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门外街巷
【题解】
本条460余字,介绍北宋东京内城南门朱雀门至外城南门南薰门之间的街巷,亦即南御街南段两侧的街区。由北向南,其叙述层次如下:
首先介绍朱雀门至蔡河龙津桥之间的地段,亦即夹在蔡河河道与内城南墙之间的狭长街区。这片街区与蔡河南面的贡院、太学隔河相望,是赴京赶考的士子们集中落脚的地方,因此典型建筑有“状元楼”客栈,附近妓馆林立,还有大型娱乐场所新门瓦子以及东、西两座教坊,堪称东京极具特色的街区。
然后介绍龙津桥到南薰门的街区,以设有朱漆杈子的御街为界,这一带明显呈现“文东武西”的格局:
御街以东,是北宋都城中的文教区,太学、国子监、贡院等机构均分布于此。这一带也承载着北宋帝王的宗教信仰,在外城南壁与蔡河围出的区域中,经过历代帝王不断扩修,形成了西起御街、东到蔡河的雄伟壮丽的五岳观建筑群,其中的葆真宫是上元夜张灯供赏之所,还有祭祀十神太一的中太一宫与佑圣观,最东南一带则是风景优美的凝祥池皇家苑囿区,每年清明日向平民百姓开放,类似于大唐长安城中的曲江。
御街以西,则是北宋都城的“宣武”区,有与太学相对的武学,有祭祀姜太公及历代良将的武成王庙,有军器所等。此外,还有一座高大凉爽、适合夏夜乘凉的清风楼酒店和“延接四方道民”的延真观。
在这个街区,孟元老特别提到几处名人宅院:龙津桥南,东西两侧的黄金地段,分别是刘廉访宅和邓枢密宅,前者是作为皇帝耳目出使地方、“与帅臣抗礼而胁制州县”(宋人徐度《却扫编》)的廉访使者,后者是徽宗朝荐举蔡京为相的权臣;御街西面的街区,还有曲子张宅,主人是因为善于唱曲而受徽宗赏爱、获封观察使的张衮臣;有明节皇后宅,主人是深得徽宗宠爱、号称“九华玉真安妃”的小刘氏。孟元老以波澜不惊的笔触,透露出大宋皇城中多少为人津津乐道的如烟往事,也暗示了繁华之下的乱象与隐忧。
最后介绍南薰门的两个习俗:一,此门与大内相对,因而禁止普通士庶殡葬车辆由此门驶出。这一禁规影响深远,据明人陆容《菽园杂记》卷四所载“国朝典故”:“南京洪武门、朝阳门、通济门、旱西门,皆不许出丧。北京正阳门无敢出丧者,余皆不禁。大明门前,虽空棺亦不许过,各门空棺亦不许升入。”二,民间所宰猪,由此门入京,因而每天傍晚,入城的猪群每每数以万计,驱逐之人仅十余人,却秩序井然,真是难以想象的欢乐盛况!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①。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余皆妓馆②,至保康门街③。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④,以南杀猪巷⑤,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⑥。余皆居民或茶坊⑦,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注释】
①东壁:东边。
②状元楼:主要供外地举子投宿的客栈。
③保康门街:经过东京内城南墙朱雀门东保康门的南北向大街。
④“其御街东”几句:按,这几句介绍新门瓦子的位置,似在东京朱雀门外南北御街的东侧。这与史实不符。“新门瓦子”得名于新门,据本书卷一“旧京城”条:“(旧京城)正南曰朱雀门,左曰保康门,右曰新门。”新门为崇明门的俗称,位于朱雀门右侧(西侧),亦即御街的西侧,故新门瓦子也应位于朱雀门外的御街西侧,而非东侧。瓦子,亦作“瓦市”“瓦舍”“瓦肆”,宋元时期大都市中娱乐场所(包括戏场、妓院、赌场等)的总称。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瓦舍》:“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⑤杀猪巷:巷子既以“杀猪”命名,可知附近当有大规模的屠猪作坊,这一带当是东京城中肉市集中所在。本条后面说民间所宰的猪特许晚上从南薰门进城,数量很多,因为此地最接近南薰门,从那里进城最方便。
⑥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唐高祖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属太常寺。武则天如意元年(692)改为云韶府,以宦官为使。玄宗开元二年(714),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教习俗乐,以宦官为教坊使,后遂不再属太常寺。此后凡祭祀朝会用太常雅乐,岁时宴享则用教坊俗乐。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明置教坊司,司礼部,清废。
