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方胜过好药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饮茶有道,茶饮养生得健康(3)

5. 茶的用水选择和冲泡技巧

1.泡茶用水选择

“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这话说的不错,它说明了茶与水的关系至深,谈茶就要论水。

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这是说在茶与水的结合体中,水的作用一般要超过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载体,没有水我们就看不到茶的颜色,也体会不到茶的醇香;还有饮茶时,茶中各种物质的体现,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会的回味,无不都是通过水来体现的;就是茶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最终也是通过水的冲泡,然后再经过眼、鼻、口的视、闻、尝的功能来实现的。

如果水质差,茶叶中的许多内含物质受到污染,人们饮茶时就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味的甘醇,更看不到茶汤的清澈,也就失去了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

近代,经权威人士分析检测定,以浙江杭州为例,其结果表明:最好的是虎跑泉水和云栖水,西湖水、钱塘江水次之;城市天落水和自来水再次之,最差的是城市井水。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对生活中的饮用水(包括泡茶用水),已经有条件提出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指标:

第一项为感官指标。色度不得超过15度,并不得有其他异色,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不得有异臭异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第二项为化学指标。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要求氧化钙不超过250毫克/升,铁不超过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铜不超过1.0毫克/升,锌不超过1.0毫克/升,挥发酚类不超过0.002毫克/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毫克/升。

第三项为毒理学指标。氟化物不超过0.05毫克/升,砷不超过0.04毫克/升,镉不超过0.01毫克/升,铬不超过0.5毫克/升,铅不超过0.1毫克/升。

第四项为细菌指标。细菌总数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在1升水中不超过3个。

我们平日的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a.山泉水

山泉水是山间的天然泉水,终日处于流动状态,经过砂石的自然过滤,没有污染。通常比较纯净,味道略带甘美,水质的稳定度高,非常适合作为泡茶用水。但须要注意的是:山泉水不宜放置过久,最好趁新鲜时泡茶饮用。

山泉水大多从重叠的山峦流出。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含氯、铁等化合物很少,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充分地发挥出来。但也并非山泉水都可以用来沏茶,如硫磺矿泉水是不能沏茶的。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对多数茶客而言,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宜茶水品了。

b.溪水、江水与河水

溪水、江水与河水是长年流动的水流,用来沏茶也很好。有些江河之水,尽管有些浑浊,但澄清之后,饮用还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靠近城镇之处,江(河)水易受污染。怪不得早在唐代,陆羽就在《茶经》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也就是到远离人烟的地方去取江水。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是一件普遍的事了,以致许多江水需要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唐代白居易在诗中说:“蜀水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认为渭水煎茶不错。唐代李群玉曰:“吴瓯湘水绿花”,说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发”。言即使浊混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这种情况,古代是持这种观点,现代也同样持这种观点。

c.井水

井水是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呢?一般说,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无污染水,水质洁净;而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质差一些。因此深井比浅井的水,质量要好。其次,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可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若由砂岩中涌出的清泉,水质好,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d.雨水和雪水

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因此用雪水泡茶一向被重视。

在《红楼梦》中关于茶与泡茶用的水,占用了很多文字。妙玉用泡茶专用水——雪水。话说妙玉在栊翠庵请宝玉、黛玉、宝钗三人“茶品梅花雪”。原文是这么说的: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妙玉不但精于择茶,更善于选择泡茶专用水。古人将泡茶专用水由高至低分为“梅、兰、竹、菊”四等,其中“梅之水”采自隆冬季节的压梅雪,是最高级别的泡茶专用水,被茶客尊称为泡茶水中的圣品。

秋季,天高气爽,尘埃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伴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浊,不宜饮用。

e.自来水

自来水,通常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河水或湖水。可将自来水贮存在缸中,静置一昼夜,待氯气自然逸失,再用来泡茶,效果尤佳。

f.天然水

天然水有两种,可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是凡含有钙、镁离子量较多的水。软水是不溶或只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在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这种水称暂时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在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这种水叫永久硬水。暂时硬水通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而沉淀。这样硬水就变为软水了。

