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隐私(中文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程啸

在1890年12月15日出版的《哈佛法律评论》中,两位美国律师沃伦(Samuel D. Warren)与布兰代斯(Louis D. Brandeis)合作发表了一篇名为“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的文章。他们在文中写道:“文明的前行使人们的生活日渐紧张且复杂,适时地远离世事纷扰,极有必要。随着文化修养的提高,人们对公共场合更为敏感,独处隐私之于人更是必不可少。但如今的新闻报刊和各类发明,侵害个人隐私,使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与困扰,较之纯粹身体上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这篇著名文章,首次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隐私权在世界各国法律中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权利,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无论是各国法律还是国际公约,都明确要求对自然人的隐私加以保护。例如,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1966年的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规定:“任何人的隐私、家庭、住址和通信不得加以任意或非法干涉,他的名誉和声誉不得加以非法攻击。”

隐私权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对于维护人性的尊严和促进个人人格的发展极为重要。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需要对自己和对他人尽职尽责的社会中。在这个忙忙碌碌、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如果没有私人生活的安宁,无法安心地休息,如果没有私密的空间,可以无须顾虑地进行私密活动,如果缺少一块只保留给自己的心灵家园,那么,个人将很难履行他(她)的职责。无论是为了促进自决与自主的个人人格的发展,还是促进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和更为广泛的社区的发展,隐私的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传统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跟踪、窥视、偷拍、偷录、进入等行为,那么,随着网络信息科技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高度数字化的现代社会中,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则主要表现为,通过人脸识别、闭路电视监测、无线射频识别系统、Cookie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未经权利人同意而对私密信息进行大规模、自动化、低成本的收集、存储、加工和使用。因此,现代社会对隐私的保护,不仅仅是防止利用垃圾短信、垃圾邮件、骚扰电话侵害私人生活的安宁,以及通过进入、窃听、窥视、拍摄住宅等行为侵害自然人的私密空间和私密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来防止自然人的各种私密信息免受非法处理。

正因如此,现代各国法律,或是在隐私权之外提出个人信息权益的概念,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如欧盟;或者扩张隐私权的概念,通过“信息隐私”(information privacy)的概念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如美国。我国采取的是前一种模式。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第四编“人格权”中,专章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该章既规定了隐私权,明确将隐私规定为“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同时又规定了自然人对个人信息的权益,明确了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尽管我国《民法典》采用八个条文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做出了规定,但如何处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在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中,应当怎样协调信息自由、言论自由与权益保护等相互冲突的价值等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论。

就广大非法律专业人士而言,虽然他们也很关注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是限于专业知识,对于什么是隐私,保护隐私有何利弊,现代网络科技对于隐私究竟有什么威胁,何为私密信息与敏感信息,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是什么关系等问题,往往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如果能有一部由隐私权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的,既系统全面、精确严谨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著作,则无疑能够极大地帮助他们理解这些问题。译林出版社即将出版的这本由英国法学家雷蒙德·瓦克斯教授撰写的《隐私》,正是这样一本值得推荐给广大读者的好书。通读全书后,我认为本书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大家小书,作者权威。秉持“大家”写“小书”的原则,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中每一本著作的作者都是该领域的顶尖、权威专家,本书亦不例外。《隐私》一书的作者雷蒙德·瓦克斯教授,是香港大学法学与法理学的荣休教授,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有长达数十年的研究,曾先后出版了《隐私保护》《个人信息:隐私与法律》《隐私与新闻自由》《隐私与媒体自由》等多部该领域的重要著作,乃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权威专家。不仅如此,瓦克斯教授还积极参与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实践活动,如作为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下属的隐私权分委员会的成员。故此,书中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始终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的紧密结合。

其次,系统全面,要言不烦。本书不仅回顾了隐私保护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历程,更密切关注现代网络信息科技发展对隐私造成的各种侵害,如生物识别技术、信息记录程序、黑客、身份盗用、DNA数据库等中隐私权及其他人身财产权益被侵害的问题。作者在书中不仅阐释了隐私权保护的积极价值,也提醒读者注意到隐私保护对女性的压迫、妨碍信息的流动、影响商业效率和可能构成对公众的欺诈等消极作用。据此,作者也对隐私权保护中各种利益的权衡,特别是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精彩的论述。瓦克斯教授虽然是一位普通法教授,但在讨论隐私问题时,并不完全以普通法为中心,而是很注重比较法的研究,如对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大陆法系国家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也时不时加以对比分析。这就使得本书也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比较法研究的价值。

再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一方面,书中在介绍到相关问题时时常使用各种对应的图片,既生动清晰地说明了问题,又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增长了读者的见识。例如,在讨论隐私权保护的价值时,国内不少学者喜欢提及英国功利主义法学家杰里米·边沁所谓的“圆形监狱”,但圆形监狱是什么样子,我却一直不清楚,直至看到瓦克斯教授这本书中的图片才解答了这个疑惑。另一方面,作者博览群书,旁征博引,虽然书中引用了很多经典参考文献,但作者采取了专栏与正文加以区分的方式。这既使得有兴趣的读者能够按图索骥,拓展阅读;也使得那些希望快速了解本书内容的读者可以跳过专栏而只阅读正文,从而减轻了阅读的负担。

总之,雷蒙德·瓦克斯教授撰写的《隐私》一书,无论对于从事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法律专业人士来说,还是对于广大对隐私问题有兴趣的非法律界人士而言,都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好书!相信广大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也会引起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更深入、更持久的思考!

2020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