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思维方式大不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理解男孩,是爱他们的最好方式

匹诺曹!噢,匹诺曹!

你是个小男孩!

一个真正的小男孩!

——老木匠杰佩托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和成千上万的孩子一样,观看了迪士尼的电影《木偶奇遇记》。我看着老木匠杰佩托从一块木头中逐渐雕琢出了一个男孩。我看见蓝仙女从繁星点点的天空中飘然而落,向匹诺曹许诺,只要他勇敢、诚实、善良,就能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由此,我知道了勇敢能使男孩变得真实,诚实和善良会让他焕发生机。缺少了这些品质,他就不过是一个男孩的粗劣仿制品,并不真的存在。

我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变得真实,弱小的身躯渴望勇敢,稚嫩的灵魂希望变得诚实,我稚拙地四处探寻爱的踪迹,想要变得更加善良。我看着匹诺曹一次又一次地踏上冒险的征程,蟋蟀吉米尼一路上引导着他的良知。我看着这个木偶版的自己,虽然他并不清楚自己是谁,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但他在逃出鲸鱼肚子的过程中变得勇敢,在鼻子不断变长时学会了诚实,在不得不品尝恶行的苦果时懂得了善良。当蓝仙女最终把匹诺曹变成真正的男孩时,我不禁欢欣鼓舞。在他转变的那个瞬间,我和所有曾在匹诺曹身上找到了自我认同的孩子一样,感到自己距离想要成为的人又接近了一点点。我感到了真实。

在我长大成人的十几年里,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美国文化对待男孩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我会如此强烈地认同匹诺曹这个简单的故事,部分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我正充满困惑,不明白人怎样才能长大又为什么要长大。造成这些困惑的根源正是当时混乱不堪的文化环境。当我终于成长为一个青年时,社会对待我的态度已经完全调了过儿,而且这种逆转曾不止一次地发生。我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遭遇的人。几乎所有人都被这股时代的风潮裹挟其中。

在那些充满混乱的年月里,教导男孩的方式就像钟摆一样摇来摆去,日复一日地变化着。许多家庭摒弃了以往男孩需要遵守的严苛的规矩,转而开始尝试较为宽容的教育方法。有时我们需要的是同情和理解,等待我们的却是严厉的惩罚;而当我们应当承担后果时,得到的却可能是纵容和原谅。

随着离婚潮的到来,人们心目中最适合男孩成长的家庭类型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我们这代人的父母曾竭力维持婚姻,但还是有很多孩子心怀恐惧地退缩到自己的小天地里。

价值观的一大功用就是指导孩子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生存的价值,但此时,价值观已经变得极度个人化了,我们在自家学到的一套观念可能与邻家孩子学到的完全不同。

与此同时,流行观点几乎完全扼杀了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生物性倾向的讨论。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生理差异是天生就被“设定”好的,而且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之久,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有针对性的、适合其性别特点的照顾。西方人的祖先一直都很清楚这一点。然而,我们的父母和社会却不敢承认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实,很多养育男孩的常识都没能传承下来。

当我成长为一个青年时,仍然不清楚勇敢、诚实、善良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大多数年轻人也同样懵懂无知。战争曾经塑造了无数年轻男性,现在它却变成了耻辱而非勇敢的象征。诚实则是古板乏味的老头子的代名词,年轻人所熟悉的诚实已经经过了简化和消解,变成了天真的同义词,而天真对社会进步没什么帮助,在成家立业、养育后代时也换不来钞票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传统道德已经变成愚弄人、桎梏人的监牢,而不再是守护善良的堡垒。

在种种矛盾的角力中,社会文化终于不堪重负,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分裂成两派。其中一派仍在满怀激情地寻求建立新的规范,如果贴个标签,我们通常称这些人为自由派或者激进派,因为他们总是激情澎湃;另一部分人则被称为保守派或反对派,他们大声疾呼:“真相显而易见,过去30年间发生的一切简直是在倒行逆施!”这两股文化势力正在争斗不休,在学校、法庭、监狱,在家庭内部和街头巷尾,在书刊、电影以及报纸中。无论你转向何处,当下的文化都形同一场闹剧,一场甚至比《木偶奇遇记》还要浅薄的闹剧。而观看这场闹剧的男孩们,有些兴致勃勃,令人悲哀地沉迷其中;有些悲观绝望,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有些担心被社会抛弃,终日惴惴不安;有些被彻底忽视,只有通过叛逆来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对这个世界愤恨不已,眼神里充满了报复的渴望。

