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入门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边际分析

1. 什么是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是高等数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微分学在经济分析中的经典运用。“边际”一词,在经济学中是指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如边际效用,是指效用增量与消费物品增量的比率,而边际成本是指成本增量与产品增量的比率。边际分析是指作出最佳选择后对有关备选方案的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及边际利润的分析。边际收入同边际成本的差额为边际利润,若边际收入超过边际成本,此时边际利润为正,企业若扩大生产规模,其利润也随之增加;若边际收入低于边际成本,此时边际利润为负,企业若扩大生产规模,其整体利润将随之减少,严重状态下还可能引发亏损。若边际利润趋向于0,则表明企业的整体利润达到峰值。在确定产品的生产规模时,边际分析是重要的依据,在产品生产和定价决策活动中得以广泛运用。

2. 边际分析是如何演变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分析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得益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社会条件,边际分析的相关研究进入全新状态。古典派价值理论的兴起,迫使经济学家将视线转移到消费、需求和效益上,这使得与效益理论密切相连的边际分析开始蓬勃兴起。与此同时,产业革命的结束使得工业领域出现了生产力锐减,经济数量关系产生变化等现象,边际分析大有用武之地,经济研究的焦点从经济增长转变为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出现了边际主义学派。边际主义学派作为大刀阔斧的改革者,将边际分析与均衡分析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经济学方法论,并构建了基于边际效用价值论、局部均衡及一般均衡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边际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3. 边际分析有哪些意义及局限?

边际分析的问世,打开了数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新局面,有效改善了经济科学的精准性和实用性。在边际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时,经济学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而边际分析对微分法的运用,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从常量扩大到变量,这使得经济学家在考察不同经济变量常态关系的同时,还能够深入剖析这些经济变量的动态关系,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提炼出相应的变量变动关系,如边际收益、边际效用、边际生产力等,并掌握这些变量变动的规律,如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等,从而帮助人们准确把握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技术经济关系的运动情况。与此同时,边际分析的出现,推动经济学朝着庸俗化的方向发展。在边际分析的作用下,经济学的研究重心不再是生产领域而是流通领域。相应地,关注的重点也从社会经济关系转变为技术经济关系,以更纯粹的数量分析来描述不同的经济现象。基于边际分析,各类经济学家延伸出一系列全新的经济理论,如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等。经济学在边际分析时,往往以完全竞争、完全理性等假设为前提。在这些前提下,经济世界和经济主体都呈现出完全性的特征,此时市场价格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进行调节,使其保持最佳状态。但事实上,这些假设是空洞、抽象的,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因此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巨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