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故事(艺术家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9 修改铜佛像  戴颙

戴颙(377—441),字仲若,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他是东晋艺术家戴逵的次子,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书、画、琴、塑无一不精。代表作品有音乐《游弦》《广陵》《止息》和著作《逍遥论》等。

戴颙从小就对雕塑艺术很感兴趣,经常参与塑造佛像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成了当时最负盛名的造像高手。

当时,宋世子命人在瓦棺寺塑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铜佛像。匠人们群策群力,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塑成了佛像,但是宋世子却不满意,他认为佛像的脸太瘦了,难以显示出佛祖的威严。可是,该怎样把已经塑好的佛像面部修改得胖一些呢?匠人们束手无策。这时有人说戴颙也许有办法,就请了戴颙过来。

戴颙过来后,对着佛像前后左右看了一番,又远观近看了一阵子。匠人们有些不耐烦了,就催促他说:“你别光是看,倒是说说该怎么改呀?”戴颙说:“你们雕刻的佛像脸部并不瘦,只是因为肩膀太宽、手臂太壮,才让脸部显得过小。所以你们只要把肩膀、手臂改得纤细一点,问题就解决了。”戴颙的说法让大家觉得很不可思议,没人敢贸然下手,生怕错改了肩膀会让宋世子更不满意。

戴颙见他们不行动,只好继续解释道:“你们在雕刻佛像时要注意比例,比例协调,雕像就会让人感觉舒服。现在这尊佛像的问题就是头部与其他部分不成比例,可是想要把过瘦的头部加胖是很不容易的,那你们不妨换个角度,去缩小其他部位的尺寸,使得整体比例变得协调。”这下大家都听明白了,连忙按照戴颙的指点进行了修改,之后再看佛像,果然觉得协调美观多了,宋世子看过以后也觉得非常满意。而匠人们也从戴颙那里学到了“比例”这个概念,都对他十分佩服。

故事启发

按照常规思维,脸瘦就应该改脸,但是戴颙却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他从比例的概念出发,提出不改动头部,而是修改佛像的肩部、手臂,这样工程更加简单,效果也非常理想。他的这种逆向思维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长期思考和观察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也要注意多思考、多观察,还要尝试换一个角度来寻找答案,这样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