匹诺曹之旅

如果我们不去教导男孩勇敢、诚实和善良,他们就难以体验到真实。他们的感受是麻木而僵化的:在与亲密伴侣的交往中,他们会显得缺乏自信;在与家人及朋友相处时,他们不会轻易吐露心声,而是小心地把真实感受隐藏起来;当他们进入社会时,会表现得缺乏道德,甚至带有一定的反社会倾向。应当做些什么来帮助男孩感受真实呢?如何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活生生的,完整、充满爱心、明智且拥有力量的呢?应该怎样引导他们挖掘自身的这些品质,阻止他们陷入西方文化自我嘲弄、自娱自乐的偏激思想中去呢?在这类偏激的观点中,一个极端是“真理不存在”,这会让男孩失去判断力和警惕心,任由各种思想涌入他们仍不成熟的心智之中,其中一些思想甚至非常危险;而另一个极端是“真理只有一个”,这会让男孩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只能依靠过去的残羹冷炙生活。

在如何养育男孩这个问题上,本书将尝试吸取前人的真知灼见,并与当代前沿理论相结合,告诉你应当怎样向男孩传授健康的性知识、规则和价值观,怎样教育男孩尊重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及自尊自立。这将是对你的一次挑战,看看你作为父母、教育者或社会的一员,能不能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培养抚育出更加健康的男孩,进而改善身边的文化环境。这些年来,我曾经以治疗师、社区顾问、男性发展方向的教师、研究者以及父亲的身份,与世界各地的许多男孩和成人一起工作过,本书关于男孩的理念正是由这些人的观点汇聚发展而成的。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说:“养育男孩的参考书出版再多,男孩难以教养的言论说得再多,都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将提供一个这样的视角。我将向你展示一幅“如何爱男孩”的崭新图景,但它包含的某些元素其实非常古老,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很久。这幅图景不仅汲取了西方的文化,同时也闪耀着其他文明的智慧之光。它呼吁整个社会和文化都应需而变,不仅仅是父母构成的核心家庭,还包括学校、媒体、企业、社区等。只有做到这一点,男孩的身心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本书的部分内容可能会引起你的抗拒和不安,因为它要求你在很多方面做出调整,如某些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自己和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与男孩打交道的方式,甚至对待儿子的态度。阅读这本书有时感觉像是一场艰苦的旅行,但我希望当你到达终点时,能够意识到它的目的是出于善意的,艰苦跋涉也是值得的。本书最深刻的根源和基础是对男孩始终如一的爱,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却未能把这份爱勇敢、清楚、完整地传达给孩子们。

跨越迷思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在我还是那个天真懵懂地看着《木偶奇遇记》、不断探索成长之路的小男孩时,就不停地听到人们说,性别迷思是多么腐朽陈旧,必须加以摒弃。很多读者应当也曾听过类似的言论。直到进入大学后,我才理解了这些话的含义,并自豪地参与戳穿了以下迷思。

· 女人就应该待在家里,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 担任相同职务的男性理应获得比女性更高的报酬。

· 女性在智力上处于劣势。

· 男性有权享有比女性更大的社会权力。

· 应该允许男人打老婆。

但在我努力想要纠正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的同时,也促成了一些新迷思的诞生。

· 所有女性在女权主义方面所认可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 在这个世界上,男性拥有的特权天生就比女性多。

· 男性特质是万恶之源,而女性特质则是救赎之光。

· 只有男性才会带来危险。

·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完全是由社会化过程造成的。

虽然对古老的父权迷思早就有了清楚的认识,但直到职业生涯的后期,我才逐渐开始看清新的性别迷思的真相。10年前我才察觉到某些最新兴起的错误观点会在男孩的人生中埋下多么巨大的隐患;5年前我才发现,真正深入男孩生活中的实证研究实际上少得可怜。我意识到,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人们针对女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极大地弥补了以往的欠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高速发展的近30年间,却几乎没有什么顶尖研究是关于男孩的。这一失误所造成的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很多男性被关进了监狱、加入了黑帮团伙,还有很多男孩,虽然渴望变得真实,渴望成长为真正的男人,却迷失在了成长的道路上。

我希望本书能够带你深入理解男孩的生活,让你不仅可以重新审视那些上了年头的错误观点,也能游刃有余地对近年来关于男孩和男性气质的迷思做出判断,这也会让你在指导男孩时变得更有成效。下面列出了一些当下正大行其道的迷思,本书将逐一进行反驳。

新的迷思告诉我们说,女孩的人生要比男孩艰难得多。但深入的研究显示,男孩和女孩各有各的麻烦和苦恼。说女孩的生活更加糟糕无异于自欺欺人。在本书中,我们将历数男孩面临的各种困难,这并不是要否认女孩受到的限制和不公平待遇。然而,如果想要真正对男孩有所帮助,就必须注意以下事实。以美国为例。

