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20 管仲射齐桓公

我国的成语很多,内涵相当丰富。有一个成语叫“管鲍之交”(或称“管鲍之好”),用来比喻相知最深、最知己的朋友。这里的“管鲍”是两个人,即春秋初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朋友。他们年轻时曾合伙做过买卖。鲍家富有,本钱出得多;管家贫穷,本钱也就少。但是赚了钱之后,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连手下人都看不惯,说管仲贪财,爱讨便宜。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等着用钱,是我乐意多分给他的。”

管仲领兵打仗,三战三败。有人说他贪生怕死,但鲍叔牙为他分辩说:“他不是贪生怕死,因为家里母亲年老多病,不能不活着去侍养母亲。”

作为知己朋友,最见其真心的是管仲将相国的高位让给了鲍叔牙。

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襄公。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师傅。由于齐襄公荒淫无道,齐国政治混乱,两位公子便分别离开齐国逃难。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齐国的大臣派使者到鲁国迎公子纠回国,请他当国君,因为他比公子小白大,是小白的哥哥。鲁国的国君鲁庄公知道后也很高兴,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在封建社会,教王子的师傅虽然受到尊重,但师傅也必须忠于主子。一般说这种关系是很融洽的。于是管仲对鲁庄公说:“莒国离齐国近,如果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了王位,事情就难办了。”他请求带一批人马,去阻拦小白回齐国。鲁庄公同意了。管仲果然在路上遇到了公子小白。管仲劝小白不要回去,但一旁的鲍叔牙则叫管仲不要管这件事。

管仲没有说服公子小白,便出了个坏主意—进行暗杀。他躲在暗处,偷偷地用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小白应箭而倒。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保住了公子纠的王位。谁知当他护送公子纠到达齐国都城临淄时,公子小白已经抢先到达了。原来,公子小白没有被射死。

鲍叔牙分析利害,说服了满朝大臣,为了避免鲁国的干扰,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鲍叔牙被任为相国。

公子纠失去了王位,鲁庄公很不开心,于是引发了齐国和鲁国的一场战争。结果鲁国失败,公子纠死在鲁国,管仲被押到了齐国。

齐桓公小白与管仲的“一箭之仇”怎么报呢?这是大家都关心的,好像结论也不难下,连齐桓公也不否认。然而关键在于相国鲍叔牙的态度。

谁都没有料到,当管仲被押到齐国的都城临淄时,鲍叔牙亲自到城外去迎接,并请求齐桓公让他做高官。对此,齐桓公开始也是不理解的。鲍叔牙对齐桓公说:“当时,他是为主子射的一箭,说明他忠于公子纠。但是论本领,他比我要强得多。主公如果能用他,一定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来!”齐桓公于是拜管仲为相,而鲍叔牙甘愿做管仲的副手。后来的事实证明,齐国靠了管仲的治理兴旺起来,齐桓公拜管仲为“仲父”。

管仲曾感叹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这是一个完整而又富于意义的故事。原载《列子·力命》篇,在嘉祥武氏祠左石室第四石中,所刻画面,仅为管仲射箭的一段,齐桓公小白卧地,腿部中箭,被侍者用伞遮着。就是这一箭,成为管仲一生走向辉煌的信号。

管仲射齐桓公

上图: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左石室第四石。原石画面分三层,本图为第一层。下图:1978年山东嘉祥县宋山村出土。原石画面分四层,本图在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