⑦茶坊:茶馆。
【译文】
出了朱雀门,御街东边也是百姓人家。朝东去的大街是麦秸巷,除了状元楼,其余都是妓馆,一直到保康门街。御街以西,朱雀门外,向西通到新门瓦子,往南是杀猪巷,也都是妓馆。再往南,是东、西两座教坊,其余都是百姓住宅或茶馆。街市中心的商铺买卖,到了晚间尤为兴盛。
过龙津桥南去,路心又设朱漆杈子,如内前①。东刘廉访宅②,以南太学③、国子监④。过太学又有横街,乃太学南门。街南熟药惠民南局⑤。以南五里许,皆民居。又东去横大街,乃五岳观后门大街⑥。约半里许,乃看街亭⑦,寻常车驾行幸登亭⑧,观马骑于此⑨。东至贡院什物库⑩、礼部贡院⑪、车营务⑫、草场。街南葆真宫⑬,直至蔡河云骑桥。御街至南薰门里街,西五岳观最为雄壮⑭。自西门东去观桥、宣泰桥,柳阴牙道,约五里许。内有中太一宫⑮、佑神观⑯。街南,明丽殿⑰、奉灵园⑱、九成宫(内安顿九鼎)⑲。近东即迎祥池⑳,夹岸垂杨,菰蒲莲荷(21),凫雁游泳其间(22),桥亭台榭,棋布相峙。唯每岁清明日,放万姓烧香游观一日(23)。
【注释】
①如内前:像大内前一样。内,大内,皇宫。
②刘廉访宅:刘廉访为何人,尚待考证。廉访,宋元时代的职官名,宋代全称“廉访使者”,主管监察事务。初称“走马承受公事”,宋太宗时置于诸转运司及沿边各路,以三班使臣或内侍充任,员各一至三人。掌监察部内官吏,亲军政、察边事。无事则每年回京入奏一次,沿边有警则随时驰驿上闻,例许风闻言事。神宗元丰元年(1078)定制,凡差拨军马、士卒私有陪费及将官措置乖失,皆须密具其事及时奏闻。徽宗政和六年(1116)七月,改走马承受公事为廉访使者。宋人徐度《却扫编》:“祖宗时,诸路帅司皆有走马承受公事二员,一使臣,一宦者,属官也。每季得奏事京师,军旅之外,他无所预。徽宗朝易名‘廉访使者’,仍俾与监司序官。凡耳目所及,皆以闻。于是与帅臣抗礼而胁制州县,无所不至,于时颇患苦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首次围攻汴京,正在激战之际,“省廉访使者官”(《宋史·徽宗本纪》《钦宗本纪》)。
③太学:宋代最高学府。汉武帝始设太学,历代多仍其旧。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四月二十一日始置太学于锡庆院,内舍生二百人,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优秀子弟中招收。神宗时扩充名额,推行三舍法,始入学为外舍,经过考核,递升内舍和上舍。徽宗崇宁三年(1104),定以岁试太学上舍生代替礼部科举试,即从太学上舍生中直接选拔入仕之士。至宣和三年(1121)复行科举取士之制,太学专掌训导学生之事。太学学官有国子祭酒、司业、博士、丞、主簿、正、录等(《宋史·选举志三》)。据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太学所在的锡庆院本是宋太祖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建宅邸,名“礼贤宅”,在京城南部。后赐给吴越末代国君钱俶,至钱惟演时收归朝廷。
④国子监:位于敦教坊。宋承五代后周之制,设国子监,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端拱二年(989)改国子监为国子学,不久复旧。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国子监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负责训导学生、荐送学生应举、修建校舍、建阁藏书,并刻印书籍。也就是说,宋代国子监既是生徒就学的最高学府,也是官学最高管理机构,其职能具有二重性。
⑤熟药惠民南局:设置在北宋京城南区的官办药局。宋初有熟药库、合药所,市易务有卖药所,熙宁九年(1076)合并为“熟药所”,或名“修合卖药所”,隶太医局;元丰改制后,隶太府寺。政和四年(1114),改修合卖药所为“医药和剂局”,分出卖药所为“医药惠民局”。
⑥五岳观:奉祀五岳之神的观宇。
