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的新中产:新中产画像与未来商业白皮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新中产的50条主要特征

新中产是中国第一批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人”。就代际意义而言,目前主要由进入而立之年的“80后”构成,在不久的未来则将由“90后”担纲。

他们具备现代化人格的基本特征:个人权利意识、理性化生活观念,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认同。这些价值观念,来自高等教育、职业工作与城市生活中社会合作的经历,以及家庭资产与收入的富足。

将新中产生活方式略加展开,可以总结得到50条主要特征,具体可以按照消费、财富、职业和社交展开。其基础特征如下(见表1-1):

表1-1 新中产特征总述

消费

在消费层面,全方位的消费升级和本土认同的崛起,使新中产的消费发生了升级。这一消费升级是全方位的,从消费信心、消费观、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到消费方式。

消费升级的背后,是理性主宰了新中产消费者。他们一方面追求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中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也破除了长久以来对本土品牌的“歧视”心理。这些因素导致新中产具备以下消费特征(见表1-2):

表1-2 新中产在消费层面的特征

财富

新中产的财富处于存量和增量并重的时期,他们对财富的追求也从增量向增量与存量并重转变。对于新中产来说,已经拥有的东西和想要但未得到的东西一样重要。

这种转变造成了新中产的理财焦虑,他们对理财投资和财富管理有了更强烈和广泛的需求。因此新中产群体在财富层面产生了显著特征(见表1-3):

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新中产在投资理财上自信心不足,对自我理财能力的评价是满分10分中的5.3分——不及格。事实上,新中产的财务情况,不论是家产分布、收入结构、负债率、投资风格还是风险偏好,并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差。

表1-3 新中产在财富层面的特征

虽然新中产的“财技”其实不弱,但不足也很明显——缺少系统性的认知和规划。这很像走在一条充满岔路的陌生马路上——尽管直觉挺准,但自己眼前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在财富存量时代,新中产需要的是一份地图,哪怕是最简单的那种,然后以自我的理性决策能力来优化自己的处境,同时建立足够的信心。理财如是,教育、职业也如是。

职业

新中产群体的崛起,是典型的城市化及产业和职业结构同步变迁的结果。

新中产首先崛起于21世纪初的一线城市;2010~2019年,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也随着城市化的深入而产生了新中产;接着是20年代的部分三、四线城市。

大学生活为新中产提供了城市生活和现代化生活的预科班;城市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尤其是其中的高附加值行业,为新中产提供了毕业之后的大量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新中产提供了足够的收入和财产回报。

在职业选择上,新中产正面临科层制终结的时代,生产资源动态组合,组织结构扁平化。烦冗而低效率的组织内信息沟通,稀缺的晋升机会,以及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冲击,正在促使新中产理性地思考,“从最优情况考虑,是否应该选择为自己工作”,即是否创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这让新中产在职业层面呈现以下特征(见表1-4):

表1-4 新中产在职业层面的特征

家庭和社交

“80后”“90后”新中产在家庭关系中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是唯一既要教上一辈如何生活,又要教下一辈如何生活的人群。这使新中产在家庭和社交层面呈现以下特征(见表1-5):

表1-5 新中产的家庭和社交特征

在对待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上,教育焦虑和科学、理性的育儿方式并行。在对待上一代的关系上,“疏离,但感恩和理解”是主流的心态。“80后”“90后”在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基础等方面全方位超越上一辈,在生活方式上,他们向上一代传授新知识,进行“知识反哺”,将他们引入现代生活。

新中产的社会关系由两层结构构成。内层是数量稀少的熟人,包括家庭成员、关系亲密的近亲和好朋友。外层是数量众多的半熟人[4]或泛泛之交,以及数量更多的陌生人。

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体现在半熟人数量的急剧增加,这迫使新中产对他们采取一种近似陌生人的理性处理方式:将自我的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优先于其他任何人;同时,也尊重别人将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对等交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