑兵数量多得令世界震惊。白登之围时,据说匈奴的三十万骑兵以马的颜色分类编队,齐刷刷地分布在四个方位上:西方尽是白马,东方尽是青马,北方尽是乌骊(黑)马,南方是骍(赤黄色)马。每个方向都分布着同种颜色的战马,可谓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壮举。对于刚刚登上皇位的刘邦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马是打仗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代步工具,所以一直属于国家控制的范围。有那么多的战马和精锐的骑兵部队,让那个时代的匈奴军队拥有了绝对优势。只要人数上不要差距太大,汉人是不可能打赢匈奴的。在驯马技术和畜牧业方面,汉匈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所以,在气势上,汉军就已经没了底气。
匈奴的信息通讯也非常发达,打仗时,首领号令大家什么时候集中,他们就会什么时候集中,凝聚力特别强。而且每个部落都有头人,头人们相互传达信息,很快就能把消息传出去。所以,在过去,少数民族地区的通讯要比汉民族地区发达很多。
综合各个方面,汉军对匈奴都构不成威胁,两汉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对抗一直节节败退,一塌糊涂,从未赢过。匈奴军队进入汉朝军队时,就像狼群进入羊群一样,汉兵根本拿匈奴没有任何办法。在这种局势下,汉朝只能选择和亲。
另外,自刘邦开始,汉朝就大力提倡饲养马匹训练骑兵。但中原无良马,怎么办?汉朝就在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与匈奴发展茶马互市交易,用中原的盐和茶换少数民族的马,装备汉朝的骑兵。
少数民族常年吃肉,很少吃蔬菜水果,很难补充维生素,必须喝茶。如果不喝茶,他们很难消化和吸收那些肉食,就容易得病。所以,汉朝政府就控制住茶,在茶马互市上跟少数民族换马。于是,西部就有了“茶马古道”。
还有盐。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不产盐。所以,国家只要控制了盐,就控制了民众。那时候,如果谁私底下卖盐,就会被当成另一种意义上的土匪、黑社会,被官府杀头。隋唐时期的程咬金就是因为贩私盐被杀的。
“文景之治”的时候,汉文帝还颁布“复马令”,鼓励百姓养马。汉景帝也在西部、北部边郡设立“马苑”三十六所,大规模地养马。后来,普通老百姓也能拥有马匹,出现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景象。相传,汉武帝为了征伐匈奴,开拓疆土,不惜代价派人到西部求得乌孙马。据说这种马的腿很短,但能爬山越涧,健步如飞,后来,人们称之为“天马”。
西汉初期的晁错在《上书言兵事》中说:“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意思是,上下山坡,出入溪涧,中原的战马不如匈奴的战马;险道倾侧,边奔跑边射箭,中原的骑手不如匈奴骑手;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乏,中原人不如匈奴人。所以,中原人必须跟胡人学习如何养马、如何驯马、如何骑马,以及最先进的骑兵战术。否则,他们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匈奴的。
同时,中央政府还控制着铁器,就像我们国家管制刀枪等凶器一样。尤其在元朝时期,这种管制达到了顶峰。因为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地区产铁量很少,只能用弓箭和刀枪造铁。早年,藏区的铁也很珍贵,因为铁可以制造兵器,有兵器就可以造反。因此,中央政府一直不允许铁流通到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铁,其珍贵程度堪比黄金。
关于元朝对铁的控制,有一个“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据说,元朝时蒙古和匈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元朝的一部分人也是匈奴人。那时,元朝对汉人进行严苛的管制,十五户人家只允许拥有一把菜刀,其他铁器都要归于国家所有。而且,这把菜刀不能由汉人自己保管,必须由一个蒙古兵保管。就是说,每十五户人家要豢养一个蒙古兵,谁家要用刀了,就去他那儿领,用完必须立刻归还。这个蒙古兵会轮流到这十五户人家吃饭,供养者不但要给他最好的食物,还要任打任骂、小心说话,否则,就算被他杀了,也无处申冤。最可怕的是,有女人的人家必须给蒙古兵交门槛子钱,数目多少看他的心情。如果交不起,他就会随便进入女人的闺房,包括洞房,想和谁睡觉就和谁睡觉,不能反抗。穷人家交不起门槛子钱,家里的女人就只能任他欺负。日子久了,汉人再也忍受不了蒙古兵的欺压,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就想出一个办法,把写了“请在今夜子时杀死你家鞑子兵”的纸条塞进月饼里,八月十五那天分发给各地老百姓,老百姓吃月饼的时候就会看到纸条,蒙古人又看不懂汉文,猜不透其中的含义,于是,在八月十五的子时,老百姓就联手把家里的鞑子兵给杀了。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但据说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是真的。不过,不管是真是假,它都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真实心理:只要有好日子过,老百姓是不会想造反的。所以,真正的太平盛世,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没有造反的理由,而不是压制老百姓,不让老百姓造反。黄老之术早就把这个秘密说出来了,可惜,包括汉武帝在内的很多统治者都没有放在心里。
当然,汉武帝还是很了不起的,正是因为他的各种努力,汉民族有了对抗甚至打败匈奴的可能。而千年来,人们议论得最多的,便是霍去病为何能打败匈奴。了解其真相后,或许你会说:这种战胜并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