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寺东门街巷

【题解】

本条250字,标题虽为“寺东门街巷”,实际上是以相国寺为立足点,介绍相国寺与景灵东宫以东的街巷情况。

首先介绍相国寺东门大街的情况,那一带多为出售各类服饰用品的店铺。结合前一条“相国寺内万姓交易”中“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及本条“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等信息,可以推想这一行业集中于相国寺附近的原因。此外,还有经营素食的丁家茶店,体现出寺院周边饮食的特色;有很多南食店,因为北宋时期很多南方人来到京城做“北漂”,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呈现严重的南北不平衡局面,考中进士者,南方籍士子占到九成以上,大批士子长期滞留京城待考,相国寺以南,正是南方士子集中落脚的地方之一。这一带也是妓馆集中之地,与汴河南岸街区相似。

然后介绍相国寺北面的情况。相国寺北面,正是景灵东宫的东门前,这一带也是药铺集中之地,尤其是宋家生药铺,墙壁上满是五代宋初传奇画家李成所画山水。再向北去,即与卷二“东角楼街巷”所介绍的街区相衔接。

最后介绍景灵宫东门大街向东、直到太庙一带的情况:有由皇家寺院乾明寺改建而成的五寺三监以及车辂院等政府机构,有著名客店和酒楼,有北宋名门望族“桐树子韩家”的住宅,还有北宋高官被罢免后待罪反省的观音院,蔡京罢相后也曾羁押于此。

寺东门大街,皆是幞头、腰带、书籍、冠朵铺席,丁家素茶。寺南即录事巷,妓馆;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北即小甜水巷,巷内南食店甚盛,妓馆亦多。向北,李庆糟姜铺。直北,出景灵宫东门前。又向北曲东,税务街、高头街、姜行后巷,乃脂皮画曲妓馆。南、北讲堂巷,孙殿丞药铺、靴店。出界身北巷,巷口宋家生药铺,铺中两壁,皆李成所画山水

【注释】

①腰带:衣带。古代服饰不用纽扣而是由绳带来固定,因此腰带成为服饰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服饰美的构成要素。在礼制社会,腰带是区分等级地位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太宗时得巧匠,因亲督视于紫云楼下,造金带,得三十条,匠者为之神耗而死。于是独以一赐曹武穆彬,其一太宗自御,其后随入熙陵,而曹氏所赐带,则莫知何往也。余二十八条,命贮之库,号‘镇库带’焉。……其金紫磨也,光艳溢目,异常金。又其文作醉拂林状,拂林人皆笑起,长不及寸,眉目宛若生动,虽吴道子画所弗及。若其华纹,则有六七级,层层为之,镂篆之精,其微细之象,殆入于鬼神而不可名。”

②冠朵:插于冠上的装饰物。五代人马缟《中华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披浅黄藂罗衫,把云母小扇子,靸蹲凤头履,以侍从。”清人方以智《通雅·衣服》:“朵子,首饰也。《古今注》言冠子起于始皇,今妃嫔戴芙蓉冠,插五色通草苏朵子,即华镊钿钗之类也。”

③素茶:卖素食品的饮食店。本书卷四“食店”条中说:“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及有素分茶,如寺院斋食也。”

④寺南即录事巷:李合群谓“寺南”应为“寺东”,认为相国寺南即为临汴河大街,不可能再有街巷,并引史料为证:北宋邹浩《冯贯道传》:“贯道寿春人,举进士不偶,弃去,游京师,居相国寺东录事巷,以训童子为业,二十余年如一日。”录事,指妓女。录事巷向为妓馆集中之地。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苏叔党(按,即苏过)政和中至东都,见妓称‘录事’,太息,语廉宣仲(按,即廉布)曰:‘今世一切变古,唐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唐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录事’也。相蓝(按,即大相国寺)之东有录事巷,传以为朱梁时名妓崔小红所居。”

⑤小甜水巷:宋人楼钥《北行日录》:“入旧宋门(旧曰‘丽景’,今曰‘宾曜’)。亦列三门,由北门入,尤壮丽华好。门外有庙,曰‘灵护’。两门里之左右皆有阙亭,门之南即汴河也,故街南无巷。街北即甜水巷。”

⑥南食店:主营南方风味饭菜的店铺。南食,用南方烹饪方法做成的饭菜。南宋吴自牧《梦粱录·面食店》:“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宋人朱彧《萍洲可谈》:“大率南食多盐,北食多酸,四夷及村落人食甘,中州及城市人食淡,五味中唯苦不可食。”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开宝末,吴越王钱俶始来朝。垂至,太祖谓大官:‘钱王,浙人也。来朝宿共帐内殿矣,宜创作南食一二,以燕衎之。’于是大官仓卒被命,一夕取羊为醢以献焉,因号‘旋鲊’。至今大宴首荐是味,为本朝故事。”