父母对男婴讲话的频率、拥抱他们的次数以及采用母乳喂养的比例都要明显低于女婴。男婴的死亡率比女婴高25%。男孩患自闭症的概率是女孩的2倍,被诊断为多动症的概率是女孩的6倍,出生时伴有缺陷的可能性也超过了女孩;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男孩;在智力发育迟滞的儿童中,男孩占了大多数;情绪失调的男孩的数量是女孩的4倍;在学习困难的儿童中,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2:1。男孩遭受身体虐待的风险是女孩的2倍,由于父母或照料者的虐待而死亡的男孩数量也是女孩的2倍。

在9岁之前,绝大多数男孩已经习惯了压抑除愤怒以外的所有基本情绪。对很多男孩来说,愤怒成了他们表达情绪的唯一途径,被压制的痛苦、恐惧、忧伤和悲痛全部以怒火的形式发泄出来。在另外一些男孩身上,情感压抑最终导致了自杀。男孩实施自杀的可能性是女孩的4倍。另外,即使把强奸等特殊情况考虑在内,男孩成为暴力受害者的比例也达到了女孩的3倍。如今,一个走在城市街头的非裔美国男孩死于枪击的可能性甚至比越战时冲锋陷阵的非裔士兵更高。在奔赴越南的几百万“男孩”中,5.9万人失去了生命。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数百万男孩成长为“男人”。然而自战争结束以来,超过6万名退伍士兵选择了自杀,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战争中阵亡的人数。还有更多老兵开始酗酒,甚至染上了毒瘾。这些男孩成了情感上软弱无力的男人。

最后,男孩从高中辍学的比例要高于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似乎获得了比男孩更多的机会和支持。近年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录取的女性数量已经超过了男性。

男孩过着“更加优越的生活”,这类印象是刻板而流于表面的。如果真的关心男孩,就应当意识到,社会的进步取决于我们能否认清并摒弃这些错误的观点。更加准确的图景应当把男孩和女孩都包含在内。女孩拥有更加成熟而丰沛的感情、无微不至的人身保护和更长的寿命,这些优势是男孩不具备的;而男孩拥有更加强壮的身体、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工作机会,这些特权也是女孩所奢望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社会的目光一直聚焦于女性遭受的种种压迫。这种关注使得我们在提升公众意识、改进国家政策以及改善个人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镜头也必须聚焦在男孩身上。每有一个男孩在家庭中或邻里间感到自信而充满力量,就有另一个男孩表现得茫然而不知所措。每一个耀眼的球星背后,都存在着成千上万个男性吸毒者、酗酒的青少年、辍学的高中生以及少年犯。男孩们正在经受痛苦。

新的迷思还说,男孩并非生来就是男孩,而是被塑造出来的。这些迷思宣称,几乎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男孩和女孩生来就有所不同。

实际上,这样的科学证据多如繁星。这是一些最有趣也最引人深思的研究材料。本书很大程度上就取材于这类研究。我希望本书提供的证据能够向你证明,男孩生来就拥有某些特定的天性,这使得他们理应被当成男孩来对待。如果能够尊重男孩,能够按照他们原本的样子来理解和指引他们,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成长为理想中的男性。如果还是一味地坚持社会化才是塑造男孩的关键,强迫他们“改变”,最后就只能因那些“无法改变”的男孩而深感挫败。

新的迷思还试图让人们相信,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抚养工作都应当由父母独自承担,这是为人父母不言而喻、无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一个男孩表现出任何问题,那都是父母的错。

实际上,西方文化是地球上唯一试图在“真空”中抚养男孩的文化,几乎完全无视了其他社会成员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和作用。本书将向你展示男孩生活的另一幅景象。

正如养育匹诺曹是他一路上遇到的许多指引者的共同责任一样,出现在男孩生命中的每个成年人也都有其相应的义务。

人类学家普遍认为,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全村人的共同参与。绝大多数情况下,男孩所受到的最强大的影响最初主要来自父母,之后,“部落”中的其他人也必须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设想一下,如果这幅图景能够成为现实,你和孩子的生活将变得多么不同。社区会更和谐、更安全;媒体会更可靠、更负责任。这本书将向你提出挑战,看看你能否为“抚育男孩”这项任务建立一种团队精神和合作氛围。你将看到一些发生在身边的范例,一些团体设法让整个“部落”都参与到抚养男孩的工作中,这种做法在男孩身上取得了成功。

新的迷思还向人们宣扬,男孩是天生就有缺陷的生物。他们会犯罪,是掠夺者,只想从女孩那里得到生理上的满足,过于争强好胜,不懂得倾听,太过暴力,缺乏感情。在几年前的一次晚宴上,我和《亲爱的妈咪》(Mommie Dearest)一书的作者克里斯蒂娜·克劳馥(Christina Crawford)(1)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这次争执的起因是她的一句话:“基本上来说,男性是破坏性的,而女性是建设性的。”我对于克劳馥在帮助家暴受害者方面所做的工作怀有深刻的敬意。然而,当类似上面的观点通过女性运动中某些派别的领袖之口说出来的时候,当它受到政治家和学者广泛认可的时候,当妻子、丈夫甚至孩子也接受了这种观点的时候,就意味着整个美国社会都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共识。

