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在孩子心里播下健康的种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看食物如何从农田到餐桌

美国诗人温德尔·贝里曾经说过“吃是一种农业行为”。作为一个有13多亿人要吃饭的国家,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复杂的食品链,每一个环节的存在都意义深远。这就是饮食的本质:我们所吃的食物不单单是化学成分的简单堆砌,它还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生态关系,与自然和人类息息相关。

肩负未来社会使命的孩子们,则更应该熟悉掌握这个饮食的过程。植物如何从种子滋养出生命,从开花吐蕊到瓜熟蒂落,从采摘装车到加工包装;动物如何从受精卵孕育成幼畜,从嗷嗷待哺到初生牛犊,从饲养、屠宰到分装处理。食物是如何经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再送入我们口中的呢?这个过程本身对孩子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食物成长十八变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他们需要先了解这个“社会”。教孩子认识食物成长中的变化,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对食物的感恩心理,强化对食物变化的感官体验,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并培养孩子的世界观。而在此过程中建立的食品安全意识,也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1)建立感恩教育 孩子可以通过了解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深刻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正所谓:“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通过食育,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树立“粒粒皆辛苦”的观念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2)深化理解层次 通过让孩子了解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帮孩子更深入理解认识每种食物,并更好地辨别每种食物的不同,在认识过程中强化感官体验。

(3)拓展想象空间 通过对孩子的饮食教育,让孩子认识到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大变身”,了解食物外形和气味转换的过程可以加深孩子对食物丰富形象的认知,并充分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4)培养其世界观 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就像一个生命从萌芽到发育、成熟、衰老的历程一样,有着自我的演变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见微知著,从小小的食物天地入手了解整个世界,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

(5)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极其复杂,每个环节都可能会暴露出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家长应教孩子认识这个过程,同时为孩子传授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小处着手,培养孩子食品安全的意识。

食物成长小故事

植物和动物经历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最终被送上了孩子的饭桌。3~6岁的孩子大多对于食物本身的变形过程并不完全了解,这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在旁边加以讲解和指导。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往往是复杂的,比如植物的生长是从受精卵的最初分裂开始,经过种子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传粉和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而涉及食物的后期加工及烹饪所需的知识就更是多之又多。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们可以把食物拟人化,并将它们“一生”的经历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在此我们分别以“一粒米”和“一只鸡”的故事为例,为大家展示给孩子普及食物从农田到餐桌过程的方法。

1.一粒米的成长

嗨,大家好,我是一粒白白胖胖的大米。别看我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可饭桌上总少不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我的一生可是不平凡的哟!下面,就让我细细说来。

春天,农民伯伯把我们播种到田地,我被压在湿润温暖的泥土里,睡着了。一天,我睁开了惺忪的眼睛,发现自己已不再是一粒种子,而是一根细小的秧苗了,我第一次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

初夏,农民伯伯又把参差不齐的我们拔了出来。我想:我们一定是要搬新家了吧!勤劳的农民伯伯把我们井井有条地插进了水田里—我们成了水稻。我站在松软的泥土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我又慢慢地长啊长。农民伯伯似乎知道我们很渴,给我们喂水(灌溉),还喂我们吃点心(施肥)。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我们终于成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儿了。我们头上长着饱满的稻穗,身体颜色也慢慢由绿变黄。

秋风徐徐吹来,回报勤劳的农民伯伯的机会终于到了。农民伯伯把金灿灿的我们从田里割下来,此时,我们又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谷。我们被送进特殊的机器,脱掉外衣(谷壳),变成一粒粒的“米”。我知道我们的生命即将结束,我们的使命也行将完成,以此换来农民伯伯一年的累累硕果。

最终我和同样白白胖胖的兄弟们一起被焖在高压锅里,等待着被送上餐桌。作为你们的主食米饭,把你们喂饱,这是我们“米”一生最大的责任,而你们也一定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要浪费我们,把我们随便丢弃哦!无论是在隆重的宴会上,还是平时在自己家中,请不要浪费一粒米饭,因为我们来之不易。小宝宝们,浪费食物可不是好习惯啊!

