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用新的思路建模
内容就是数据。
这么说显得过于简洁了,你当然也可以说,它是艺术,是诗歌,是生动的语言,是崇高的理念,是有料的新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令人振奋的创想。(为它制定策略的那群人口口声声说自己要守护它,但是却给它起了“内容”这么一个毫无特点的名字,真是有点可笑啊。)
但是刚才那句话也并没有说错,把那些杂七杂八的技术包装都去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数据。无论是要定义、描述、讨论,还是要争辩什么事情或想法,都得靠它。有了内容,我们才能知道概念、人物、地点以及对象等事实。
虽说技术不会影响内容的本质,但还是对设计内容有所帮助。比方说,可以把周边的某些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它就会告诉你一些与此有关的东西。例如在网页上输入某个人的名字之后,计算机就可以开始做一些处理。它并不单单像人类那样凭直觉判断出这是个人名,而是可以根据你所指定的一些元数据结构(metadata structure),觉察出这是一种叫作Person(人)的信息,它有各种属性,其中两个属性是FirstName(名)与LastName(姓)。这样说来,名字不单是一串普通的字符,而是可以成为颇具意义的人物属性,存放在数据库的某条记录中,供计算机去读取。你还可以继续对计算机说,这个Person会在某项Event(活动)的某个Session(环节)中,以Speaker(演讲者)的身份出现。像这样逐渐详述下去,就能使计算机明白你所面对的情境。它现在至少已经知道,这个名叫某某的人会在(某时、某地的)某个活动中于某个环节中讲话。于是,只要你修改了这个人的姓氏,那么计算机就会如实更新他的个人资料,还会同时把演讲介绍、会议日程以及演讲者列表中的写法一起改过来。也就是说,凡是提到这个人的地方,都会如实地加以变动。有机器人大军帮你干这些累活,内容管理自然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