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清华简(增补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的简帛发现

近代简帛的发现,最早是由外国探险家进行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扰和掠夺,危机四伏,灾难不断。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外国探险家以探险为名,到中国新疆、甘肃等地从事所谓的探险活动,大肆盗掘当地的墓葬和遗址,进行文物掠夺活动。近代中国简牍帛书的出土,正是以这样一幕而被揭开的。

瑞典人斯文·赫定(Sven Hedin)自1894年来我国西北边陲探险,主要在新疆、西藏、甘肃西部一带活动。1899年,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顺流而下,到达罗布泊北,发现了古楼兰遗址。1901年斯文·赫定在楼兰遗址发现汉、晋简牍121枚,以及大批佉卢文木简和36张汉文纸质文书。

1900年,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受英国政府派遣,开始到中亚一带探险,活动范围遍及我国新疆、甘肃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地。斯坦因的中亚探险曾进行三次,在第一次探险活动中,他于1901年1月到达天山南路和阗(今和田)尼雅河下流的尼雅城遗址,获得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牍40余枚和佉卢文木牍524枚,其中汉文木牍的内容有字书、方技书、《论语》、文书等。1906—1908年,他第二次到中亚探险,到达尼雅和楼兰遗址,发现了许多汉书文书及佉卢文文书。1907年2月斯坦因前往敦煌,在敦煌以北的疏勒河流域汉代长城遗址中发现了708枚(2)汉文木简,此外还掘得一些粟特文、佉卢文、婆罗谜文书。后来他在罗布泊以北的北海头故城又获得魏至北宋木牍104枚。1908年他在敦煌还发现了两件东汉时期的帛书信件,并在敦煌莫高窟骗走了王道士手中的大批古文书。斯坦因所获得的简帛等材料刊布后,立即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王国维和罗振玉撰有《流沙坠简》一书及一系列论文,在研究相关汉文简牍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1913—1916年,斯坦因进行第三次中亚探险,1914年在安西、玉门等地发现了汉简166枚,在楼兰遗址中发现晋代简牍49枚。斯坦因原计划在中国境内进行第四次考察,但在进入新疆哈密后遭到我国政府拒绝,未能成行,1943年10月死于阿富汗。

此外,俄国、美国、法国、日本的探险队也纷纷到西北一带活动,攫取了大批文物,其中也有一些简牍,这里不一一叙述。

1926年,中国和瑞典联合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赴甘肃、新疆、宁夏等地考察,团长分别由中国的徐炳昶和瑞典的斯文·赫定担任。1927年5月至1933年间,考察工作断断续续进行。其中在1930年2月,中方队员黄文弼在罗布泊的默得沙尔发现汉代木简71枚;4月,瑞典队员贝格曼(Folke Bergman)在额济纳河流域发现一枚木简;此后考察团又在古居延旧地掘得11 000多枚汉代简牍,震惊中外。据推测,这批简牍的出土地点可能属于汉代张掖郡居延县,因此这批简牍就以“居延汉简”这一名称而闻名中外。

1942年9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的子弹库一带,有一座古墓遭到盗掘,墓中除了出土众多文物外,还有一个竹篾编成的书箧,里面装有若干件帛书的残片,其中有一件帛书较为完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楚帛书。楚帛书写在一幅宽度略大于高度(47厘米×38.7厘米)的方形丝织物上。整个幅面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大段文字,一段13行,一段8行;外层绘有12个神像,上下左右,每边各3个,为一至十二月之神,每个神像皆有题记,作左旋排列,依次转圈读;四方交角还有用青、赤、白、黑四色画成的树木。全书既无书题也无篇题,其内容是有关天象灾异、古史传说以及十二月宜忌等的讨论,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数术文献。很可惜的是,这篇楚帛书后来被美国人柯强(John Hadley Cox)偷偷带到了美国,现藏于美国纽约的赛克勒美术馆。出土帛书的墓葬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清理,考古工作者在墓中又发现了一幅“人物御龙帛画”,另外还有鼎、敦、壶等陶器,以及竹木漆器、玉璧、丝麻织物等文物。根据出土文物的情况,考古工作者认为此墓的年代约相当于战国中晚期之交,楚帛书的抄写时代也因此得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