2.一只鸡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只终日晒太阳、觅食的散养跑山鸡。我有保姆、保镖、专车,天天除了吃和睡,唯一的“工作”就是跑步、健身啦……咯咯哒~ 我和其他的小鸡一样,都是从鸡妈妈肚子里“掉出来”的。当时的我还是一枚鸡蛋,在硬硬的蛋壳里面等待自己的破壳日。鸡妈妈每日耐心地坐在蛋壳上面,温暖我的蛋壳外衣(其实就是孵化的过程),直到大约21天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红红的小尖嘴在蛋壳外衣上啄开了一条大缝儿,再把嘴巴从缝里探出来,只听噼啪一声响,我的蛋壳外衣裂成了几个碎片,毛茸茸的我也终于出生啦!咯咯哒~

作为一只跑山鸡,我和我的小伙伴被庄边公社选中,在享有专车接送的高级待遇下,来到一个环境清新优美、水清清天蓝蓝、远处有大片竹林的村庄,这就是我们的“天下”啦。我们终于可以撒丫子可劲跑可劲玩儿啦。这里有很多村里人,他们常年从事着农耕劳作。我们有一个远大的抱负,就是陪伴他们,让他们听着我们的“歌声”起床,然后努力长大成为一只健壮的鸡,最后成为他们的经济支柱,被送上大家的饭桌。

从我生下来到现在,时间过得真快啊,掐指一算都有180多天了呢。我已经长成健壮的大公鸡,我准备好随时为小朋友提供棒棒的蛋白质,帮助小朋友长身体!

烹饪改变食物形象

“烹饪”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易·鼎》:“以木巽火,烹饪也。”这是烹饪最古典的定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烹饪的内涵不断扩大,现在的含义多指人类为了满足生理及心理需要,把可食用的原料用适当方法加工成为食用品的过程,其成品以能提供卫生、美感、营养为特质。而烹饪过程中食物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经过绚丽多彩的转身,最后成就了佳肴万千。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烹饪的内涵和过程,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及想象力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由于食物在烹饪过程中需要加热翻炒,特别是放入深色的酱油、醋、蚝油等调味品调味后,食物的外观、颜色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家长做饭时可以让孩子在旁边观看烹饪的过程,并给孩子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孩子更好地认识食物烹饪前后的变化。家长做饭时,让孩子学习判断菜什么时候熟了,找一找生菜和熟菜颜色上的不同,可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旁边仔细观察家长做菜的工序,菜做好之后,让孩子说出做菜的步骤,如做芹菜炒肉丝时是先炒肉丝还是先炒芹菜等,这样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增长孩子的生活常识。

那么,如何为孩子引入相关知识呢?下面我们以家庭中最常见的菜肴为例进行讲解。

案例分析 鸡丁与葱姜蒜的狂欢—宫保鸡丁

小朋友们,还记得那只散养的跑山鸡吗?下面出场的就是那只跑山鸡的“舍友”(同一个鸡舍呀),在同样经历了180天的喂养后,被农民伯伯运到集市上卖出去了。现在我们见到的是它的胸脯肉,被切成了小方丁,哗啦啦一起倒入了锅中,接下来放入适量的盐、酱油、料酒、淀粉,在锅里经过色拉油的翻炒后又遇到了颜色各异的辣椒、葱、姜、蒜和花生米,之后就变成了香喷喷的宫保鸡丁。

家长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整个烹饪的过程通俗易懂地呈现给孩子,并帮助孩子一起回顾。这样的方式寓教于乐,可以最快地让孩子掌握一些粗浅的烹饪知识,并建立其对烹饪的兴趣。对于烹饪的整个过程,家长和老师们都应给予极大的关注,以此为孩子建立起对食物世界的认知,让孩子最大程度地对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食物保藏学问多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合理保藏才能最大程度延缓其品质降低的速度呢?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适宜保藏温度,每种食物都存在一个相对的安全“体温”。在这个温度下,食物的保存期最长,也能保有最佳的营养与口感。以下分别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食物的保藏温度。

(1)肉类(–18℃最适宜) 各种肉类适宜冷冻在–18℃的环境中,这样能够保持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利于肉类中水分的保持,以最大程度保证其在烹饪和食用时的口感。

(2)海鲜(–3℃不易变质) 在–3℃下海鲜不易变质,同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鲜味。但要注意,从超市买回来的海鲜应尽快食用,不宜在冰箱中存放太久。

(3)蔬菜(不要低于0℃) 白菜、芹菜、洋葱、胡萝卜等的适宜存放温度为0℃左右;存放土豆的最佳温度是2~4℃,温度过高土豆就会发芽;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的适宜存放温度为7.2~10℃;南瓜适宜在10℃以上存放;存放地瓜(红薯)的最佳温度为15℃以上,温度过低,就会出现僵心而不能食用。

