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只鸟:超有趣的鸟类科普与积木拼搭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Cecropis daurica 金腰燕

005-b1

金腰燕体长约20厘米,是体重只有约20克的小鸟,差不多等于3枚一元硬币的重量。

保护状况

06-2
06-3
05-1

金腰燕的喙细且短,方便它在空中捕昆虫。

05-2

羽毛

背侧深蓝色羽毛在阳光下有金属光泽,腰部的橙黄色在它飞行时非常显眼。

05-3

尾羽

金腰燕的尾羽很像剪刀,正是我们所熟悉的燕子的形态。

06-4

食物

飞行中的昆虫,如蚊、蝇、蛾类,以及甲虫、蚁类、蝉。

金腰燕的巢

我们经常见到的“燕子”,其实主要是3种鸟儿的统称:金腰燕、家燕和雨燕,它们都喜欢在人类的建筑上筑巢。这些小精灵能与人类和平相处,主要与农业生产有关—燕子的迁徙活动是绝佳的春夏物候信号。人类精巧坚固的建筑又为它们提供了庇护。有人类活动之处,湿泥、干草等筑巢材料也不会短缺。

07-1

金腰燕喜欢在屋檐下或顶棚下筑巢,它们的巢由小泥球混以少量草茎黏合而成,看上去类似平贴在屋顶的花瓶,整个侧面粘在顶棚上,瓶口就是巢的开口。巢的内部垫有柔软的绒羽、棉花等,外观看起来整洁、精致。金腰燕通常会使用前一年的旧巢养宝宝,不过,使用前会对旧巢进行翻修。正是因为筑巢技术精湛,它在民间有“巧燕”之称。

07-2

雨燕的窝一般搭在古建筑的内部,随着城楼和古建筑被拆毁,在一些城市雨燕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07-3

家燕的巢是碗状巢,有时建在有托底的角落,有时悬空建在墙角、粘在墙侧,与顶棚接近但不直接接触。家燕喜欢用比较大的泥球混以枯草筑巢,巢整体相对小且外观粗糙,因此不怎么结实,每年需要重新筑巢。有时没等到来年,巢就掉了,因而家燕也被称为“拙燕”。

08-1

雨燕的两翼展开后很宽,背部是黑褐色的。

08-2

3种燕子比起来,家燕的尾巴才更像剪刀。

08-3

金腰燕的腰是美丽的金橙色。

08-4

雨燕的腹部也是黑褐色的

08-5

家燕的腹部是白色的

08-6

金腰燕的腹部有细细的条纹

08-7

雨燕四趾朝前的脚趾结构,让它不能着地,只能在天空中飞行,或者停落在建筑物侧墙。

金腰燕的四季

金腰燕在中国是常见的夏候鸟,也就是说春夏的繁殖季很容易看到它。在城里和郊外原野都能看到它们成小群活动,繁殖季还会扎堆筑巢,只有秋季南迁时它们才会两三百只一起,结成大群。

09-1

每年春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迁到北方,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南迁越冬。如果这一年的春天来得晚,那么燕子北迁的时间就会延后。

09-2

6月中旬到10月,幼鸟身上的羽毛已经长到80%,趋近于成鸟。

09-3

在北方居住半年,在南方居住半年。

09-4

秋季气温降至18摄氏度以下后,首批燕子开始南迁。春天气温升至15摄氏度以上时,燕子开始北迁。

09-5

燕子最远要飞行约4000千米。

09-6

有1/4的鸟会回到原来的巢

*数据来源:1986—1989年山东省日照市鸟类保护环志站的观察结果。

金腰燕的宝宝

每年春夏繁殖两次,每窝约5枚蛋。

鸟妈妈和鸟爸爸共同承担孵蛋育雏的重任,在宝宝出壳后,它们还要每天给宝宝喂食约110次,很辛苦呢。

10-1

燕子没有固定不变的配偶,每年共同抚育下一代的不是相同的两只鸟。

10-2

燕子5月下蛋,蛋的重量不足2克。

早在两千多年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定燕子从不迁徙,它们之所以每年冬天失踪、春天才出现,是因为它们在地上挖坑把自己埋起来冬眠了,到了春天才醒。人们对此一度深信不疑,甚至直到17世纪还有科学家声称,候鸟每年要从月球往返地球迁徙。现在我们都知道啦,鸟儿们才不会去月球呢。

南方的燕子

在北方,春夏季是很容易看见金腰燕的,其实秋季集群南迁的路上我们也能见到它们。那么经过秋季南迁,冬天它们去哪儿了?

迁徙里所谓的“南方”与“北方”其实是相对的,在中国北方的燕子可能会去南方越冬,而夏天就在中国南方繁殖的燕子,冬天会去更南及更西边的国度越冬。所以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全年都能见到金腰燕呢,只不过夏季和冬季看到的鸟儿不是一拨。

011-b1

燕子借助太阳的位置、地磁场、嗅觉、建筑物以及城市道路来导航。

12-1

科学家将标记环或者地理定位仪安装在燕子身上,进行迁徙追踪研究。

12-2

将地理定位仪安装在雨燕身上进行追踪研究。

13-1

金腰燕

零件清单

13-2
14-1
15-1
16-1
17-1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