⑦看街亭:为皇帝观看街景而建的一处高台建筑。
⑧行幸:古代专指皇帝出行。
⑨马骑:此指车马、行人。
⑩贡院什物库:官库名。掌受纳杂输之物,以备支用。太常寺有南郊什物库、太庙什物库;卫尉寺有军器什物库、宣德楼什物库,此“贡院什物库”所指未详。贡院,宋代贡举考试机构和考试场所。
⑪礼部贡院:亦称“贡院”。礼部贡院主管各路州、军所解送进士、诸科举人名单和家状、保状、试卷等,并负责核对其乡贯、举数、年龄等。贡院内设封弥院(所)、誊录院(所)、对读所、编排所、别试所、过落司等。仁宗以前,礼部未建贡院,借用太常寺或国子监、武成庙为试场。徽宗崇宁至政和年间(1102—1118),礼部和各州皆建贡院。礼部贡院在太学南面的辟雍。
⑫车营务:官署名。属太仆寺。掌饲养牛驴驾车,并供京城内外官署役使。在敦教坊。
⑬葆真宫:又称“宝真宫”,皇家宫观,建于徽宗宣和五年(1124)四月(《宋史·徽宗本纪四》)。宋人邓椿《画继》:“贺真,延安人,出自戎籍,专门山水。宣和初,建宝真宫,一时名手毕呈其技。有忌真者,推为讲堂照壁,实难下手,真亦不辞,日醉酒于门。众工皆毕,中使促真。真以幕围壁,挥却其徒,不数日成。作雪林,高八尺,观者嗟赏,众工敛衽。”北宋末年,葆真宫是上元之夜张灯供赏的宫殿之一,本书卷六“十六日”有详细描写。南渡词人向子在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上元赋《水龙吟》,回忆当年汴京元夜盛况:“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太一池边,葆真宫里,玉楼珠树。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据《靖康稗史·瓮中人语》: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十六门皆为金军所据,……是夜,五岳阳德观、马草场、葆真宫大火”。
⑭御街至南薰门里街,西五岳观最为雄壮:按,关于“御街至南薰门里街西五岳观最为雄壮”,邓之诚等多从“街西五岳观”处断句;但是五岳观在御街以东,不在街西,故而有学者提出“街西”当为“街东”之误,此说甚为流行。牛敬飞《〈东京梦华录〉“街西五岳观”试析》以为应该句读为“御街至南薰门里街,西五岳观最为雄壮”,此说或更近事实。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七月,“建五岳观于南薰门内之东偏”,此时的五岳观显然是在开封外城东部,南薰门内,御街以东。为此,“作保康门于朱雀门之东,又作延安、安国二桥,南辟街,与观北门相直”(《宋会要辑稿·礼五》)。那么,五岳观如何变成了西五岳观?这应该是此后历次改建、扩大的结果:首先,仁宗皇祐五年(1053)正月,道士在殿中醉酒而引发火灾,殿宇神庙悉数焚毁,只有三圣御容得存,仁宗下诏暂时奉安于景灵宫。当年六月,新修观宇落成,更名“集禧观”,并在五岳观旧址偏西位置修建一座奉祀五岳的大殿,取真宗所著《奉神述》,名为“奉神殿”。皇祐重修集禧观,可以视作五岳观第一次西移。神宗熙宁四年(1071),“遣将作监官,度地修中太一宫……乃命度地建宫于集禧观之东”(《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熙宁四年》)。仁宗集禧观建在真宗五岳观旧址偏西,则神宗中太一宫应建在真宗五岳观基址之上,至此,真宗五岳观当所剩无几。徽宗即位之初,集禧观遭遇火灾,徽宗不顾大臣反对,继续大兴土木,重修五岳观。此时所建的五岳观已经西移,紧靠南薰门内御街,与神宗在旧五岳观基址上改建的中太一宫并立,这可从“自西门东去观桥、宣泰桥,柳阴牙道,约五里许,内有中太一宫、佑神观”得到印证。大约时人以偏东的真宗旧五岳观作为参照,将徽宗新建的五岳观称为“西五岳观”,但是仍将新、旧五岳观统一视作五岳观区域。
