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瑰宝鼻烟壶珍品鉴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玻璃质鼻烟壶

Glass Snuff Bottles

中国玻璃制造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那时称琉璃,是由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混合高温熔炼而成,但多仿玉质地。对于高透明玻璃制造技术逊于阿拉伯及欧洲等国。康熙三十五年(1696)宫廷内建立玻璃作坊,从山东淄博征调匠师,又延请西方技师,使玻璃生产水平有很大提升。由山东博山引进仿玉石的非透明玻璃制料胎俗称“料器”。

至雍正、乾隆时期,玻璃玩物烧制技术达到高峰,不仅釉色繁多、纯净,而且除单色玻璃外,出现搅料、金星料、套料等许多新品种。

虽鼻烟引进时也是采用玻璃壶,但由于皇室喜爱,玻璃鼻烟壶在中国的制造工艺也达登峰造极。清宫高档料器鼻烟壶制造也达一定规模,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六年(1728)规定三大节(端午节、万寿节、春节)每节烧制料器鼻烟壶一百个,乾隆元年(1736)改为万寿节一百个,端午节、春节各六十个,乾隆十年改为每节六十个,从此官方烧制规模成为定例。

后来又出现以玻璃料为胎,表面用珐琅彩作画的玻璃胎珐琅彩作品,更是精美异常。

在玻璃胎上作画以后,入炉复烧时,由于珐琅釉和玻璃胎一体的软化、熔融温度几乎相同,稍有不慎会使玻璃壶整体变形,特别是在没有电炉控温条件下,有比较高的难度。但清早期仍能作得玲珑奇巧,异彩纷呈,堪称大师之作。在拍卖会上曾有出奇的表现,大量百万元以上成交价的也多为此类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