水的硬度与茶汤品质的关系是密切的。首先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茶汤色泽又受pH值影响。当pH大于5时,汤色变深;pH值大于7时,茶黄素就倾向于自动氧化而受损。再说,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还受水的硬度的影响。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所以茶味就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所以茶味就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了,有时会浮起一层“锈油”,这根本就不会饮用了。如水中铅的含量达0.2毫摩尔时,茶味变苦了,镁的含量大于2毫摩尔时,茶叶变淡了,钙的含量大于2毫摩尔时,茶味变涩了,若达到4毫摩尔升,则茶味变苦了。这样说来,选择软水或暂时硬水泡茶较为适宜。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于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为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古人品茶,首重煎水。水煎得过头或不及,古有常用“老”、“嫩”字加以形容。“老”则太为“百寿汤”。“嫩”则称为“婴儿沸”。这种讲究,看似繁琐,实则有其道理。没烧开或初沸的“嫩”汤,泡不开茶固然不好,开过头的水,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会不断排除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此即陆羽所说的“水气全消”,亦会影响茶味。特别是不少河水、井水中含有一些亚硝酸盐,煮的时间太长,随着蒸发的加剧,其含量相对增加;同时,水中的部分硝酸盐亦会因受热时间长而被还原为亚硝酸盐。

g.纯净水

现代科学的进步,采用多层过滤和超滤、反渗透技术,可以将一般的饮用水变成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这种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除纯净水外,还有质地优良的矿泉水也是较好的泡茶用水。

h.蒸馏水

蒸馏水是人工制造出的纯水,水质绝对纯正,对茶汤表现毫无增减作用,泡茶效果并不优于其他水质,加上蒸馏水的成本高,以蒸馏水泡茶的人并不多。

2.茶叶冲泡技巧

怎样才能泡出一壶好茶呢?

优质的水、合适的器皿和舒适的环境,哪样都不能缺。除了这些硬件条件,泡茶的技巧也是少不了的。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这里就冲泡传统茶的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茶饮的冲泡,说起来简单,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等功效充分地发挥出来,却也不容易。不同的茶,冲泡方法不一样。要想泡出一杯浓香的茶,一定要根据茶的不同特性,应用不同的冲泡方法,使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全面渗出,融入茶汤,这样的茶饮才能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鲁迅先生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大文学家,他生于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鲁迅对品茶有自己独到见解。他的文章和日记中记述了不少饮茶之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这段话,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观”。

鲁迅在文章中还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买了二两好茶叶,由于冲泡方法不对,味道像喝着粗茶一样。于是他知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精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这件事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茶叶的冲泡是讲究技巧的。技巧不到位,真正的好茶你也能当粗茶喝,是享受不到其中的醇香的。

一般来说,泡茶要视茶叶的嫩度和加工工艺选择上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以下三种:上投法冲泡、中投法冲泡、下投法冲泡。上投法冲泡是先在容器中注入开水,然后放入茶叶,一般适用于嫩度较高、茶芽较多的高档绿茶,如高档安吉白茶和碧螺春等;中投法冲泡是先在容器中注入少量水,放入茶叶浸润,再注入水,一般适用于多数高档绿茶;先放入茶叶再冲满水,这是下投法冲泡,适用于一般家庭冲泡茶饮。

除了对冲泡方式的选择外,冲泡水温及水量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冲泡红茶时,茶与水的比例为1:50,要使用95℃以上的沸水;而冲泡乌龙茶其茶与水的比例为1:30左右,一般用沸水,用茶量可稍高于其他茶类;黑茶的冲泡与乌龙茶差不多,茶叶的用量一般介于绿茶和乌龙茶之间,使用沸水冲泡最好。

