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译者札记
从接到《七个哥特故事》的翻译以来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中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推迟上架,直到今日才得以付梓。我和莫妮卡各承担了一半的内容,她负责前四个故事,我负责后三个故事,其中包括《埃尔西诺的晚餐》、《做梦的人》和《诗人》。这三个故事我都很喜欢。
从小说集的名字可以得知这几个故事必然含有哥特小说典型的故事元素,例如恐怖、神秘、超自然或者黑暗、噩运和死亡和家族诅咒。但是伊内特的哥特故事不以恐怖取胜,她有着显著的个人风格。她在这几个故事里尝试了多重故事的小说结构,比如用梦境或讲述的方式连接多个主题内容相关的故事。比如在《做梦的人》中,以故事中人讲述的方式展开了一个女人以不同的身份活在世上的故事,一个曾经是歌唱家的女人抛弃自我,成为高级妓女、女革命家和遗世独立的将军遗孀,她的每一个身份都富有魅力,让人臣服于她的美丽、悲悯、勇敢或是出尘的节操。故事巧妙的结构将几个不同的女性角色最后归于一人身上(如同分身一般)。但是这种结构并非只是着意与创造恐怖感和神秘感或者是超现实感,更是伊内特的高超之处,故事本身的精巧结构跟表现的人物命运融为一体,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反省和思考。
比如在《做梦的人》中我可以成为很多人。不管她们幸福与否,不管她们聪明与否,我都不会忧虑。你听到这些消息也不会放在心上。马库斯,我不会再做某个人了,从现在开始我将成为很多人。我不会再把心和生命都捆绑在一个女人身上,承受这么多痛苦。光想想我都觉得可怕。你知道,我被困在某个女人身上太久了。没人能让我继续下去。一切都结束了。(摘自《做梦的人》)
再比如在《诗人》中:
议员躺着休息。当月光照在他血迹斑驳的脸上,老议员突然理解了世上的一切。
他不在魏玛。他进入了诗的魔幻世界。他在伟大的格黑姆哈特的脑子里。周遭安静的大地,身上阵阵的痛楚,都是魏玛诗人创造的。他进入了思想创造的和谐深刻有着不可摧毁的秩序的诗歌世界里。他可以成为米菲斯特,询问生活意见的蠢学生,他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就可以成为任何人,不管他干了什么,作者都会解决,让一切回归圆满。诗人维持着神圣的法律和秩序。他的生活怎么会有恐惧?难道他认为歌德会失败吗?(摘自《诗人》)
作者从对人生的思考生发开来创造出了她的故事的哥特之处,比如一个人同时有几个身份,比如一个人本身并非真实人物而是诗人笔下的人物。她的奇思妙想本身并不是超现实的,而是哲学的。除去结构上的哲学意味,她还常常借人物的口说出富含哲学意味的警句,例如:
“……难道我不能一眼认出做梦的人吗?你们醒着的时候在做梦,走路的时候也在做梦。你们不主动选择生活,而是任由世界变幻,然后睁眼发现。今夜的旅程就是你们的梦。你们任由命运的浪花翻滚,只肖在翌日早上发现自己置身何处。”(摘自《做梦的人》)
类似对于生命的辩论和对宗教哲学的思考在文中俯拾皆是。所以与其说《七个哥特故事》是追求猎奇心理的哥特故事,不如说是富有哲思的寓言故事。
本书作为伊内特的处女作从文风上也无疑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哥特故事虽然并非她写作生涯中的主要内容,但她一以贯之的散文般隽永的笔触在本书中已经初初落定,略读几段就能有所体会。她在描述自然环境时所用的简单舒缓的笔调,绘制出一副一副风土人情画。哥特故事常有的血腥、阴暗的描写在《七个哥特故事》中并不多见,即使是在讲述凄凉且诡异的故事,伊内特描绘的自然环境依然是优美的、令人享受的:
天空中的月亮变换了位置和颜色。黎明即将来临。夏日的天空有种生锈的颜色,上面缀满的星星就像明亮的水珠,摇摇欲坠。含着树脂香气的风吹过大地。(摘自《诗人》)
此时正是日出之前,整个世界黯然无色,让人觉得颜色都消失了。夜晚里丰富的层层叠叠的色调像海浪从岸边退去一样隐退了。白昼的颜色还在大地上蛰伏。大地的颜色就像从熔炉出来之前的陶瓷,都是相似的灰色泥土。在这静谧的世界里隐含了一个伟大的承诺。(摘自《诗人》)
同样的白描手法也运用到了她对人性的观察中。伊内特对人性的观察和描写是直观且细腻的。并非大奸大恶或是大悲大善,她描写的是人性中琐碎的阴暗面,比如浅薄、无知、嫉妒,当然也有激情、思考和宗教。也许你我身边就有类似的人,也许你我本身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蓝眼睛不时流露出内心的煎熬和挣扎。他心里一旦有一点原创的见解,就会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他会畅谈他偏爱的葡萄酒种类,似乎想用他的惊人发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上学时有位教过我的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米拉,你肯定会喜欢这位老师。而我的朋友派洛特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向自己和世界重复着:“因为我喜欢摩泽尔白葡萄酒甚于莱茵白葡萄酒,所以我存在。”
对他而言,万事万物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他只是在等待别人发出珍视某样东西的信号,然后他就去追求它,得到它,或从别人手中夺取它,从而战胜别人。当他孤身一人时,他就失去了自我。(摘自《做梦的人》)
然而伊内特不是一个简单的散文作家,她涓涓细流般的笔触让人手不释卷,但这秀丽的笔触却往往走向一个离奇的结尾,在骇人之余又表现人生如梦、身份束缚理想等等这种并不离奇却令人伤心的主题。
另外值得关注之处还有故事的女性主角,《埃尔西诺的晚餐》中终身未嫁的两姐妹,《做梦的人》中的女歌唱家,《诗人》中拥有惊人舞姿的寡妇,虽然身份境遇有所不同,但是她们的精神内核却非常一致:高贵冷傲的品格,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和高人一等的悲悯情怀。这些女性并非天之骄子,也并不一定拥有得意人生,往往正是她们的超凡脱俗使得她们不能享受尘世的幸福,结局惨淡。
如果你喜欢美丽舒缓的散文,惊奇、出乎意料的故事,或者你爱叩问历史和人生,那么这几个小故事都值得潜心一阅。伊内特的故事叙述模式颇有些围坐火炉讲故事的意味,她的哥特故事并不似爱伦坡的小说那样残酷骇人,也不如惊情四百年那样歌颂史诗般亘古流传的伟大爱情,她描述的是意犹未尽的生活,例如追求脱俗而不能免俗的老小姐,追求人生的激情却永远生活在别处的勇士。她把对生活的思考和喟叹夹杂在故事里,而这正是波谲云诡的表面下隐藏的生活的真相,因此时至今日依然动人。
译者笔力有限,惟愿能不减原作文思风采。如有谬误,还请知者不吝指正。
译者 耿偲偲
201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