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开始反攻了
进入1943年,美国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完成了战争动员,从和平状态转换频率到了战时状态,庞大的工业全面被激发出来,仅仅新建运输船1943年一年就高达1920万吨!正是凭借如此雄厚的工业实力,美国迅速完成了扩军备战,即便是在“先欧后亚”总战略下居于次要位置的太平洋战场,美军依然开始了反攻。
反攻从北、中、南三个方向进行。
北太平洋方向,日军在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期间作为佯攻占领了阿留申群岛西部的基斯卡岛和阿图岛,尽管这两个小岛面积并不大,而且地处偏远,也没什么资源,但却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被占领的领土,事关美军的荣誉,所以美军急切想夺回这两个岛。
▲美军在阿图岛登陆。
美军首先对这两个小岛组织了严密的海空封锁,使得日军仅能通过潜艇给岛上运送极为有限的补给,两个岛上的日军基本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1943年5月,美军第7步兵师在海军北太平洋部队的支援和掩护下,在阿图岛登陆,经过大半个月苦战,美军肃清了岛上约2000名日军,完全收复阿图岛。这样一来,基斯卡岛上的日军就更加孤立了,因此日军只好于7月分几批将基斯卡岛上的约6000名官兵撤回。由于日军这次撤退准备充分组织周密,所以美军竟然毫无察觉,8月17日,2.9万美军和5300名加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登上基斯卡岛,才发现岛上已经根本没有日军踪影。
美军本来在收复基斯卡岛和阿图岛时还曾打算继续沿千岛群岛向日本本土北部推进,但最终考虑到北太平洋地区气候恶劣,大部队行动后勤供应难以保障,加上日本维持战争的生命线是在南方,从背面进攻意义不大,所以美军也就放弃了从北面继续进攻日本本土的计划,也就是在收复了两个被占岛屿后,美军实际上放弃从北面进攻日本。
这样,进攻日本主要就是中、南两条路线了,围绕这两条进攻路线,美军高层一直都有分歧和争论。
▲美军在新几内亚岛向纵深推进。
中太平洋方向,也就是从珍珠港向西的进攻路线,这也是尼米兹为代表的一些将领所主张的进攻路线。他们认为,沿新几内亚群岛、菲律宾群岛从南到北的进攻路线,岛屿众多,而且岛屿面积都比较大,日军部署的防御力量也更强,沿这条进攻轴线必然会遭到日军非常顽强的抵抗,加上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要在己方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之内,所以肯定会限制进军的速度,与其这样不如直接横渡中太平洋,拦腰切断日军从南太平洋到本土的生命线,这才是日军的要害所在。而且中太平洋进攻路线相对南太平洋路线要短,这就意味着可以大大节约兵力和运输船只,同时中太平洋上的岛屿面积都比较小,即便日军防御坚固,也限于客观条件无法部署更多部队,进攻部队所遇到的抵抗也就相对会较轻。加上中太平洋上的岛屿之间距离都比较大,难以相互支援,也便于美军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由于各个岛屿之间距离较远,岸基航空兵的作用就相对有限,更多的是要依赖航母舰队来牢牢掌握制海权制空权,这也是决定中太平洋推进速度的关键原因。
而南太平洋方向,也就是从几内亚群岛、菲律宾群岛一路向北,是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一些将领的观点,他们认为从这条进攻轴线可以充分利用盟军已经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上建立的一系列基地,从而能够始终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有力支援,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攻目标,而对另外一些日军重兵设防岛屿目标则可以采取海空封锁而不予进攻,也就是实施跳岛作战。
