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特征与原则
根据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可通过梳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供应链管理的特征、领域、要点及原则,通过分析复杂、动态、多变的供应链管理活动,找到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方案。
2.2.1 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四大阶段及核心逻辑
供应链管理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离不开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此后的每一次供应链管理变革几乎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
事实上,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技术普及,信息产业本身的变革就已经昭示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革新。
20世纪50年代之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一直是信息产业的龙头,但在1981年推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之后,IBM忽视了PC市场的战略地位,在制定了PC标准之后,就将作为PC核心技术的中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开发外包给了英特尔(Intel)公司和微软(Microsoft)公司。在短短的10年间,这两家公司凭借PC市场的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信息产业巨头。
由此,IBM掌控的信息产业纵向产业模式由此变为横向产业模式。随后,企业联盟和协同理论逐渐形成,拥有核心优势能力的上下游企业相互协作,支撑起一条稳定的链状结构,现代供应链管理自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在梳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时,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供应链各个节点简化为零部件制造商、最终装配、分销中心、零售商及终端客户。
(1)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在信息技术推动供应链管理变革之前,传统的供需市场大多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因此,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几乎由供应链上游推动:上游生产什么,下游销售什么。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较小,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一般也较为低下。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如图2.2-1所示。
图2.2-1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
(2)精细化供应链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客户需求能够反向拉动供应链管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供应链管理也逐渐走向精细化,看板管理开始应用到供应链管理当中。精细化供应链管理如图2.2-2所示。
图2.2-2 精细化供应链管理
(3)集成化的敏捷供应链管理。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供应链上下游可能遍布全球,此时,供应链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全球物料计划系统,并借此对物料、库存、需求进行统筹管理。与此同时,供应链竞争的日趋激烈,也促使供应链管理发展为集成化的敏捷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效率出现明显提升,尤其是在装配、销售环节。集成化的敏捷供应链管理如图2.2-3所示。
图2.2-3 集成化的敏捷供应链管理
(4)客户化的敏捷供应链管理。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拉近了供应链各节点的距离,使得供应链协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销售链条也被极大简化,分销中心可以直接接触客户,而客户需求对供应链的影响也更加直接。因此,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发展为客户化的敏捷供应链管理,如图2.2-4所示。
图2.2-4 客户化的敏捷供应链管理
2. 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核心逻辑
供应链发展过程体现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熟与发展之中。企业可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机制(Cooperation Mechanism)、决策机制(Decision Mechanism)、激励机制(Incentive Mechanism)和自律机制(Self-discipline Mechanism)等来实现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满意以及留住客户等功能目标,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即社会目标(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经济目标(创造最佳利益)和环境目标(保持生态与环境平衡)的三合一。这可以说是对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哲学概括,也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核心逻辑。
2.2.2 供应链管理的五大核心特征
通过梳理供应链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我们就能把握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脉络,从而拨开笼罩在供应链管理上的各种概念、策略、技巧的迷雾,真正挖掘出供应链管理的五大核心特征。
1. 供应链管理的过程是“从需求市场到供应市场”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客户就如嗷嗷待哺的婴孩,供应链能够生产什么、销售什么,客户就只能借此来满足自身需求。但如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使得客户拥有太多选择来满足自身需求。随着客户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单纯的产品、服务都不再能够获得真正的市场优势,客户为了自我实现而追求更具个性化、人性化的产品、服务。
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成为供应链管理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也由此变为“从需求市场到供应市场”。事实上,在当今时代,产品不再由企业设计,而是由客户设计;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挖掘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为核心。
2.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观念上的创新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再加上各类新兴技术和管理思想的融入,供应链管理表现出的形象愈发复杂,企业也似乎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来对供应链进行管控。
但实际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核心并不在于技术或模式,而是一种观念上的创新。因此,企业必须摒弃以往妄自尊大的观念,不仅是对供应链管理,也不仅是对客户,更是对整个市场竞争和发展趋势持有谦卑的态度,以应对各种新变化。
3.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手段是资源配置创新
供应链管理并不能直接为供应链各节点创造资源,其降本增效的核心手段其实是创新性的资源配置。供应链上下游的分离,使得大量的资源损耗在协作、库存、物流等环节产生,但供应链管理则是站在较高层面,对整条供应链的所有资源及相应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并在供应链上下游及客户需求的有效对接中实现快速反应。
4. 供应链有4种基本“流”在流动
