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深藏不露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深藏不露
一提增加税赋,大殿里的群臣身子同是一震,纷纷偷瞄刘秀。以前也有大臣主张过增加税赋,不过每次提到这件事,总是惹得天子大怒。
这次刘秀倒是没有动怒,他面无表情地看着韩浩,久久都是一言未发。韩浩被刘秀盯得浑身发毛,下意识地屈膝跪地,向前叩首,颤声说道:“陛下,以目前之税赋,既难以维持对敌之征战,更难以维持全国随时可能发生之灾情,还望陛下三思!”
太中大夫阎杨出列,向刘秀拱手说道:“陛下,韩大夫言之有理,微臣以为,以当前之时局,加增税赋,势在必行!”
阎杨原本只是个县令,是受到侯霸的举荐才升迁上来,不过刘秀对阎杨的印象并不好。在很多政见上,阎杨都与他相左。
还没等刘秀回话,同任太中大夫的郑兴,抬了抬笏板,说道:“臣启陛下!”
刘秀目光一转,看向郑兴,抬了抬手,说道:“郑大夫有话请讲!”
郑兴是隗嚣的旧臣,后来才投靠到刘秀这边,虽然任太中大夫之职,但平时于朝堂上不太发表意见,这次难得郑兴要说话,刘秀还是很重视的。
他深吸口气,正色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增加税赋,如饮鸩止渴,此举不可为!”
韩浩和阎杨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头,阎杨说道:“郑大夫此言差矣,以当前之税赋,朝廷要钱无钱,要粮无粮,而对敌征战,又最耗钱粮,若不增加税赋,朝廷的钱粮又从哪里来?”
刘秀登基以来,一直推崇西汉制度,在建武六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三十年,刘秀施行三十税一政策。
也就是说,农民一年的收成,其中的三十分之一用来交税,这样的税率,即便是在盛世,都属最低程度,何况现在还是乱世。
说刘秀是个好皇帝,不是谁头脑一热,拍拍脑门,就随便下的定义。
刘秀创建东汉的时候,全国人口,十有二存,原本十个人里,才仅仅活下来两个人。天下之混乱,社会之动荡,当真是到了民不聊生,尸殍遍野的地步。
可是到了刘秀执政的晚期,全国人口竟然增加了两千多万,比刘秀刚刚建立东汉的时候,全国人口翻了一倍还要多。
得是什么样的皇帝能把国家治理成这样?什么样的人能在接手这么一个大烂摊子后,在数十年间,让国家发生了质变?
汉室能在刘秀手中再次兴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刘秀长时间的施行低税赋,让百姓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郑兴说道:“陛下施行三十税一,朝廷是穷,但百姓们都富裕了!”
说到这里,郑兴激动起来,眼圈湿红,声音哽咽着说道:“自莽贼篡汉以来,百姓的日子过得太苦了,朝廷暴政,义军做乱,各州百姓,哪里还有活路?
“陛下光复汉室,登顶九五,乃汉室之福,更是天下百姓之福,也正是因为有陛下,百姓们才得以安居乐业,能活得下去了。
“可百姓们才刚刚过上几年的好日子,朝廷便要增加税赋,这是让天下百姓再次流离失所,再次让天下民不聊生啊!
“直到现在,各州的义军也没有完全平息,还时不时的兴风作浪,倘若朝廷增加税赋,义军必定会趁机蛊惑各地百姓,这是在动摇汉室之根基!”
说到这里,郑兴向刘秀叩首,颤声说道:“臣启陛下,万万不能加赠赋税!”
郑兴一把年岁了,说到动情之处,老泪纵横,任谁看了都不由得为之动容。
韩浩暗叹口气,他主张增加赋税,可他又何尝不知天下百姓之苦难,何尝不知加增赋税之后果,但现在没办法啊,朝廷要钱没钱,要粮没粮,仗要怎么打?受灾的百姓要如何安置?
阎杨倒是心中不满,冷冷瞥了郑兴一眼,质问道:“郑大夫口口声声说不能增加税赋,那么,郑大夫现在可能拿出数十万石粮食去赈灾?”
郑兴身子一震,向刘秀叩首,哽咽着说道:“陛下,微臣无能!但微臣知道,不能加增税赋!”
刘秀站起身形,走下御座,来到郑兴近前,伸手搀扶,说道:“郑大夫快快请起!”
郑兴起身时,泪流满面,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
刘秀不是贵族出身,起事之前,他没过了富裕的日子,恰恰相反,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之所以没挨饿,只因为他农业技术掌握得好,地种得好,收成好。
他深知这些年百姓所受的苦难,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他环视在场大臣,说道:“莽贼篡汉十五年,刘玄在位三年,我汉室平贼八年,这二十余年间,百姓们又过过几天安生的日子?朝廷税赋,多如牛毛,贼军四处流窜,烧杀抢掠,汉室江山,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诸位认为,这天下百姓,真的还能受得起重税吗?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莽让百姓们活不下去,绿林、赤眉灭之,绿林让百姓们生活不下去,赤眉灭之,赤眉让百姓们生活不下去,我刘秀灭之,现,若我刘秀让百姓们活不下去,谁来灭之?”
阎杨身子一哆嗦,急忙叩首,说道:“陛下,微臣……微臣……”
刘秀没有理会阎杨,他在大殿里来回踱步,说道:“郑大夫的话,我深以为然,哪怕朝廷去砸锅卖铁,也不能增加税赋!”
