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恭亲王逞能失位
道光皇帝一生共生有九男十女,但很不走运的是,前面三子都在他之前先后去世。特别是道光十一年(1831),24岁的长子奕纬去世,给了道光一个沉重的打击。
对于奕纬的突然死亡,官方只是简单地记载道,皇子奕纬于“道光十一年辛卯四月十二日未刻亡”,此外并未做其他详细说明。
由此,民间多有传言,说是因为奕纬对老师出言不逊,道光得知后,盛怒之下一脚踹去,不料正中奕纬下身,导致后者不治而亡。
奕纬死的那年,道光已经年近五十。老年丧子,加上次子、三子都早已夭折,此时的道光虽贵为至尊,却膝下无子,难免心中发慌。
在道光绝望之时,也许老天爷看在他一生节俭的分上,又让他有了儿子。皇四子奕詝(咸丰)和皇五子奕誴在奕纬死后的一年相继降生。
两年后,皇六子奕訢出生。随后又有三个更小的皇子诞生(即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等)。
和康熙一样,挑选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让晚年的道光皇帝很是头疼。
在他的六个儿子中,后面三个年龄太小,可以不用考虑。
和咸丰同年出生的皇五子奕誴生性耿直,举止粗鲁,不拘礼节,一向不为道光所喜。
后来,道光干脆将他过继给已去世八年而无后的三弟惇恪亲王绵恺,奕誴也由此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的范围之外。
排除三个年幼的皇子和皇五子奕誴后,可选的继承人就剩下奕詝和奕訢兄弟二人。但是这两兄弟让道光十分为难,一时难以取舍。
按传统,长子如无大过,当立长子奕詝。可要说起相貌和聪明程度,弟弟奕訢则要更胜哥哥奕詝一筹。而且,奕詝曾因为不慎落马而摔成骨折,成年后脚也有些跛,不良于行。
不过,在老成稳重方面,奕詝则远胜过弟弟奕訢,其性格脾气倒有点儿道光皇帝的风格。
平心而论,道光对奕訢要偏心一点。据说他好几次曾经把奕訢的名字放进了秘密立储的匣子,准备立他为皇位继承人。
但是道光为人十分传统。他考虑来考虑去,觉得奕詝是长子,且无大过。如果废长立幼,这不符合传统观念。
因此,道光在晚年时一直下不了决心,不知道该立谁为好。
在这个敏感时期,奕詝和奕訢的师傅在背后较上了劲儿。他们都想帮助自己的弟子在道光皇帝面前讨得欢心,以此夺得皇位。
奕詝的师傅杜受田对老皇帝的心思非常了解。有一次,道光带宗室子弟到南苑打猎。杜受田在出发前悄悄地跟奕詝出主意:
“阿哥等到了围场,只管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别发一枪一矢。你手下人也不准捕一只猎物。”
“要是皇上问起来,你就说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害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之长与诸弟相争。这样说的话,一定能契合皇上心意。”
奕詝听后,便依计行事。
后来打猎结束复命时,争强好胜的奕訢果然收获最多。而奕詝这边却一只猎物都没有。大家见后,虽然表面不说,但心里都嘲笑奕无能。
道光皇帝也觉得奇怪。于是他问奕詝这是怎么回事。奕詝便把师傅教给他的话说了一遍。
道光听后心有所动,夸奖说:“是真有人君之度矣!”
晚年的道光经常生病,身体日渐衰落。
有一天,病重中的道光命人将奕詝和奕訢两兄弟召来。两人的师傅得知后,立刻察觉到事情重大。道光很有可能快不行了,将要对皇位继承人做出最终的选择。于是二人赶紧各自给弟子出主意。
卓秉恬告诉自己的弟子奕訢,当皇上问话时,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杜受田知道自己的弟子奕詝嘴笨才拙,反应也不如奕訢灵敏。如果要论口才,奕詝肯定比不上奕訢。于是他跟奕詝说:
“要是皇上说自己老病而将不久于此位,并问起今后国策的话,阿哥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情就可以了。”
果不其然,见到两兄弟后,道光问起自己百年之后怎么办的问题。于是奕詝二话没说,便上前抱着道光的腿痛哭。
道光见后,也很是感动,觉得奕詝果然至仁至孝,可做人君。
道光一朝,最为保守平庸。譬如其最宠信的大臣曹振镛有句名言,叫“多磕头,少说话”。这便是当时的为官之道,也是道光朝的为政特征。
要说道光为何最终选择了奕詝作为皇位继承人,一来是因为奕詝是长子,二来恐怕也是在老成稳重或者说保守呆板方面,奕詝的确有老爸道光皇帝的几分风采。
落选的奕訢本是能人,由此清廷的命运也就在不经意间被扭转了。临终前,道光帝在遗诏上亲笔写明:着皇四子奕詝继皇帝位,皇六子封为亲王。
将皇子封为亲王一事郑重地写入传位诏书,这在整个清朝历史上就这一次。或许,道光帝是有意要给奕訢一个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