在我国南方,特别是福建、广东两地,尤其是闽南人及潮州人,对饮茶十分喜爱。他们冲泡茶饮采用的工艺非常独特,仅从茶叶的用量、泡饮的水温、泡茶的时间,到泡饮次数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讲究。比如,在冲泡乌龙茶前先要以沸水将茶具(茶壶、茶具、茶盘)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洁净,接着利用茶具本身温度的提高,再将茶叶装入紫砂壶中,约占满壶容积的二分之一左右,用100℃的沸水沿壶内壁缓缓注入。第一次冲泡称为“洗茶”,这样的茶一般不喝。第二次冲入沸水,并用沸水淋洗壶身,以保持壶内水温,且保证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乌龙茶较耐冲泡,一般可泡饮5~6次。

在冲泡花草茶时,要先进行挤压,为了使其精华更容易渗出。如果同时加入多种花草,可将细碎的种类放入滤茶器中,而大朵或大块的则可放在内层,如此将呈现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并能把细小的茶渣过滤出来。

冲泡药草茶时,如查药材较坚硬,可使用特殊的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冲泡法、煎煮法、调服法。

对性质柔软的药材,要采取冲泡法对付,比如药草的茎叶和花朵部分。将这些柔软的药材切成薄片、捣碎、研磨成末等,然后依据所需分量放入杯中,倒入热开水,盖上杯盖,闷20~30分钟就可以了。饮用完后,可注入热水冲泡,冲泡3~4次都行。

煎服法,一般以复方的茶方为主,方法如同煎煮中药汤剂一般。可先将多种药材研磨后,放入沙锅中以水煎汁,其间加2~3次水,煮好过滤后即可代茶饮用。

调服法,主要将药材研磨成粉末,以开水调成糊状后服用,这种冲泡方式不多见,属少数茶方。

3.茶器具的选择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外,还要有好的茶具。何谓茶具?就是与饮茶有关的专门器具。

茶具,古代人称之为茶器,或茗器。

早在明代时,“茶具”一词就出现了。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史料,是西汉王褒《僮约》里的“烹茶尽具”之说。

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已经屡次出现了。白居易就有这样的诗句:“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到了宋、元、明几个朝代,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茶具”这一词,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宫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是十分名贵的。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佑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有关“茶具”

的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说明了茶在中国人心中的珍爱。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人偶然得了把紫砂壶,心里非常喜欢,睡觉时也不忘带在身边。他把紫砂壶放到床头的小柜子上,梦里翻了一个身,紫砂壶的盖子不慎跌落。被惊醒后,他既心疼,又气急败坏,一直在怪怨自己。没有了盖子,这紫砂壶还有什么屁用?

于是一甩手将茶壶丢到了窗外。

第二天早晨起床却发现茶壶盖子完好无损地落在拖鞋上,想起已经丢到窗外的茶壶,又悔又恼飞起一脚把盖子踩碎。吃完早饭,他扛着锄头出工,一眼看见窗外的石榴树上那把没盖子的茶壶,正完好无损地挂在树杈上。那人欲哭无泪,让观者既惋惜又感叹。

紫砂壶的主人以为盖子掉在地上必然碎了,所以把完好的紫砂壶也丢掉了,他这是太爱他的茶壶了,也许因为他是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太爱完美了,才做出以上的鲁莽举动。由此可见,一个茶具在一个人心中的份量。在人们的心中,它不仅有实用的价值,但更多的是美学价值。

我国茶具多种多样,各种茶具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这里仅就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茶具和品质作简单介绍。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茶具呢?这要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的多少以及各地饮茶习惯而定。

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饮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壶的大小与人数多少相关,人多而壶大,人少而壶小。江南一带,普遍爱好炒青或烘青绿茶,泡茶多用有盖的瓷壶。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和东南亚华侨,对乌龙茶特别喜爱,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一般也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然后倒入杯中饮用。品饮各种名茶,则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最为理想。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选用这种杯子最好。

品饮绿茶类名茶或其他细嫩绿茶,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使茶叶容易“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种保温杯,这种杯只适用于泡乌龙茶或红茶等,不适宜泡绿茶,尤其泡高级绿茶和名茶不适宜。

