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火锅小史
火锅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很流行。
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赋诗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红泥小火炉”道出了火锅小灶的特征。
而到了宋代,宋代火锅的制作和吃法又有了新的改进,不仅要求肉片薄,还须以酒、酱、花椒等作料码味,并根据不同的口味以不同的作料蘸食。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火锅的鼎盛时期,南北两京火锅盛行。嘉庆元年,在乾清宫举办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宴,参加的群臣元老达到了5000多人,共用1500多只火锅。
火锅的产生大大的丰富了我国烹饪的内容。中国火锅不仅以其香鲜味美、取材广泛的特点著称于世,品种之多也堪称世界之冠。北方的羊肉涮火锅,南方的三鲜火锅,东北的白肉火锅,上海的菊花生片火锅,重庆的毛肚火锅等等,真是千姿百态,风味各异。
(火锅(英语:Hot Pot),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史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到明清时期,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各类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根据个人的喜欢加不同的汤料、食物,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主食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一起食用。)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但当时并不流行,后来随着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室町时代,火锅从中国传入日本是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称火锅为“寿喜烧(すきやき)”又称“锄烧”。如今火锅还传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
(部分摘自《文摘周报》1984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