⑦糟姜:姜的一种特殊做法。南宋浦江吴氏《吴氏中馈录·糟姜方》:“姜一斤,糟一斤,盐五两,拣社日前可糟。不要见水,不可损了姜皮,用干布擦去泥,晒半干后,糟盐拌之,入瓮。”据南宋范成大所编《吴郡志》中的“土贡”条,糟姜曾与柑橘、咸酸果子、海味等一起作为土特产进贡朝廷。食用糟姜,古已有之,宋代尤其流行,诗文之中屡有表现。比如北宋诗人梅尧臣曾经写诗答谢刘敞送他糟姜:“名国万家城,千畦等封侯。劚当燕去前,腌牙费糟丘。无筋燕王笑,有味三闾羞。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忧。又寄蓬门下,作赋谁肯休。唯我广文舍,免为齑盐仇。刘公汉家裔,才学歆向俦。胸怀饱经史,辨论出九州。曾不奉权贵,但与故人投。”(《答刘原甫寄糟姜》)

⑧景灵官:北宋东京大内宣德楼前,有景灵东宫和景灵西宫,用以安放北宋历代帝后画像。此指景灵东宫。

⑨税务:官署名。

⑩讲堂:儒师讲学的堂舍。宋人魏泰《东轩笔录》:“旧传东京相国寺,……寺基旧极大,包数坊之地,今南北讲堂巷即寺之讲院,戒身巷即寺之戒坛也。”宋僧文莹《湘山野录》:“潘逍遥阆有诗名,所交游者,皆一时豪杰。卢相多逊欲立秦邸,潘预其谋。混迹于讲堂巷,开药肆,刘少逸、鲍少孤二人者为药童。唐巾韦带,气貌爽秀。”

⑪孙殿丞:或为孙兆,北宋医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其父为尚药奉御孙用和,其弟孙奇,皆为当时名医。进士出身,曾作过尚药奉御丞,官至殿中丞。著有《伤寒方》《伤寒脉诀》,修订林亿、高保衡等校补的《黄帝内经素问》,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北宋董汲《脚气治法总要》:“嘉祐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殿直郭中立来求孙殿丞兆诊脉。久患脚气疼痛,身发寒热,胀满气上,服热药及甚。兆与九味延年茯苓饮子,以下其气,每用六物麻仁丸,以泄其热。后又上气呕逆烦热,遂令服局方紫雪,大效。”这些“国医”或为退休御医,或因医而得到朝廷封赠官衔。

⑫生药铺:药材店。生药,简单加工而未精制的药物。亦指天然药材。与“熟药”相对。

⑬李成(919—967):字咸熙,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画家。先世系李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居营丘(今山东临淄,一说山东昌乐),家世中衰,李成父、祖皆以儒学、吏事为生。《宣和画谱》说李成博学多才,“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偶,遂放意于诗酒之间”,并以画自娱。晚年游历江湖之间,病逝于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擅山水,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在北宋人心目中,李成的山水画成就无与伦比,《宣和画谱》说“于时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即使是最喜欢标新立异、讥评褒贬之人,对李成也是“无不敛袵以推之”。时人甚至不称其名,而以寓居之地尊称其为“李营丘”。李成抱定“学不为人,自娱而已”的创作态度,虽然“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李成一概不予理睬,所以世人难得其画作。据南宋百岁寓翁《枫窗小牍》:“名画李成以山水供奉禁中,然以子姓饶资,为宫市珠玉大商,不易为人落笔。惟性嗜香药名酒,人亦不知。独相国寺东宋药家,最与相善,每往,醉必累日,不特楮素挥洒,盈满箱箧,即铺门两壁,亦为淋漓泼染。识者谓壁画家入神妙,惜在白垩上耳。”

【译文】

相国寺东门大街,都是卖幞头、腰带、书籍、冠朵首饰的店铺,有丁家素茶店。相国寺东面就是录事巷,有妓馆;绣巷,全是做刺绣的尼姑居住之所。北面就是小甜水巷,巷内专售南方饭菜的店铺很多,妓馆也多。向北,有李庆糟姜铺。从相国寺一直向北,可达景灵东宫的东门之前。再向北折向东,是税务街、高头街、姜行后巷,是脂皮画曲妓馆。南、北讲堂巷,有孙殿丞药铺、靴店。出了界身北巷,巷口是宋家生药铺,店铺中两边的墙上,都是李成所画的山水画。

自景灵宫东门大街向东,街北旧乾明寺,沿火,改作五寺三监。以东,向南曰第三条甜水巷。以东,熙熙楼客店,都下着数。以东,街南高阳正店,向北入马行。向东,街北曰车辂院,南曰第二甜水巷。以东,审计院。以东,桐树子韩家,直抵太庙前门。南往观音院,乃第一条甜水巷也。太庙北入榆林巷,通曹门大街,不能遍数也。

