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背后的清华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毛泽东电报指示保护清华

1948年12月上旬,解放军逼近北平城郊。13日拂晓,东北野战军攻克沙河车站,为了切断平津联系,又奉命向北平西南前进以强占丰台。中午,部队进入万寿山和圆明园之间的平川地带,突然遭到圆明园附近国民党部队猛烈炮击。国民党军队意图依托周围的名胜古迹和清华、燕京等著名高校进行抵抗。追击敌军的解放军团政治处主任李乐之是清华1940届校友,他了解到前面就是母校清华时,立即报告上级,司令部果断命令部队火速避开名胜古迹和学校区,绕道前进,并于14日下午5时占领了丰台。

13日晚,国民党军强行开进清华园并占据化学馆南面球场架设炮位,遭到清华师生的抵制,由于解放军迅速插入圆明园一带,迫使他们于14日晚连夜撤出清华园。

毛泽东主席批改的军委关于《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的通知(1948年12月15日2时)(现藏中央第一档案馆)

当时,炮击的消息传到毛泽东那里。13日晚10时,太原前线野战军徐向前、周士第、陈漫远将截获的阎锡山北平办事处给阎锡山的一份谍报上报中央军委。谍报称:“今(元)午北平外围情况急转直下,傅军主力集结,调集城郊。清河、南口镇即有激战,清华大学落有炮弹,人心恐慌,空气极度紧张。”(1)15日凌晨2时,毛泽东在此谍报上批示,以中央军委名义急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和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参谋长黄志勇:“请你们通知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电报等级为4A。

12月15日,清华园获得解放。17日,解放军13兵团政治部主任刘道生来到清华,在大礼堂向师生做了演讲。他说:“我和同学们一起欢庆清华大学的新生,欢庆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成为学校的主人!你们为保护学校,迎接解放,进行了勇敢的斗争,人民解放军的战士感谢你们!”刘道生还当场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2)下午6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告程子华、黄志勇,指示:“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系重要文化古迹区,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3)

18日,13兵团在西校门贴出布告:

为布告事,查清华大学为中国北方高级学府之一,凡我军政民机关一切人员,均应本我党我军既定爱护与重视文化教育之方针,严加保护,不准滋扰,尚望学校当局及全体同学,照常进行教育,安心求学,维持学校秩序。特此布告,俾众周知。(4)

当天晚上,解放军前线部队两名干部来到梁思成教授家,请梁思成在军用地图上标出北平地区重要古建筑和文化古迹的位置,画出禁止炮击的地区,以备不得已而攻城时使用。

毛泽东的两份电报体现了他对清华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的重视,13兵团的布告,则是毛泽东电报指示的具体体现,公开宣告了党对清华的管理政策,稳定了师生和社会情绪。

党和领袖的关怀,鼓舞和激励师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去。清华园解放后,冯友兰曾有一段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话:“清华由游美学务处,清华学堂,清华学校,至清华大学,由南迁到复员,经历帝制,军阀、国民党,各时期的统治,到今成为人民的清华大学。校史与国运,息息相关。此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培植之下,必能日益发展,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尽其应负的使命。”(5)这也正是全体清华师生心声的真切表达。


(1)《毛泽东主席批改的军委关于保护清华燕京等校的通知(1948年12月10日)》,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四),第3页。

(2)刘道生:《清华园的美好回忆》,《清华校友通讯》(复19期),1989年,第147~149页。

(3)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四),第XX XIII页。

(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布告(1948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四),第4页。

(5)冯友兰:《解放期中之清华》,《清华校友通讯》,解放后第一期,1949年4月24日。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四),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