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机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户外健康行为的康复效益

一、老龄化人口户外健康行为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1987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1990年,世界老龄大会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1993年,我国人口学家邬沧萍教授在“健康老龄化”学术研讨会上诠释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2017年3月,我国《“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发布,健康老龄化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健康老龄化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在健康状态下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二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健康状态的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三是指老龄化社会能克服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健康老龄化是积极老龄化的基础,积极老龄化是对健康老龄化的完善,它强调了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对社会的巨大贡献,鼓励老年人通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高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提出不仅是以老年人的健康为出发点,也是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这一现实问题。

户外健康行为是促进老年人自主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方式。早期的户外运动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如采药、狩猎等是人类为了生存或发展而进行的活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户外运动逐步发展成满足人类娱乐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户外运动的种类呈现多样化,包括水面运动(潜水、航海)、陆地运动(徒步、单车)、山地运动(登山、速降、攀岩、探洞)、野营活动(垂钓、摄影、写生等)、机动车船及航空运动(摩托、跳伞等)、娱乐休闲及军体运动(球类、骑行等)。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殊需求,其户外活动具有特殊性。

从心理角度来讲,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更容易产生失落感、抑郁感和寂寞感。从生理角度来讲,首先,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步减弱,神经细胞的减少和功能衰退导致个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变差,肌肉骨骼运动机能的下降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折和关节损伤。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感知机能逐渐衰退,尤其表现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这决定了老年人户外健康行为具有其特殊性。除此之外,老年人户外健康行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固定的生活模式。老年人活动的地域性特征与时间、天气、活动内容、生活背景以及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兼具便利、安全等特征。对于自理型老人(能自己料理衣食住行的老人)、介助型老人(由于身体原因需要借助工具帮助的老人)和介护型老人(需要借助他人照料护理的老人),由于其活动能力的差异,其户外活动类型也受到限制。便利安全的户外活动环境能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增进老年人交往的需求,提高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积极性。总体上,可将老年人的户外健康行为划分为:交际类户外行为、健身类户外行为和休闲类户外行为,如表1-3所示。

表1-3 老年人户外健康行为分类

二、户外康复效益分析

康复效益是指各种行为和方式对促进身体健康水平提高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效果。老年人户外康复效益与户外环境和户外活动有关。

1.户外环境

老年人户外健康行为的活动空间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为老年人专门建立的休闲娱乐场所,如养老院、疗养院等;二是老年人自发活动形成的空间,如公园、绿地等。这些户外活动环境能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外部活动条件,满足老年人户外健康行为的需要。户外环境带来的康复效益主要是指老年人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户外行为所带来的效益。研究显示:我国75%的慢性病与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有关,我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中有21%是由环境污染因素造成的。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会增加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公园、绿地等自然环境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最常见和最便捷的场所,公园、绿地绿色植被覆盖率大,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同时也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减少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的患病率。除此之外,自然环境还能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由于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根据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研究,绿化可以缓解老年痴呆患者的烦躁情绪,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放松身心和改善身体机能。

2.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帮助老年人抵御外部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首先,户外活动可以提高老年人肌体的健康水平。以散步为例,老年人通过散步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同时也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弹性,防止身体过早出现僵硬的情况。正确的散步方式可以促进老年人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次,户外活动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交往,一定程度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一方面,增加老年人的户外健康行为,能有效扩大老年人与社会的接触范围,促进老年人与朋友、同事的交流,排遣老年人的负面情绪,提高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群体聚会、参加活动表演,增强自我认同感,增加老年人在户外活动场地中的领域感,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最后,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杨光对日本仙台鹤谷地区居住的2125名老人进行步速、运动能力与医疗费用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步速组老年人4年平均每人每月支出的总医疗费均比低步速组节约140美元以上,老年人步速每下降0.1 m/s,会导致健康状态下降、运动能力降低、门诊次数增多、医疗费用支出增加。我国健康数据显示,在运动健身中多投入1元钱,就能在医疗中减少8~10元的投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对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减少老年人医疗开支。


(1) 钟水映,赵雨,任静儒.我国地区间“未富先老”现象研究[J].人口研究,2015,39(1):71.

(2) 刘竟芳,陈哲,杨非柯,等.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外医疗,2014(2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