(4)水果(种类不同,温度各异) 香蕉保存温度在13℃左右最适宜;橙子为4~5℃;苹果为–1~4℃;芒果为10~13℃;木瓜为7℃;荔枝为7~10℃,所以荔枝不适宜放入冰箱保存;西瓜在8℃左右风味最纯正。很多人习惯把西瓜切开后冷藏食用,其实西瓜经较长时间冷藏后,瓜瓤表面会形成一层膜,从而丧失口感,其中的水分也容易结成冰晶,食用后可刺激咽喉或引起牙痛等不良反应。

(5)果汁(8~10℃最营养) 各种果汁在8~10℃时饮用为宜,同时尽量不要在冰箱里储存得太久。用柑橘、柚子、菠萝等制作的无菌果汁可保存7~10天。

(6)汽水(4~5℃最佳) 汽水的饮用最佳温度是4~5℃,这个温度的汽水喝起来最舒适,不会对肠胃造成过大刺激。

(7)蜂蜜(温开水冲泡) 用50~60℃的温水冲蜂蜜,能更多地保留住蜂蜜中的营养成分。过热的水不仅改变了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变酸,而且可使蜂蜜中的酶类物质变性,产生过量羟基甲糖醛,破坏营养成分。

(8)冰激凌(–13~–15℃口感较好) –13~–15℃时的冰激凌吃起来让人感觉最痛快。在这个温度下将冰激凌放入口中,口感最好,而且不会强烈刺激肠胃。

(9)菜肴(凉菜保持4℃风味最佳,热菜保持在60℃左右)  凉菜的温度在4℃时能呈现最佳风味,而热菜则需保持在60℃左右。可以将盘子放入冰箱冷藏3分钟再用来盛凉菜,将盘子放入烤箱加热4分钟再用来盛热菜,这样做出的菜肴口感最佳,酒店厨师一般都是以此处理食物的。

(10)速冻食品(–20℃左右保质期长) 速冻食品在–25~–18℃品质会比较稳定。如果高于这个温度,保质期就会相应缩短,口感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家里的冰箱达不到–18℃的话,速冻食品开封后,最好尽快吃完,否则容易变质。

知识小链接

食物保藏原理

(1)植物性食物 果蔬采摘后,虽不能利用根、茎、叶部位吸收养料并进行呼吸作用,但它们仍可以利用预先积蓄于组织内部的养料维持生命力。因此,新鲜果蔬一般常用冷藏保鲜,可减缓酶的活动,延长分解时间,推迟成熟时间,以便能在最长时间内保持它们的生命力和新鲜度。但是,一些果蔬不宜在过低的温度下贮藏,这是因为温度过低也会影响果蔬的品质。

(2)动物性食物的保藏 无生命的动物性食物同样也会受到它本身固有酶活动的影响。其中,能催化水解和氧化并导致动物性脂肪氧化的酶是最需要控制的对象。所以,低温保藏能够阻止导致食物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和酶的有害活动。

(3)动植物性食物低温保藏的区别 食物低温保藏减弱了固有酶活动,以此控制食物的进一步水解和氧化。对于动物性食物,不透气的材料包装可以隔绝空气与食物表面的接触,进一步降低它的氧化率。而新鲜果蔬则不宜用不透气材料密封包装,因为新鲜果蔬仍保持着生命力,采用不透气性材料密封后,会使之窒息,失去生命力而迅速变坏。

食物历险记—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深刻地揭示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

1.从农田到餐桌

食品安全问题贯穿整个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该食物链上的其他环节。比如,土壤发生了病变、缺少养分,生长在土壤里的青草就会有问题,吃青草的牛也会因此受影响,继而喝牛奶的人也会受到危害。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食物的链条之中,不可能独立存在。以下列出了可能会出现问题的主要环节。

(1)食物原料的种植及养殖 对于种植业,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化肥的施用及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植物毒素(如龙葵碱、皂苷)等都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对于养殖业,无论是畜牧养殖还是水产养殖,都需要对病原微生物、兽药残留、寄生虫、抗生素、天然毒素和重金属等加以重视。

(2)加工 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很多操作都会危害食品安全。比如,为了杀菌和抑菌而加入过量的防腐剂。

(3)包装 当前的食品包装主要有纸类、塑料、金属包装等,纸类包装中使用的黏合剂和油墨,塑料包装中的增塑剂、着色剂,以及金属包装的涂层溶解和厌氧菌增殖等,都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危害我们的生命健康。

(4)贮藏 在食品的贮藏过程中,仓库和厂房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厂址的选择、厂房的设施及厂房中员工的素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食品安全。

(5)运输 食品运输是将加工成型的食品送往千家万户最为关键也是最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食品在运输中可能导致腐败、变质、污染等问题。

