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勇者无惧,有冒险才有希望
冒险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没有冒险精神,体会不到冒险本身对生活的意义,就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也就无法培养和提高人的勇气和信心。瞻前顾后、惊慌失措、避免冒险无疑会使孩子的勇气和信心丧失殆尽,更不用指望幸福快乐会慷慨降临。
很多家长反应,孩子都已十六七岁了,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太多的教养方式值得检讨改进。以给孩子绑鞋带为例,他们经常在孩子高喊“我不会”时,仗义帮忙,一副大侠替人解危的模样。虽然如今孩子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但依然可以明显发现,他们的孩子似乎比其他小孩子更容易退缩、缺乏信心,甚至不具冒险性。
确实,长期以“我不会”换取家长帮忙的孩子,比较缺乏再尝试的勇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一是孩子想偷懒,或避开责任;其二则是家长的过度保护,让孩子有机可乘。基本上,这两种原因应该是互为因果,值得家长好好反思的,否则一定会“有点后悔、有点怨叹”。
也许你会说,让孩子事事自己动手,不是有点冒险吗?但话又说回来,比起孩子的未来前途,这点小冒险又算什么呢!更何况,很多情形只是一种挑战而非冒险。就以绑鞋带为例,你便不必为他效劳,只要多给他些时间,孩子自然有能力把它做好。拼图也是如此,只要孩子愿意多花一些时间,拼图并不能难倒他。
许多孩子常常爬树或者爬到很高的地方,他们喜欢那种从高处向下看的成就感,因为有飞翔的感觉,可是很多家长每天为此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为此,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大加训斥,有的干脆强行把孩子从高处抱下来。
孩子们之所以想往高处爬,一定是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去了解它们、认知它们,这是一种好现象。不能因为危险,就禁止孩子冒险。否则孩子将什么也不会做。正是由于这种热衷探索的好奇心和冒险行为,锻炼了孩子的勇气,令他们眼界开阔,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同时冒险有助于建立自信心,因为勇于尝试自己最害怕的事情,一旦有了一次成功的记录后,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定会猛增。为什么不给他们机会呢?
有一位母亲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一天,她带着5岁的孩子找到一位著名的化学家,想了解这位大人物是如何踏上成才之路的。知道来意后,化学家没有向她历数自己的奋斗经历和成才经验,而是要求她们随他一起去实验室。来到实验室,化学家将一瓶黄色的溶液放在孩子面前。
孩子好奇地看着它,显得既兴奋又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终于试探性地将手伸向瓶子。这时,他的背后传来了一声急切的断喝,母亲快步走到孩子旁边,孩子吓得赶忙缩回了手。
化学家哈哈大笑起来,对孩子的母亲说:“我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母亲疑惑地望了望化学家。化学家漫不经心地将自己的手放入溶液里,笑着说:“其实这不过是一杯染过色的水而已。你的一声呵斥虽出自本能,但也吓走了一个天才。”
孩子本来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并从中获得了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勇气。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对自己及周围的环境是不了解的,他们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不断积累各种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孩子总喜欢跃跃欲试,做点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脚还够不着自行车蹬子,就想去骑车;从来没有下过水,就想跳到水中去游泳,这都是因为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自己弄明白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例如,对大人来说,一个红玻璃杯子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在孩子眼里,它却是一个无头绪的、不可思议的红筒,他摆弄过来摆弄过去,其间他的想象力会得到极大地激发,各种好玩的、有趣的幻想会冒出来。
一般来说,周围的一切事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令人激动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逐渐熟悉了这些东西,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状态,习以为常,也就不再对他们感兴趣了。
孩子好奇心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外界许多事物的刺激下,好奇心就会不断增强。如大人过于考虑安全问题,让孩子躲开有危险性的东西,就等于掐掉了好奇心的幼芽,压制了孩子能力的增长。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或许从高高的滑梯上溜下来,对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而言,有点困难,但只要你能让他从矮一点的地方开始尝试,他必然可以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既是如此,你何不让他冒点险?另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未来的形势经常是不可预测的,过于小心谨慎,就会让我们滞步不前。
家长不要轻率地否认孩子冒险的举动,说些“你做这些还早呢”“那可不行啊!太危险”“太吓人,可不能干啊”之类的话,这样做虽然是出于爱的本能,但过多、过于深切的爱反而会阻碍孩子成长,挫伤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培养孩子敢于冒险的能力呢?
1.家长要让孩子积极尝试新事物
在生活中,由无聊、重复、单调而产生的寂寞会逐渐腐蚀人的心灵。相反,消除一些单调的常规因素倒会使你避免精神崩溃。积极尝试新事物,能使一蹶不振、灰心失望的人重新恢复生活的勇气,重新把握住生活的主动权。
2.家长要监督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定计划
缺乏自信的人相应的缺乏安全感,凡事希望稳妥保险。然而人的一生是根本无法定出所谓清晰的计划的,其中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在发生作用。有条有理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火花往往是在偶然的机遇和奇特的直观感觉中迸发出来的,只有欣赏并努力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火花,生活才会变得生气勃勃,富有活力。
3.家长要教会孩子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很多人自诩有自知之明,但是,他们所“知”的不少东西其实并非真知,而只是一些谬误,是限制自己手脚的框框。这种信条乃是限制发挥高水平自我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也限制了他们同环境的抗争。
4.家长要让孩子向自己挑战,而不是与别人争夺
卓有成就的人,更热心于倾注精力去扩大和完善自己取得的成果,而不是一定要打败竞争者。实际上,担心对手的实力以及可能具有的特殊优势,往往使自己精神上先吃败仗。卓有成就的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因为他们能按自己的标准,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去做力所能及的艰苦努力,他们自然而然地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努力,集中优势,在向自己挑战的同时,也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