⑮中太一宫:祭礼十神太一的观宇。南宋王应麟《玉海·太平兴国太一宫》:“兴国六年,司天楚芝兰言:按《太一式》有五福太一、天一、地一、直符、君棊、臣棊、民棊、四神、大游、小游,凡十太一,皆天之尊神也。五福所在之处无兵疫,人民安乐。凡行五宫,四十五年一移。”北宋东京共有四座太一宫,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建成的东太一宫,仁宗天圣六年(1028)建成的西太一宫,神宗熙宁六年(1073)建成的中太一宫,徽宗政和八年(1118)建成的北太一宫。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太一》:“神宗熙宁初,即五岳观旧址营中太一宫。盖自仁宗天圣六年至熙宁五年壬子,四十五年,五福太一行綦,自黄庭宫移入真室之中,下临京者之中故也。”中太一宫建于真宗朝五岳观旧址之上。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熙宁中,初营中太一宫,下太史,考定神位。予时领太史,预其议论。今前殿祠五福,而太一别为后殿,各全其尊,深为得礼。然君基、臣基、民基,避唐明帝讳,改为‘棊’,至今仍袭旧名,未曾改正。”据《宋史·礼志六》:“真室殿,五福太一在中,君基太一在东,大游太一在西,俱南向;延休殿,四神太一;承釐殿,臣基太一在东,西向北上;凝佑殿,真符太一;臻福殿,民基太一在西,东向北上;膺庆殿,小游太一在中,天一太一在东,地一太一在西;灵贶殿,太岁在中,太阴在西,俱南向。三皇、五方帝、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十日、十二时、天地水三官、五行、九宫、八卦、五岳、四海、四渎、十二山神等并为从祀。东西太一宫准此。”
⑯佑神观:此名为俗称,本作“佑圣观”。明人李濂《汴京遗迹志·寺观》:“佑圣观。有二:一在城内西南隅,马军衙桥之西,观前有积水,夙著灵异,正德初,改为大道宫;一在陈州门里,普济水门西北,金季兵毁。”据文中方位,此处当是指位于蔡河普济水门西北的佑圣观。
⑰明丽殿:清人周城《宋东京考·会灵观》:“在南薰门外东北普济水门西北。……初名‘五岳观’,观成,赐名‘会灵观’。……续置明丽、临水二殿。后皆毁于金兵。”
⑱奉灵园:东京的园林之一。在陈州门内西北,位于五岳观前,东边有凝祥池。
⑲九成宫:据《宋史·五行志四》,徽宗崇宁四年(1105)三月,“铸九鼎,用金甚厚,取九州水土内鼎中”。九鼎总共用铜二十二万斤,并以黄金装饰。九鼎告成,徽宗亲自作《九鼎记》,命名中央为帝鼎,东方为苍鼎,南方为彤鼎,北方为宝鼎,东北为牡鼎,东南为冈鼎,西南为阜鼎,西方为皛鼎,西北为魁鼎。并仿明堂,在汴京中太一宫之南建造九殿,专门用于安放九鼎,名为“九成宫”。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崇宁甲申,议作九鼎。有司即南郊为冶,用中夜时,上为致肃不寐。至是,于寝望之,焚香而再拜焉,及既就寝,已仿四鼓矣。忽有神光达禁中,政烛福宁殿,红赤异常,宫殿于是尽明如昼,殆晓始熄。鼎一铸而成。乃取佑神观旁地,立九成宫,随其方为室,成九室以奠鼎。命鲁公(按,即蔡京)为奉安礼仪使。”为了庆贺九鼎告成,徽宗还下令演奏新制的乐曲。九鼎,据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夏、商、周均以九鼎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力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宋徽宗皆在其列。然而,九鼎“奉安翌日,上幸九成宫酌献,至北方,曰宝鼎者忽漏水,溢于外。盖宝鼎取土于雄州界,刘炳谓‘非燕之正方,或者其谓是乎’,当时尤以为神,其后终于北方致乱”(《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⑳迎祥池:“迎祥”为俗称,本作“凝祥”。凝祥池建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在城南会灵观,风景优美。北宋张耒《凝祥池上联句》中说:“粉垣周十里,丹碧焕神宫。楼阁晚多雨,梧桐天早风。人来夕照外,鸟起白中。何用厌城郭,沧洲佳兴同。”北宋蔡襄《凝祥池上晚归》诗中说:“绿径阴阴落景微,杨花零乱上人衣。长烟似爱沧波面,风色虽豪不肯飞。”凝祥池内盛产芡实(鸡头米),北宋欧阳修《初食鸡头有感》中有句:“六月京师暑雨多,夜夜南风吹芡嘴。凝祥池锁会灵园,仆射荒陂安可拟。争先园客采新苞,剖蚌得珠从海底。”观中多有掌故,如“丑石”:宋人张知甫《可书》:“徽宗幸迎祥池,见栏槛间丑石,顾问内侍杨戬(jiǎn)曰:‘何处得之?’戬云:‘价钱三百万,是戬买来。’伶人焦德进曰:‘犹自似戬也。’上大笑。”又如“玉石三清真像”: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内中旧有玉石三清真像,初在真游殿。既而大内火,遂迁于玉清昭应宫。已而玉清又大火,又迁于洞真。洞真又火,又迁于上清。上清又火,皆焚荡,无孑遗,遂迁于景灵。而宫司、道官相与惶恐,上言:‘真像所至辄火,景灵必不免,愿迁他所。’遂迁于集禧宫迎祥池水心殿,而都人谓之‘行火真君’也。”