【注释】

①乾明寺:原名“报先寺”,太平兴国二年(977)八月以太宗生日乾明节而改名,并重新修葺。真宗景德四年(1004)十月,秦国长公主言:先于乾明寺署无量寿院,令家人披剃焚修,“缘院宇窄隘,请于步廊十二闲益之,仍令掌寺东门事”(《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景德四年》),真宗不许。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改为五寺三监,新寺改至曹门和宋门之间的安业坊。

②沿火,改作五寺三监:因为火灾,改为五寺三监。沿火,缘火,因火。五寺三监,宋初卿寺未全设,神宗熙宁以后,始有“五寺三监”之称,然不常设,且多兼任。北宋时“五寺三监”之设,不能悉数。据《西湖老人繁胜录》,南宋时,以太常寺、太府寺、司农寺、大理寺、宗正寺、将作监、军器监、国子监次于六部之后,以当五寺三监。按,事实上乾明寺改作五寺三监,与北宋末年崇道毁寺有关。据南宋洪迈《夷坚志·杨戬毁寺》载:“崇宁以来,既隆道教,故京城佛寺多废毁。先以崇夏寺地为殿中省,政和中,又以乾明寺为五寺三监。杨戬又议取太平兴国寺,改为邸店及民舍,以收僦直。初拆正殿,瘗佛象于殿基之下,至于支体破裂。已而戬病,亦胸腹溃析而死。时中贵复有欲毁启圣院者,坐是乃止。”

③熙熙楼客店:得名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语。熙熙,热闹的样子。

④都下:京城。着数:数一数二,屈指可数。

⑤审计院:审计院是南宋审计机构的专称,其前身是北宋熙宁变法中成立的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之下的三司马步军专勾司,是分掌军队给受之数的机构。据《宋史·职官志二》记载,专勾司设立之初,审计范围较小,主要负责审计军队俸禄、出纳账计。元丰改制后,其职权有所扩大,且分为诸军专勾司和诸司专勾司,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成为太府寺所属机构。南宋建炎元年(1127)五月,为避宋高宗赵构名讳,将诸军、诸司专勾司改为审计司。孟元老此书写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虽然回忆的是北宋时期的专勾司,亦因避讳而改用“审计院”之名。

⑥桐树子韩家:北宋时期的名门望族。其家族从韩亿在真宗朝以科举入仕、身居宰执高位开始崛起。韩亿治家严饬,门下八子名盛一时,其三子韩绛(字子华)、五子韩维(字持国)亦先后于神宗、哲宗时期官至宰相,传为佳话。北宋时期,另有一位姓韩的名相,就是为相十载、辅佐三朝、被神宗誉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的韩琦。当时人为了区别这两个著名的韩氏家族,将门前栽有梧桐树的韩亿家称为“桐木韩家”。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桐木韩家》中说:“韩子华兄弟皆为宰相,门有梧桐,京师人以‘桐木韩家’呼之,以别魏公(按,即韩琦)也。子华下世,陆农师为作挽章云:‘棠棣行中排宰相,梧桐名上识韩家。’皆纪其实也。子华,其家呼为三相公,持国为五相公。”后世亦将祖籍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的韩亿一支,称为“灵寿韩氏”或“真定韩氏”;将祖籍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的韩琦一支,称为“相州韩氏”。

⑦观音院:即本卷“大内前州桥东街巷”中提及的四圣观,亦称“四圣观音院”。在北宋东京旧宋门内的街道以北、太庙南门前。原是佛教供奉观音菩萨的寺院,后来成为朝廷官员被罢官之后待罪反省的地方。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观音院,盖承平时执政丐外待罪之地也。”宋人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邹浩贬逐》中有“知枢密院蒋之奇言:‘近上札子,为元符二年内送简子与邹浩,见般出观音院待罪,乞重行黜责’”的记载。宋人吴慥《高斋漫录》:“蔡京崇宁中以星文罢相,般出观音院待罪。客有过之者,京泣曰:‘京若负国,即教三子都没前程。’好事者戏云:‘两行珠泪下,三个凤毛灾。’”

【译文】

自景灵宫东门大街向东去,街道北面,从前是乾明寺,因为火灾,改作五寺三监。再往东去,向南的街巷名叫第三条甜水巷。再往东去,是熙熙楼客店,在京城中屈指可数。再往东去,街道南面是高阳正店,向北进入马行街。再往东去,街道北面是车辂院,街道南面是第二条甜水巷。再往东去,是审计院。再往东去,是桐树子韩家,一直抵达太庙前门。朝南,通往观音院,就是第一条甜水巷。从太庙向北进入榆林巷,通往曹门大街,街上所有不能一一详细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