由于确定对日本进攻的主方向,实在太过重大,所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非常慎重,决定暂时还是采取“双管齐下”的折中方案,反攻从两条路线同时进行。既然在南太平洋方向的反攻已经开始,自然不能就此停手。而如果只有一条进攻路线,日军不但可以进行正面堵截,而且还可以威胁进攻部队的侧翼,因此同时开辟从珍珠港向西的中太平洋进攻路线,也就能成为最理想的配合和呼应,既可以减轻南太平洋方向的压力,掩护南太平洋方向的侧翼,还可以迷惑日军,使其无法判断哪里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实际上美军自己也并没有明确哪里是主攻哪里是助攻。然后根据战局的发展,再确定哪条路线才是主攻。
瓜岛是美军在南太平洋反攻的序幕,大幕既然已经拉开,自然不会就此停下来,1943年2月日军撤出瓜岛之后,美军就决定继续沿所罗门群岛向北,第一个目标是在瓜岛和新乔治亚岛之间的拉塞尔群岛,在瓜岛战役期间,这里曾被日军作为运输船只的中继站来使用。就在美军集结兵力准备发动登陆作战时发现日军也已经从拉塞尔群岛撤走了,所以美军于2月20日就兵不血刃拿下了拉塞尔群岛。
▲美军军官正在研究战局。
▲美军飞机轰炸拉包尔。
美军随即就在拉塞尔群岛上修建机场、码头,进驻飞机和舰艇,并进而以此为基地频繁出动袭击周边海域的日军交通线,为下一步夺取新乔治亚岛西北部的蒙达机场创造条件。蒙达机场是日军在南太平洋地区重要的航空作战支撑点,从拉包尔起飞的日军飞机在袭击了所罗门群岛以南盟军目标后,可以在蒙达机场加油再返回拉包尔,从而大大提高日军空中力量在所罗门群岛南部的作战效率,反过来如果蒙达机场在美军手里,就能有效掩护美军向所罗门群岛北部进军的作战行动,所以蒙达机场自然也就成了美军势在必得的目标。
美军在一系列的出击行动中发现日军在距离蒙达机场还不到10千米的伦多瓦岛防御比较薄弱,因此当机立断于6月30日在伦多瓦岛登陆并一举占领。随即美军在伦多瓦岛上设立炮兵阵地,炮击蒙达机场。7月5日美军在新乔治亚岛登陆,并于8月4日攻占蒙达机场。
美军原计划是在占领蒙达机场之后,就在附近的科隆班加拉岛登陆,夺取该岛东南部的韦拉机场。但发现日军在蒙达机场作战的后期,不断向科隆班加拉岛运送兵力和物资,加强科隆班加拉岛的防御。因此尼米兹决定改变计划,绕过日军重点防御的科隆班加拉岛,转而进攻韦拉拉韦拉岛。8月15日,美军在韦拉拉韦拉岛登陆,并立即开始修建机场。
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1942年的计划中,“瞭望塔”行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日军在南太平洋的头号堡垒拉包尔,但根据在所罗门群岛一系列作战的经验,美军对这一计划进行了修正,不是攻占而是跳过拉包尔,直接进攻下一个目标,对拉包尔只使用海空兵力进行封锁和“软化”。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将岸基航空兵的前进基地进一步前推,这样占领布干维尔岛,并在岛上修建机场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考虑到日军在布干维尔岛南部防御比较强,该岛中部又有海拔3000米并有大片原始森林覆盖下的连绵山脉,所以美军决定干脆在布干维尔岛北部登陆。11月1日,美军在布干维尔岛北部托罗基纳角登陆。日军虽然竭力组织反击,并在布干维尔岛北部和美军展开了几次激烈的海空战,但美军还是站稳了脚跟,上岸的登陆部队超过了3.3万人。到12月底,美军不但在布干维尔岛北部建成了机场,还将岛上的日军压缩到40平方千米的狭小区域。
此后,美军又在1944年2月和3月相继占领了拉包尔以东的格林群岛和埃米劳岛,对拉包尔形成了包围。