(21)菰(ɡū):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开淡紫红色小花。嫩茎即茭白,果实即菰米,均可食。蒲:香蒲,俗称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边或池沼内。根状茎横生,花穗形状像蜡烛。莲荷:莲花。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京师五岳观后凝祥池有黄色莲花,甚奇,他处少见本也。”
(22)凫(fú)雁:野鸭与大雁。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
(23)放:解除约束,使自由。
【译文】
过龙津桥向南去,路中央又设置朱漆的杈子,就像在皇宫前面那样。东边是刘廉访的宅院,往南是太学、国子监。过了太学,又有一条横街,太学南门就在这条街上。街南是熟药惠民南局。从这里往南五里路左右,全都是平民的住宅。又有一条朝东去的横大街,乃是五岳观后门大街。沿这条街大约走上半里路,就是看街亭,平常皇帝驾临此地,登上看街亭,观看过往的车马行人。向东一直到贡院什物库、礼部贡院、车营务、草料场。街南是葆真宫,一直通到蔡河上的云骑桥。沿御街到南薰门里街,要属西五岳观最为雄伟壮丽。从西五岳观的西门向东,走到观桥、宣泰桥,是一条柳荫遮蔽的官道,大约有五里左右。五岳观建筑群里,有中太一宫、佑神观。街南是明丽殿、奉灵园、九成宫(宫内安放九鼎)。最东面就是迎祥池,池塘沿岸种植着垂柳,池塘里面栽种着菰蒲莲荷,野鸭和大雁等水鸟在水面上游泳嬉戏,桥梁、园亭、楼台、水榭,星罗棋布,相对耸峙。只有每年的清明节,才允许百姓入内烧香、游览观赏一天。
龙津桥南,西壁,邓枢密宅①。以南武学巷内②,曲子张宅③、武成王庙④。以南,张家油饼⑤、明节皇后宅⑥。西去大街曰大巷口,又西曰清风楼酒店⑦,都人夏月多乘凉于此。以西老鸦巷口,军器所,直接第一座桥。自大巷口南去,延真观,延接四方道民于此⑧。以南西去,小巷口,三学院⑨,西去,直抵宜男桥小巷。
【注释】
①邓枢密宅:知枢密院事邓洵武的宅第。据《宋会要辑稿·方域四》,徽宗政和八年(1118)七月四日,“诏特进、知枢密院事邓洵武赐第”。邓洵武(1057—1121),字子常。哲宗绍圣(1094—1098)中,授国史院编修官,撰《神宗正史》,迁起居舍人。徽宗初年,荐蔡京为相。以中书舍人、给事中兼侍讲,修撰《哲宗实录》,迁吏部侍郎。崇宁三年(1104)迁尚书右丞、中书侍郎。政和六年(1116)知枢密院,仿陕西弓箭手制,募边民为兵,置所司教以战阵,劝以耕牧,镇抚五溪蛮。拜少保,封莘国公。卒,赠太傅,谥文简。
②武学巷:以北宋武学所在而得名。武学,始创于北宋仁宗时期。据南宋吕祖谦《历代制度详说·学校》:北宋仁宗“庆历三年五月,置武学于武成王庙,以阮逸为教授。八月,罢武学。熙宁五年六月,诏于武成王庙置学”,设“武学博士二人,学谕二人,掌以兵法、七书、弓马、武艺训诱学者”(《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引《神宗正史·职官志》)。徽宗崇宁四年(1105)立武学法,大司成兼侍讲薛昂又请立武士选考升贡之法,奖育人材,以见“周王于迈,六师及之”的盛况。武学教授军事知识,以唐前七种兵书为《武经七书》,作为主要教材。北宋政府旨在通过武学,建立和完善武官选拔制度,武学堪称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校。
③曲子张:北宋末年唱曲名家。据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各家词短长》中记载:“元祐间王齐叟彦龄、政和间曹组元宠,皆能文,每出长短句,脍炙人口。彦龄以滑稽语噪河朔。组潦倒无成,作《红窗迥》及杂曲数百解,闻者绝倒,滑稽无赖之魁也,夤缘遭遇,官至防御使。同时有张衮臣者,组之流,亦供奉禁中,号曲子张观察。”