(6)销售 食品在销售环节中可能出现二次污染,如食品包装破损、食品腐败变质(高温下肉、乳的变质)等。

(7)消费 在食品的消费环节中,需要特别注意两点,食品的保存方法和食品的烹饪方法。食品的保存方法不当有可能造成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量增殖,而烹饪方法不当则会导致食品中的天然有毒成分直接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2.饮食卫生与进食安全

WHO推荐食品安全有五大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为保证饮食卫生和进食的安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

(1)保持家庭厨房的安全卫生 家庭烹饪时,应选择新鲜、优质、安全的原材料。食物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清洁、卫生,如制作前洗手、保证制作场所及厨房用品清洁。制作食物时必须注意切生菜、生肉的案板和刀具与切熟食的案板和刀具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避免油炸、烧烤等烹饪方法,减少食物营养素的流失。按照需要制作食物,做好后应及时食用,未吃完的食物应丢弃。多余的原料或制成的半成品,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避免食物被污染。

(2)保证摄入食物的安全 保证食物安全最基本的做法是将食物煮熟。食物经过高温烧煮后,其中绝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均可被杀灭。但煮熟后的食物仍有再次被污染的可能,因此准备好的食物应尽快食用。生吃的水果和蔬菜必须用清洁的水彻底洗净,以保证食用安全。家庭自制食物为保证食物新鲜,尽量减少盐、糖等过多调味品的加入,味道也应偏向于家常化。

(3)避免进食发生意外 在进食安全这个环节中,尤其应注意易导致进食意外的食物,如鱼刺等卡在喉咙。当孩子开始尝试家庭食物时,由大块食物哽噎而导致的意外会有所增加。比如整粒花生、腰果等坚果由于孩子没有咬碎易呛入气管,果冻等胶状食物不慎被吸入气管后不易取出,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风险,所以家长应减少孩子食用该类食物,或者在孩子进食时密切注意。此外,孩子喜欢在进食时随意走动,这样容易引起碰伤或烫伤。为保证孩子的进食安全,在进食时应固定其位置,使其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注意进食场所的安全,并由成人进行看护。

知识小链接

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

1.植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是指以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组织部分为原料,直接或加工以后为人类提供能量或物质来源的食品,主要有谷物、薯类、豆类及其制品、水果、蔬菜等。

(1)植物性食物的能量特点 从能量上来说,除了谷类和薯类,植物性食物的能量密度远没有肉类的高。中国主要以谷薯类作为主食,是由于谷薯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于动物性食物,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而蔬菜、水果能量非常低,主要为我们提供水分、维生素、矿物质。

(2)植物性食物的营养特点

① 植物性食物以谷类最为重要。谷类的营养成分比较齐全,我们每人每天所需蛋白质的一半要靠谷类供给,但是谷类的蛋白质组成中赖氨酸含量较低,所以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及动物性食物。

② 豆类蛋白质中含人体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属优质蛋白,其中赖氨酸含量较多,但蛋氨酸含量较少,与赖氨酸含量较少、蛋氨酸含量较多的谷类食物混合食用,可较好地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由于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大豆是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物。大豆中含有某些人体不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其中有些在大肠内可成为细菌的营养素来源,使细菌在肠内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气体而引起肠胀气。

③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还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对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④ 坚果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E,并含一定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少量的维生素C。坚果中矿物质锌、硒、铁的含量较高,一般是其他水果的10倍以上。

2.动物性食物

动物性食物指的是动物来源的食物,包括畜禽肉、蛋类、水产品、奶类及其制品等,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1)动物性食物的能量特点 动物性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其次是碳水化合物,这三种营养素都是产能营养素。此外,动物性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和一定量的矿物质。由于动物性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蛋白质生物价较高,使其具备了能量较高、营养丰富、易吸收的特点。

(2)动物性食物的营养成分

① 肉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较植物性食物少,不含植物纤维素。

② 常见的蛋类有鸡蛋、鸭蛋、鹅蛋等,各种禽蛋的营养成分大致相同。蛋黄中仅含有50%的水分,其余大部分是蛋白质和脂肪,二者的比例为1∶2。此外,鸡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色素等。

③ 水产品包括各种鱼类、虾、蟹、贝类和海藻类(海带、紫菜)等,其中以鱼类为最多。鱼肉的固形物中蛋白质为主要成分;脂肪含量较低,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鱼肉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特别是海产咸水鱼含有一定量的碘盐和钾盐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④ 奶类是一种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食用价值很高的食物,不仅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含有乳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3)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特点 肉、禽、鱼、蛋、奶均属于优质蛋白,营养学特点包括:蛋白质量多、品质好;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无机盐含量比较齐全;维生素含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