在西南太平洋,日军在1942年5月从海上进攻莫尔兹比港失败后并不甘心,又在1942年7月在巴布亚半岛西北部的布纳登陆,企图从陆上夺取莫尔兹比港。麦克阿瑟一边调集部队前往布纳一线抵挡日军进攻,一边又在莫尔兹比港以东的米尔恩湾加强防御——因为美军掌握了确切情报,日军即将要在米尔恩湾登陆。
8月25日,日军在米尔恩湾登陆,立即遭到美澳军迎头痛击,经过十多天战斗,日军损失惨重又难以取得进展,不得不放弃登陆企图,将已经登陆的部队全部撤回。同时在布纳一线的日军在美澳军的打击下也只能逐步后撤。至1943年1月盟军终于将日军从巴布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逐走,彻底解除了对莫尔兹比港的威胁。
在布纳战役同时,盟军又于1943年8月在所罗门海的基里威纳岛和伍德拉克岛登陆,并迅速修建机场,进一步强化了对拉包尔和布干维尔岛的封锁。
9月,盟军又在莱城以东的布斯河河口登陆,同时在莱城西北的纳扎布机场实施了伞降,对莱城日军形成两面夹击,迫使日军于9月15日放弃莱城。随后盟军又在芬什哈芬登陆以扩大战果,到12月底占领了除西奥地区以外的整个胡翁半岛。
至此,哈尔西指挥的盟军部队在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一线,麦克阿瑟指挥的盟军在新几内亚岛一线,两路大军分进合击,汇成了盟军在南太平洋的钳形攻势。
控制胡翁半岛后,盟军继续进军。于1942年12月在新不列颠岛的格洛斯特角和马加斯特角登陆,在盟军强大压力下,从莱城撤到西奥的日军不得不继续西撤,和其他地区后撤的日军重新在马丹组织防御。因此盟军于1944年1月在赛多尔登陆,切断了西奥日军撤向马丹的退路,粉碎了日军在马丹集结兵力的企图,并迫使西奥日军不得不绕道原始森林后撤,导致有数万日军因补给断绝而死于原始森林的撤退途中。
1943年2月,麦克阿瑟指挥的盟军在阿德米勒尔提群岛的马努斯岛登陆,与占领埃米劳岛的哈尔西部队会师,至此南太平洋上盟军的两支铁钳终于合拢,南太平洋上即便还有几处日军盘踞的据点,但在盟军严密海空封锁下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南太平洋已经成为盟军后方。哈尔西指挥的南太平洋部队也进行了调整,所辖陆军和部分海军舰艇部队转归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哈尔西和部分海军舰艇、海军陆战队部队则仍归尼米兹的中太平洋战区。
▲美军在塔拉瓦岛战役付出了很大代价。
在中太平洋方向,美军于1943年11月发起了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
美军第27步兵师首先轻松占领了马金岛。但是海军陆战队第2师在塔拉瓦岛的战斗却极为惨烈,为了攻占这个总面积仅有1.18平方千米的小岛,经过了三天激战,歼灭了岛上约4000名日军,但美军也付出了阵亡1013人,伤2072人(其中海军陆战队死984人,伤2001人)的巨大代价。
三天后,尼米兹亲临塔拉瓦岛视察,并为有功的将士授勋。当时大量的死尸都还来不及掩埋,空气中弥漫着尸体的恶臭,面对弹痕累累、尸横遍野的战场,连这位身经百战的海军上将都不无感慨地说:“我从未见到过如此狰狞的战场!”
接着美军又攻占了吉尔伯特群岛的第三个环礁阿贝马马岛,达成了战役预期计划。
1943年1月,美军接着在马绍尔群岛登陆。
1月3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马朱罗环礁,并迅速将马朱罗环礁建设成舰艇维护保养基地,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马朱罗环礁就成了美军在中太平洋最重要的前线舰艇后勤保障基地。
随后美军又以极其轻微的代价占领了罗伊—那慕尔岛,但在夸贾林岛却遭到了日军顽强抵抗,经过五天的苦战,歼灭了在岛上的约5100名日军,付出了阵亡177人,伤1037人的代价,才攻占了这个面积仅有16.4平方千米的弹丸小岛。
紧接着,美军马不停蹄于1943年2月攻占埃尼威托克环礁,至此完全控制了整个马绍尔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