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PREFACE
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和地区差异显著的特征。2017—2018年,我国陆续在医养结合、养老保险、鼓励民间资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智慧养老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规范了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确定了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养老模式也从过去的传统养老模式向智慧养老服务转型。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受到营利、城市布局和政策等影响,户外健康行为空间建设状况普遍较差,其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缺失是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中不可规避的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进行外部健康行为的主动性,而且影响社会老年群体对养老机构的选择,制约了我国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结合我国老龄化趋势和老龄化进程中养老机构的现状,分析养老机构管理的相关政策,在综述国内外关于老龄人口户外健康行为研究现状基础上,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以成都市主城区部分养老机构和养老机构中的人员(老年人和工作人员)为对象,选择15家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场内和场外的空间要素进行信息描述、信度分析和关联度分析,结果如下:
(1)场外空间要素的影响结果分析。道路连接度和空气质量变量与老年人达到一般体能步行指标的概率呈正相关,但与高体能老年人步行指标和是否进行户外活动并无关联;公交站点的数量变量与高体能老年人步行活动指标具有关联性;人行道环境能促进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但与老年人是否进行高体能活动并无关联;公共空间的主观感知与一般体能步行、高体能步行者进行户外步行活动的概率呈正相关;餐厅主观感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年人进行户外步行活动的意愿;相比于大型超市,便利店和杂货店更有助于增强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户外步行活动的意愿。
(2)场地空间要素及其影响结果分析。活动空间要素强调在老年人康复场地中的社会支持性;场地环境适宜设计成连贯的步行道路系统便于老年人开展运动;不同的路径形式可以增添老年人步行活动的趣味性,延长户外步行时间;道路周边景致可以增加老年人与户外环境的接触时间,有利于缓解老年人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场地可移动休息设施既便于老年人随意开展社会活动,也能够增强老年人的场所认同感和可控性;场内的动物因素说明其对老年人步行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医生建议对老年人进行户外步行活动影响较大,但不受步行活动目的的影响,与老年人是否外出活动并无联系;室内体力活动变量的影响仅局限于高体能老年人,其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南交通大学的吴茵教授、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的舒波院长、向勇书记、舒志乐副院长、王辉副院长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同行和同事卢立宇老师、郝利花老师、黄佳祯老师、徐姣姣老师、谭璐薇老师、李阳老师的帮助和建议。感谢魏瑶、崔雁、曹武文、代天卉和冷超同学在数据收集、资料调研、文献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软件信息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汲取了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使本书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在此对这些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特别要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张利影编辑,在本书的选题、立项申报以及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大量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