男性是破坏者,女性是创造者;男性阻碍了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正向发展;男性生来暴力。

本书将向你证明,在男性思维特质的核心中不存在任何天生的缺陷。男性并非生来就有瑕疵。那些惧怕男性特质的人通常会把自己的恐惧转化为憎恨而非理解,但整个文化对于男孩的看法不应该被这部分人左右。

过去30年间的女性研究和社会思考不仅正确地勾勒出了男性权力的过度泛滥,也清楚地揭露出在某些男性主导的社会组织中仍然存在着宣扬暴力的危险倾向。在本书中,我所要质疑和驳斥的并非此类观点,这是男性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我难以苟同的是某些思想家为这一问题开出的药方。批评男孩的自然倾向,贬低男性的天生特质,将男孩和成年男性隔离开来,甚至把男孩的成长和发展完全托付给转型中的女性文化,这些做法不仅对男孩没有好处,最终也将伤及全社会。

随着本书的逐渐展开,我们将会深入探究新的性别迷思究竟有多么危险。这种危险不仅仅是针对男孩的,也潜伏在全社会之中。我们还将看到许多积极的、令人鼓舞的事实。因为男孩像女孩一样,都是伴随着祝福而生的,如果加以合适的培养,他们将回报给这个世界不屈的精神、谦逊的希望、勇敢的爱和源源不绝的力量。如果父母能够精心抚养,导师能够适时引导,教师能够因材施教,那么男性特质将成为一个人生命中最为肥沃的土壤和最能激发创造力的源泉,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如何爱男孩

“为什么我的儿子会如此沉迷于体育运动?”

“为什么我的儿子总是闷闷不乐?”

“我要怎样做,才能让我的儿子学会更好地倾听?”

“为什么我儿子最近好像有些讨厌他的父亲?”

当一个男孩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他将给你带来美妙而艰苦的挑战。翻开这本书时,我希望你能够带着这些挑战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为以下实际问题找到一些实用的回答。

· 为什么男孩之间的冲突会迅速地演变为暴力?

· 如果我打算离婚,怎样才能让儿子更好地适应这件事?

· 我用尽千方百计,男孩就是不愿意玩娃娃,为什么?

· 为什么我班里的男生永远不能老实坐着?

你将会学到许多关于睾酮的知识以及它在男孩身上造成的影响。你还将一探男性大脑的奥秘。

·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男孩,最有效的规则有哪些?

· 向男孩传授性知识时,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吗?

· 如何判断一个男孩是否遭到了性虐待?在某个年纪,大多数男孩都会在彼此间进行一些性嬉戏,不是吗?

本书将会提出一系列艰难的问题,并尝试做出回答。对于其中某些答案,你或许难以认同。但只要我们的目的是齐心协力地抚育男孩,那么不同意见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你能够将这些意见写信告诉我,因为我远远没有掌握所有的答案。愿你从本书中获得足够的信息,当你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在生活中遇到本书没有涉及的问题时,能知道去哪里寻找答案。

在一次家长联合会的活动中,一位拥有两个男孩的母亲向我提出了以下问题。

“你们男人总是热衷于关键和要点,”她有些挑衅地说道,“所以我请你给出要点。请用不超过25个词概括回答:男孩都有哪些需要?”这个要求把我弄了个措手不及,因此我采用了一个教师们常用的小把戏。“你们都是聪明人,”我同样半开玩笑地反击道,一手指向活动的参与者们,“不如由你们来告诉我吧!”

在一段漫长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之后,我们得出了结论,男孩的需要包括以下这些:

1. 负责任的父母或照料者;

2. 家族或者“部落”;

3. 精神生活;

4. 重要的工作;

5. 导师和角色榜样;

6. 知晓规则;

7. 学习如何领导、如何追随;

8. 一次冒险以及可以一起去冒险的好朋友;

9. 大量的体育运动;

10. 在生活中承担一个重要角色。

这份列表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开头。联合会中的一位父亲最后补充道:“这有点像是过去童子军的格言:男孩应当确定目标,清楚规则,并且知道谁说了算。”

简单的要点并不足以囊括这个问题的所有方面,但这些要点中蕴含着大量智慧。如果你继续阅读下去,将会发现本书的诞生同样也应归功于许多热心人士的建议。这些人中有男孩自己,还有男孩的父母、祖父母、照料者、导师以及教师。他们像你一样,在生活中学会了如何教导男孩,并无私地同我分享了他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