为了确保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企业要认识到,在供应链的各个链条上,实际上有4种基本“流”在流动。
(1)物流,即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物资的流动。
(2)资金流,是从客户消费到供应链源头的资金流动。
(3)信息流,包括客户需求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等各类信息的流动。
(4)增值流,即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要进行增值活动,而非单纯地加价转卖。
5. 供应链管理要搭建集成系统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而要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各节点、各类业务的全面协同,供应链管理就必然要搭建一个集成系统,将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集成到一个系统当中,形成一个个流程及模块,从而真正实现供应链的降本增效,进而增强供应链竞争力。
2.2.3 供应链管理的四大主要领域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但总体而言,我们可以顺着产品的增值流,将供应链管理分为以下四大主要领域。
1. 供应采购(Supply)
采购业务的质量与供应链生产经营息息相关。采购物料的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订立,物资的运输、验收等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应链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供应链管理必须关注供应采购领域的相关业务,不断优化供应采购流程。
(1)提供不间断的物料、供应和服务。
(2)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
(3)保持并提高物料质量。
(4)发现或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供应商。
(5)确保总成本最低。
2. 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
生产是供应链增值流的主要实现环节。在生产环节,原材料或半成品被加工成最终产品,进而走向消费市场。但在这个环节,同样存在诸多浪费,与此同时,生产的滞后或提前都会造成供应链的运营风险,如销路不畅或库存积压等。
因此,供应链管理就必须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对生产环节的所有活动进行有效计划,并根据供应链的协作情况和市场信息的反馈来进行实时调整。
3. 物流(Logistics)
无论是原材料被送至生产线,还是产品被送至消费市场,都需要物流作为支撑,物流也是供应链的4个基本“流”之一。在市场竞争愈发强调及时反应的当下,物流效率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供应链分工协作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也逐渐从供应链中独立出来,扮演着更加丰富的角色。
(1)运力提供商。运力提供商的专长就在于运输、仓储环节。在新物流的需求下,运力提供商应逐步回归专长,并借助物流科技应用,专注于物流运营效率的提升,如线路规划、运力调度、服务培训等。运力提供商的角色定位就在于“运输专家”,他们应聚焦于物流交付时效性和稳定性的提升,并降低运输成本、增强服务能力。
(2)基础设施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源自仓储网络布局和库内高效周转,这也是供应链对提升柔性能力的需求结果。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定位是“赋能专家”,通过仓储网络分析及规划、土地资源获取、柔性科技研发及应用,他们可以为供应链各节点赋能,以提升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3)供应链整合商。身处前端的供应链整合商,距离消费者更近,因而具有更强的数据获取能力。供应链整合商可以充分发挥数据获取优势,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供应链提供更加合理的供应链计划,并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指导。供应链整合商在供应链环节中的定位就是“计划者”和“整合者”,他们将充分发挥数据驱动、供应链计划及三方资源整合能力,站在全局角度增加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并释放规模效应。
4. 客户需求(Demand)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是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对生产及销售环节进行有效连接(增值流),并推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流动,最终将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在恰当的时间推送到客户手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管理的运营发展的主要力量就源自客户需求的拉动。在以客户为核心的市场现状下,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从而激发市场需求、推动供应链优化。
随着全球商业竞争的愈趋激烈,现代商业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企业不仅要生产和销售优质的产品,还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进而建立市场竞争优势。
正如“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说的:“客户就是上帝,没有他们,企业就不能生存。一切计划都必须围绕挽留客户、满足客户进行。”
2.2.4 供应链管理的四个要点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涉及的领域跨度也极大,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1)供应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2)供应链管理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企业必须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于部分环节的信息,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企业的管理计划也可能会失真。
(3)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关于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企业不要把库存当作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应将其看作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4)对供应链管理,企业应善于学习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的举措寻求总体平衡,用简化供应链的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
2.2.5 供应链管理的六个原则
为了确保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时必须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以客户需求为焦点,将管理变为服务型。
(2)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原则。贸易关系由对立变为合作,坚持双赢与长期合作,并据此签订风险协议。
(3)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的原则。供应链管理要善于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如标识ID代码及EDI等。
(4)提供优质产品组合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的扩大,供应链管理应及时考虑产品的删减、增加、优化等,向市场提供更优的产品组合。
(5)缩短产品生产、销售周期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供应链管理要缩短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运营的周期,加强市场的响应能力。
(6)提升市场需求匹配效率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管理应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实现二者的高效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