安徽等地还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四川碗托三部分组成。个人泡饮或多人都适宜。

茶具所用材料:在唐宋时期,其制器多用金属,并有“金银为优”的说法。随着陶瓷生产的发展,金属茶具地位被慢慢取代了,到明代时,茶具便以瓷器为主了。

陶瓷业提供的茶具丰富多彩。许多茶具绘上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充满诗情画意。

我国瓷器茶具的较多采用,是从晋朝开始的,主要是青瓷茶具。唐朝时,生产瓷器茶具已有三大著名产地:一是浙江余姚的越窑,烧制青瓷茶碗;二是河北内丘的邢窑,烧制白瓷茶碗;三是湖南的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的瓷壶。唐代生产的瓷器茶具,主要是茶壶和茶碗。还创制了“茶托子”。到了宋代,茶托子改称盏托。

经过元、明、清几代的发展,瓷器茶具日臻完美。

如今,瓷器茶具,胎质细腻坚致,色调各异,彩色缤纷。往往诗词、书法、绘画浑然一体,用来泡茶,妙趣横生。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茶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驰名中外。

瓷器问世之后,陶器茶具渐渐消失了。但是,到了明朝,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因以其独特的风格闻名中外。北宋时文学家梅尧臣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诗句,可能是记载里最早用陶具的。

宜兴产陶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陶器产地之一,其中紫砂茶壶造型、体质、技艺高超。

一般上等紫砂茶具,刻有花卉、鸟兽、人物、山水,造型独特,古色古香。紫砂茶具既不渗漏,又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用来泡茶,茶味特别清醇。市场上所见紫砂壶,大多用模具制作,泥质较粗,用作泡茶仍保持茶叶原有的香的特点:冬天能保温,夏天能防馊。乌龙茶一般用此茶具泡饮。

人们对紫砂茶具是非常赞赏的。尤其是技术名手所制作的紫砂茶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洁,远销欧洲。有人说:“一壶重不数两,价值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贵如珠玉。

玻璃制品美观大方,搪瓷茶具经久耐用,冲泡出来的茶汤一目了然,从中可以鉴别茶叶的好坏,也都是很好的泡茶用具。不足之处是散热太快、不保温,茶香也留不住。

其他茶具,如保温杯泡茶会把茶叶闷熟,茶汤带熟味,失去茶香;搪瓷杯、塑料茶具不易破损,便于携带,但泡不出茶叶的色香味来。

再说茶具容量,古人认为茶具容量,宜小不宜大。用大杯泡茶,由于水的热载量大,易把茶叶烫熟,使茶汤鲜爽味失去。尤其是高档绿茶,芽叶细嫩,更容易烫。因而茶杯要小,一般以200~300毫升为宜。广东汕头地区的饮茶方法更为考究,茶具更小,惯用小壶小杯,茶壶容水不到100升,茶杯杯口直径仅有3.3厘米。

精致的茶具,是一种艺术珍品,既可泡茶品茗,又能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a.二十四器

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

风炉:为生火煮茶用,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茶篮:以竹丝编织,方形,用以采茶。编制美观,使用方便。

炭挝: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火夹:用以夹炭入炉的工具。

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铁制作,唐代亦有瓷釜、石釜,富家有银釜。

交床:用木材制做,用以置放茶。

纸囊: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抹: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罗合:罗是筛茶用的,合是贮茶的。

则:有如现在的汤匙形,量茶之多少。

水方:用以贮生水。

漉水囊: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瓢:舀茶用,一般为木制。

竹:煮茶时环击汤心起搅拌作用,以发茶性。

簋、揭:唐代煮茶加盐,去苦增甜,前者贮盐苍花,后者舀盐花。

熟盂: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另入茶直接煮,二沸时出现泡沫,舀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其中,称之谓“救沸”、“育华”。

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崇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洪州瓷,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扁身。

畚:用以贮碗。

扎:洗刷器物用,类似现在的炊帚。

涤方:用以贮水洗具。

渣方:汇聚各种沉渣。巾: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都篮: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b.茶具的演变