④武成王庙:简称“武庙”,旧称“太公庙”,为专门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的庙宇。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始置庙宇,以周朝开国太师、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祀。肃宗上元元年(760),尊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的文宣王庙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宋史·礼志八》:“太祖建隆三年,诏修武成王庙,与国学相对,命左谏议大夫崔颂董其役,仍令颂检阅唐末以来谋臣、名将勋绩尤著者以闻。四年四月,帝幸庙,历观图壁,指白起曰:‘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命去之。”宋真宗时,又追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重新整改,增设古今七十二名将为从祀。
⑤张家油饼:张姓人家经营的油饼铺。张姓应为海州(今属江苏连云港市)人氏。本书卷四“饼店”中有“唯武成王庙前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
⑥明节皇后:指宋徽宗的宠妃小刘氏(1088—1121)。刘氏出身低微,父为酒保,后入宫给哲宗的昭怀皇后做婢女。昭怀皇后死后,刘氏出宫,住在宦官何听家中,后又由内侍杨戬引荐入宫。刘贵妃(即大刘妃,死后谥明达皇后)因同姓的缘故,收其为养女。刘氏姿色明艳,聪颖机灵,心灵手巧,善于妆扮,深得徽宗喜爱,初封才人,后晋封淑妃,称安妃。育有三子一女,即建安郡王赵楧、嘉国公赵椅、英国公赵橞与和福帝姬。政和四年(1113)加贵妃,后又称“九华玉真安妃”,“朝夕得侍上,擅爱颛席,嫔御为之稀进。擢其父刘宗元节度使”(《宋史·后妃列传下》)。宣和三年(1121)薨逝,追封皇后,谥明节。徽宗对其盛年夭亡大感悲恸,次年赏灯时节,赋《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一词:“无言哽咽,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⑦清风楼酒店:北宋东京著名的酒店。清风楼见于本书者尚有二处,一为卷三“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中的“殿前司,相对清风楼”,一为卷八“四月八日”中的“唯州南清风楼,最宜夏饮”。据此可知清风楼位于东京城内龙津桥西南,其楼高大舒适,宜于乘凉,都人夏月多于此把酒临风。
⑧延真观,延接四方道民于此:徽宗政和四年(1114)三月,诏“诸路监司,每路通选宫观道士十人,遣发上京,赴左右街道箓院,讲习科教声赞规仪,候习熟,遣还本处”(《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徽宗政和四年》)。延接,延请,接纳。道民,信奉道教或加入道教组织者。
⑨三学院:在景德寺东廊。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据宋人陈岩肖《庚溪诗话》:“京师景德寺东廊三学院壁间题曰:‘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皆传吕先生洞宾所题也。”
【译文】
龙津桥南,御街西侧是邓枢密的住宅。往南,武学巷内,是曲子张的住宅、武成王庙。再往南是张家油饼铺、明节皇后宅邸。通向西去的大街名叫大巷口,再西面是清风楼酒店,京城中人夏天晚上在此乘凉的人很多。往西是老鸦巷口,有军器所,一直连接第一座桥。从大巷口向南去,是延真观,在此接待四方来京的道徒。南面向西去,是小巷口,有三学院。再向西去,一直抵达宜男桥小巷。
南去即南薰门。其门寻常士庶殡葬车舆①,皆不得经由此门而出,谓正与大内相对。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
【注释】
①士庶:指士大夫阶层与平民百姓。舆:指车辆。
【译文】
再往南去就是南薰门。这座城门,平时不论士人还是百姓的殡葬车辆,都不得经由此门而出,说是此门正好与皇宫相对。唯有民间所要宰杀的猪,须从此门进入京城,每天一到晚间,每群猪数以万计,只有十几个人驱赶,猪群却没有乱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