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1848.06.07—1903.05.08
生平历程
保罗·高更1848年6月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他的父亲克洛维斯·高更是一位自由记者。由于欧洲各地的革命动乱,受执政者的迫害,他的父亲只能携带妻儿于1850年去往秘鲁,那里有他妻子爱丽娜·玛利亚·沙扎尔的亲戚。但高更的父亲在途中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去世,只有爱丽娜和1岁半的高更、两岁半的玛丽到达了秘鲁。得益于亲戚的权势,高更的童年过得十分奢华,出入都有保姆和仆人相伴,但1854年的政治变动使得爱丽娜不得不带着孩子们回到法国,让高更与他的祖父纪尧姆·高更一起居住在奥尔良,她自己则在巴黎以裁缝手艺谋生。
1859年,高更在奥尔良完成基本学业后,被送往圣梅斯特教堂的天主教寄宿学校学习。
1862年,高更进入巴黎的洛里奥学院学习,这是一所海军预备学校。
1865年,高更加入法国海军并服役两年。
1871年,高更回到巴黎,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从事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在接触艺术品市场的同时,他也在业余时间开始了绘画创作。
1873年,高更与丹麦女子梅特-索菲·加德结婚,婚后10年他们育有5个孩子。
1879年,在印象派朋友的帮助下,高更立志成为一名艺术家,并先后参加了1881年和1882年的印象派画展。
1882年,因巴黎股市崩盘,艺术品市场萎缩,高更的收入急剧下降,无法维持家庭生活。
1884年,高更和家人移居至丹麦的哥本哈根,但由于语言不通,他无法从事经商的工作,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妻子梅特,这也导致二人最终婚姻破裂。
1885年,高更带着6岁的儿子克洛维离开了哥本哈根,于6月回到巴黎,其他孩子则同母亲一起留在丹麦。至此,高更开始了他的全职绘画生涯。
1886年,高更移居至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阿旺桥,并在第八届印象派画展上展出了19幅油画作品和1幅木刻浮雕作品。
1887年,高更在巴拿马采风后,返程途中经过加勒比海的圣比埃尔,他和朋友查尔斯·拉瓦勒决定停留在马提尼克岛上居住和创作。
1888年,高更去往阿尔与梵高共同居住和绘画,但意见相左致使二人关系恶化,并导致梵高割下左耳。随后高更离开此地,二人此后再未相见。
1891年,高更以逃避欧洲社会文明和一切人造的、常规的事物为目的,去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群岛,在首府帕皮提度过了3个月之后,他决定在45km之外的帕皮瑞建立工作室。他许多备受赞誉的作品也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1893年,高更于8月回到法国,并在次年的杜兰德-鲁埃尔画廊画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与画商关系破裂,导致他再次陷入经济危机。
1895年,高更与妻子彻底决裂,并于同年返回塔希提群岛。
1897年,高更的女儿艾琳死于肺炎,同年年底他完成了自己里程碑式的作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在此期间,高更还与邻居家的女儿同居,并生有两个孩子,但女儿不幸夭折,儿子则由母亲抚养。
1901年,高更定居于希瓦瓦岛的阿图奥纳,并在次年与瓦爱奥育有一子,但瓦爱奥选择带着孩子回到家人与朋友身边生活。
1903年5月8日,高更因病猝死,次日被安葬于阿图奥纳的天主教加略山公墓。
艺术成就
高更作为后印象派极具代表性的画家,其艺术风格以及绘画技术、类型和主题影响了20世纪的众多流派。第一,以夸张的人体比例、动物图腾、几何图案为代表的原始主义便是源自于高更在塔希提群岛所描绘的非洲风景和土著人民。第二,高更所惯用的扁平化形象,以及以深色的轮廓线来塑造人物和事物的形式,则是分离主义所推崇的绘画技术。第三,他绘画时选题之大胆、视角之新鲜、色彩之丰富、感官效果之强烈,影响了包括梵高、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乔治·布拉克、安德烈·德朗等一大批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和俄耳甫斯主义的艺术家。第四,除了绘画作品之外,高更还对木刻浮雕、版画、陶艺和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不仅以富有特色的作品而闻名,更以对技术的探索和创新而被其他艺术家推崇,如水彩拓印技术和颜料转印技术等,这种具有偶然性的艺术效果十分令他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