在古代,烹茶是一种礼仪。中国古代茶人自煎自饮的乐趣,也表现了他们的实践精神。

陆羽当说,“二十四必备”,是指正式茶宴,至于三五友人,如以茶自娱,可据情简化。

自汉以来,鸿胪司掌朝廷官礼仪,茶笼以此为名。碎茶的木槌称为“木侍制”;茶碾叫作“金法曹”;罗合称作“罗枢密”;茶磨称“石转运”;这些名称所表达的是礼制规范。宋代全套茶具主要是表达一定的思想观念。宋代全套茶具以“茶亚圣”卢全名字命名,叫作“玉川先生”。

明清团茶废弃,大兴散茶,烹煮过程也简单化了,甚至直接用冲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随之简约。中国瓷器到明代有了高度发展,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我国唐代茶碗重古朴,而宋代重瓷器色泽。明清壶碗组成一个大型展览亦并不费难。

清代京师,则有独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族、宫室皇廷、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清代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

明清以后,茶托不仅实用,而且成为十分典雅的工艺品。茶与茶具结合,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向外扩展。自明朝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中茶与瓷器皆为大宗,于是茶具对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c.紫砂壶尽显个性

紫砂壶以宜兴、阳羡、湖州等地特种粗砂而制,泡茶不失厚味,色、香、味皆存,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因其造型庄重大方,色调古朴典雅,深受人们喜爱。

紫砂壶的流行使用,基于散茶的出现,这是物质基础。但是,明代紫砂壶之能在短期内迅速领先其他诸种瓷器,这主要还是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决定的。

明代,尤其是晚明至清初,是社会矛盾极为复杂的时期。本来,明初的文人在茶艺中追求自然,崇尚古朴,但主要是契合大自然而回归于山水之间。明末,社会矛盾继续加深,许多文人好从一壶一饮中寻找寄托。所以在茶艺上,一方面仍崇尚自然、古朴,而同时又增加了唯美情绪。

在制壶艺术上。文人想从一具一器中体现自己的“心”,从一品一饮中寻找自己平朴、自然的境界。

紫砂壶是一种陶器,用紫砂泥烧制,由于烧制时温度不一样,所以呈现出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紫铜色、有的是海棠红色、有的是栗色、有的是朱砂黄色的、还有的是墨绿和铁青色的。紫砂壶使用年代越久,色泽越加光润古雅,这正是它的特色。那么,用紫砂壶沏茶的好处在哪儿呢?

紫砂壶泡茶,决定其茶香浓郁持久的原因是紫砂壶的构造。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这些都能防止茶香的散失。当把茶倒入杯中时茶香四溢,增加了茶叶的风味。由于壶体内壁粗糙,故有滤清沉淀作用,长久使用,使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的茶锈,时间长了,不放茶叶也可闻见茶的浓重味香。紫砂壶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聚在内壁上越厚,所以茶汤就越加醇郁。

d.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

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这是由于壶壁的内部的许多小气泡,充满了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而日常所用的瓷壶壶体致密,用手掂同样大小的紫砂壶和瓷壶重量,则会感到瓷壶重许多。这样的壶体中没有不流动空气,保温作用不及紫砂壶。

紫砂壶是喝茶人最喜欢用的,其正确的养壶方法是壶泡,这也是最好的养护方法,具体有以下六点:

①将壶身内外洗净

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保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②切忌沾到油污

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上油污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会留下油痕。

③实实在在地泡茶

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一定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④擦与刷要适度

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其轻轻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

⑤使用完毕要清理晾干

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还要将其晾干。

⑥让壶有休息的时间

勤泡茶一段时间后,茶壶也需要休息的,这样能使土胎保持干燥,再使用时才能吸收更好。按这六步养护的壶,虽养护的速度较慢,但亮度可经久,也不褪色,更不怕人的手触摸。

5.四种不科学的养壶法

a.包浆法

泡茶时将茶汁淋在壶上,认为多淋几下就能多吸收一些茶汁营养,且不擦不刷,久而久之,壶被一层茶垢包起来,壶表面变得腻黑而无美感。

b.干擦法

泡茶时趁壶身热将茶汁淋在壶身上,等茶汁倾倒出后,用干茶巾来回擦拭。这种方式养的壶,变亮较快,但养成后,最怕人的手气、水气,一旦沾到了壶面,则养成的光泽容易褪去,导致壶面光泽不匀。