朝廷无法赈灾,闹起来的也就是那几十万受灾的弘农百姓,可朝廷一旦增加了税赋,那么闹起来的将会是全国各地的百姓。
是让一郡的百姓闹,还是让一国的百姓闹,其中的利弊很容易就能分得清楚。
大殿里鸦雀无声。说来说去,但根本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吴汉所在的代郡战场怎么办?弘农受灾的百姓怎么办?
李通突然跨步出列,大声说道:“陛下圣明!”
人们目光怪异地看着李通,现在可不是你这位大司空奉承天子的时候!
王元快步出列,沉声说道:“陛下,大司空私自调用救济粮,导致朝廷无力赈灾,这皆为大司空之过,还望陛下严惩大司空之过失!”
其实,王元倒不是要害李通,而是现在朝廷无力赈灾,必须得有个人站出来,代天子受过,再没有谁比李通更合适的了。
大司空是宗正、少府、司农的顶级上司,粮食这一块,大司空是最高主管,现在粮食出了问题,他不代天子受过,谁代天子受过?
刘秀皱着眉头说道:“当初大司空调动应急粮,朕也是同意的,现在又怎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大司空一人身上?”
王元眉头紧锁地说道:“陛下之责,远不如大司空之责,还请陛下严明法度!”
刘秀肺子都快气炸了,但王元惹他生气,和阎杨还不一样。
阎杨是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只懂得盯着眼前的这点利益,没有长远考虑,而王元则是死脑筋,不懂变通,即便生他的气,都让人发泄不出来,憋得人心里难受。
刘秀说道:“朕会颁布罪己诏,所有过错,由朕一人承担!”
听闻这话,王元立刻屈膝跪地,在场的大臣们也都纷纷跪地。
现场唯一没有下跪只有李通。邓禹向李通那边连连使眼色,就算陛下庇护你,你也不能这样啊,太过分了!
李通当然有看到邓禹飘来的眼神,他还向邓禹笑了笑。后者气得直磨后槽牙。李通向刘秀拱手说道:“臣启陛下!”
刘秀转身,莫名其妙地看向李通,以眼神示意,你想要说啥?
你可别和我抢着认罪!我是天子,我有过错,颁布一份罪己诏也就过去了,你若是想承担这次的过错,罢官都是最轻的惩处。
李通向刘秀微微点下头,眼神也很是坚定。
刘秀蹙了蹙眉,沉吟片刻,还是挥手说道:“讲!”
“陛下,微臣可调用二十万石粮食,加上现有的十万石应急粮,可凑出三十万石粮食,足够救济灾民之用!”
一听这话,刘秀傻了,在场的大臣们也都傻了,人们纷纷抬起头来,像看一个疯子似的看着李通。
大司空是被急疯了吧?他去哪弄二十万石粮食?凭空变出来吗?
阎杨下意识地问道:“大司空的意思是,在全国范围内,强行征粮?”
李通正色说道:“阎大夫,陛下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百姓现在的生活,依旧困苦,不宜再增加税赋!”
阎杨问道:“如果不在全国强行征粮,那……大司空又去哪能弄到二十万石粮食?”只凭你红口白牙一句话?
李通看向刘秀,后者也正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仿佛在说,是啊,你李次元上哪去弄二十万石粮食?这可不是小数目,二十万石啊!
“陛下!”李通正色说道:“微臣做过前将军!”
“我知道,我还没老糊涂呢!”刘秀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李通继续说道:“微臣在做前将军时,曾于南阳屯田数载。”
刘秀扬起眉毛,诧异地看着李通。李通去南阳屯田,他当然知道,这本来就是他下达的命令。自家的伯姬小妹,还跟着李通在南阳受了好几年的苦呢!
李通继续说道:“陛下让微臣在南阳屯田,是为了满足南征军的粮草所需,但陛下或许不知,南征大将军既善用兵,也善执政,这些年来,南征军所需之粮草,皆在南郡自己解决,从未用过微臣在南阳的屯粮。这些年,微臣在南阳屯田所收获之粮食,皆囤积了下来,就安置在南阳境内,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万石!”
听闻这话,大殿里传出一阵吸气声,刘秀呆愣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快步走到李通近前,急声问道:“次元,你……你此话当真?”
李通向前躬身施礼,说道:“君前无戏言,微臣不敢欺君!”
得到李通肯定的答复,刘秀兴奋得差点一蹦多高,他狠狠一拍巴掌,禁不住仰天长叹道:“高祖庇护,兴我大汉!高祖庇护,兴我汉室啊!”
刘秀连续感叹了两遍,看向李通,抬手指了指他,说道:“次元,这次你是立功了,立下了大功!”
这突如其来的二十万石粮食,当真是一场及时雨,此时刘秀的心情,可用‘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来形容。
他激动地在大殿里来回走动,走了好几个来回,他停下脚步,指着李通,说道:“次元,你亲自去趟南阳,把囤积的二十万石粮食运回洛阳……不不不,不要运回洛阳,直接运到弘农,救济受灾的百姓,我不要看到有一名受灾之百姓被饿死!”
李通躬身施礼,朗声说道:“微臣遵命!”
刘秀又道:“冯司农!”
“微臣在!”司农冯勤跨步出列,拱手施礼。
刘秀说道:“你将十万石的应急粮,先运送到弘农,以解灾民的燃眉之急!”
“微臣遵命!”冯勤躬身应道。
刘秀长吁口气,转头看眼李通,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现在次元也变得越来越狡猾了,竟然偷偷藏起二十万石粮食,口风还这么紧,事先连半点风声都没透露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