c.湿擦法

壶身热时用茶巾沾茶水擦拭壶身,不断地推搓。这种方法就好像擦皮鞋,将茶汁一层一层擦在上面。养亮后,如果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泽会逐渐褪去。

d.勤刷法

泡茶时茶水淋在壶上,趁壶热吸收之际,用毛笔或小刷子勤加刷洗,使茶汁均匀刷在壶上,好像是刷皮鞋,是一种假亮。

6.茶室四宝

所谓的“茶室四宝”,即玉书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缺一不可。

a.玉书碨

玉书碨即烧开水的壶。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250毫升。水沸时,盖子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

b.潮汕炉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以木炭作燃料,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其状小巧玲珑,此炉在现代用量不多。茶艺馆里,有三种烧水用具:一种也是紫砂的小炉子,炉内可放置小小的固体酒精灯,配合大的紫砂壶烧水。须注意不能有异味和烟;一种是可保温的电热器,不锈钢壶置电热板上;另一种则是磁感应烧水器,玻璃壶(底部是不锈钢)放在感应盘上。

c.孟臣罐

孟臣罐为宜兴紫砂壶,以小为贵。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壶的大小,因人数多少而异,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壶。

“孟臣罐”的来历是这样的:是明末清初时有个制壶大师叫做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壶底铭有“孟臣”二字。“孟臣罐”潮俗也称“冲罐”或“苏罐”。“冲罐”可能是因潮语只讲“冲茶”不讲“泡茶”;“苏罐”的“苏”字当指“苏州”或“江苏”。

d.若琛瓯

若琛瓯即品茶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容水量10~20毫升。现在常用的饮杯(区别于闻香杯),有两种: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内壁贴白瓷。也有纯紫砂的饮杯。

除了这四种必备茶具外,乌龙茶的冲泡中,还用茶船和茶盘。

茶船形状有盘形、碗形,茶壶置于其中,盛热水时供暖壶烫杯之用,又可用于养壶。茶盘则是托茶壶茶杯之用。现在常用的是两者合一的茶盘,即有孔隙的茶盘置于茶船之上。

7.现代常用泡茶器具

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29种器皿,如今的茶具已简单很多。现代常用的茶具包括:放置茶具用的茶船、冲泡茶叶用的茶壶、盛放茶汤用的茶海、赏茶时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置茶用的茶匙、放置茶杯用的茶托、专门存放茶叶用的茶罐等器具。

制作汉方药草茶时,经常使用的器具有以下几种:

a.茶壶

以瓷壶、砂锅或耐热玻璃的壶具为佳,不要选择铁壶,因为药草中的单宁酸会与铁结合,转换成单宁铁,使得药效减弱或丧失。高温烧制成的瓷制茶壶,最适合。

b.茶杯

由于汉方药草茶大多为热饮,选择以可保温的材质为优先,如瓷杯等,以附有茶杯盖者为佳。

c.量匙或量秤

可测量应放入的汉方药草茶茶材分量。

d.茶袋

为节省过滤的麻烦,可将茶材放入茶袋中以棉绳绑紧;茶袋则以棉布为佳。

e.滤网

如果不使用茶袋包住茶材,也可在煮好后以滤网过滤茶渣。

f.量杯

用于测量应放的水量。

g.刀子、剪刀及砧板

如果茶材面积过大、材质过硬等,可用干净的刀子、剪刀,裁剪成适当大小,或修剪茶材中枯萎、虫蛀的部分后使用。

h.研钵与研磨棒

有些茶方需要研磨成细末或粗末饮用。

i.计时器

运用计时器,可精确控制煎煮的时间。

小贴士

矿泉水泡茶好吗?

一般来说,市面上包装出售的矿泉水不一定适合用来泡茶,因为水中矿物质的增加,影响水质本身的口感。

茶船画舫

黄河故道的水上人家,他们主要以茶接待来自苏、鲁、豫、皖、冀的商客。他们所棹木船以青花布幔为饰,可坐2至4人,人称之为“茶船画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