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杨匏安: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广东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孙中山于1896年至1899年流亡欧洲的时候,就已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其活动。1905年5月,他还亲自访问过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书记处。翌年,同盟会会员朱执信在《民报》上也曾对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作了简要的介绍。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起改为《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广东许多为寻求救国济民真理,先后到北京、上海以及日本、欧洲等地求学的青年,也纷纷参与办报办刊活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在此期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也纷至沓来,涌入广东。经过初步的接触和比较,人们对社会主义开始有了一种朦胧的向往。但是,由于各种学说纷然杂陈,泥沙俱下,人们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了解,如同“隔着纱窗看晓雾”,并不十分清晰。人们一时还分不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广东人民尤其是那些致力于寻求救国济民真理的先进分子,仍在继续不懈地思索、探求……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1月23日广州的《广东中华新报》就以《俄国京都大乱》为标题,报道了这场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称“八日俄京守卫军与劳兵会共起骚动”, “俄京已为过激党占领”。11月26日,该报又发表短评,预言俄国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将“较他国为尤甚”。此后,该报多次报道俄国苏维埃政府的消息和“时事述评”。1918年8月,广州的《唯民》周刊在第一卷第四号上发表了《俄国波尔失委克之新写真》一文,记述一位瑞士医生的游俄见闻,并介绍苏俄政府的各项革命措施和社会状况。这些报道都使广东民众大开眼界,引起极大的关注和热议。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反帝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各地,在广东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更进一步促进了广东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五四运动中,新文化、新思潮以沛然莫御之势,奔腾澎湃于珠江两岸,为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广东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各种进步的社团和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报刊宛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形成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进步知识分子还深入工人中间,进行宣传和发动的工作,创办了平民学校、职工学校等,帮助工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文化知识。

五四时期,最早向广东民众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杨匏安。杨匏安,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今属珠海市)。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之一。在早期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客观上与北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遥相呼应,赢得“北李南杨”的美誉。

杨匏安

杨匏安早年曾东渡日本求学,半工半读,开始接触当时流行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回国后,任广州私立时敏中学教务主任兼《广东中华新报》记者。在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影响之下,杨匏安在教学之余,勤奋著述,笔耕不辍,积极向《广东中华新报》投稿。据统计,仅1918年3月间,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就发表了作品15篇,其中“逸事体裁”小品文有13篇,一些作品还连载数日。如他的短篇小说《王呆子》,就曾从1918年3月12日起,分8天在《广东中华新报》上连载。《王呆子》深刻地揭露乡村财主为富不仁、草菅人命的劣行,热情地讴歌一名农民少年以牙还牙,惩治恶人,报仇雪恨的正义行为。小说短小精干,主题鲜明,寓意深刻,警示世人,颇受读者欢迎。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杨匏安更是深受鼓舞。他以相当篇幅的大量译著,广泛、系统地介绍西方心理学、美学,传播西方新文化,启迪民智,开拓俗风,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启蒙运动的时代召唤。这期间,杨匏安在对西方心理学、美学译介的同时,也开始将视角转向社会科学的介绍,特别当时风行的社会主义学说更是引起了他的关注,因而他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对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推介。

据统计,从1919年6月至12月止,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副刊《通俗大学校》、《世界学说》栏目中,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40多篇译述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其中最主要的《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在《广东中华新报》上连载19日。杨匏安的这篇文章,与李大钊的名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差不多同时问世。在这篇署名“匏庵”的文章中,热情地赞扬“自马克斯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上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 “马氏以唯物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遂构成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之世界观,此其之所以称科学的社会主义者也”。“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书之1848年,至刊行《资本论》第一卷之1867年,此20年间,马克斯主义之潮流,达于最高,其学说亦于此时大成”。杨匏安在文章中断言:“马氏之言验矣!今日欧美诸国已悟布尔塞维克之不能以武力扫除矣!”

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社会主义》,自1919年10月18日至28日连续登载了11天次,该文也广泛介绍了从欧文、圣西门、傅立叶到马克思等各派社会主义思潮。杨匏安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认为它“能以学理为基础”,是“学理的或科学的社会主义”,在“近世社会主义之中”,占有“重要之地位”。

杨匏安在《青年周刊》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斯主义浅说》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普及性的介绍。他认为,“在现世社会主义当中,马克斯思想占着最重大的势力”, “马克斯主义的潮流”,是“一天一天的澎湃起来”。文章浅白明了,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杨匏安上述这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广东的知识界和青年学生有积极的影响。

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是零敲碎打、断章取义地评说,而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三个方面,涵盖了马克思学说的全部内容。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国人能对马克思学说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让国人对“主义”能作出明智的抉择。因此,杨匏安被称为“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杨匏安已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率先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1922年初,杨匏安在《青年周刊》创刊号上发表了《宣言》一文,文中就明确提出:“社会革命四个大字,就是我们先行的旗帜。”他旗帜鲜明地宣称:“我们最膺服马克斯主义!”因为马克思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学说,就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杨匏安高度肯定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对于这一点,人们无不钦佩他的理论勇气和远见卓识。

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广泛传播,杨匏安功不可没!正是有像杨匏安这样的一大批撒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火种的“播火者”,才彻底改变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向。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影响巨大。它给了人们以种种醒悟与启迪,使人们以新的思维来思索中国的问题,用社会主义这“新药方”,来医治中国社会的“痼疾”,用社会主义这盏“明灯”,来指引国人挣脱套在自己颈上的枷锁,谋求改造社会和自身解放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认识,正逐步为当时广东的先进分子所接受。这就为在广东地区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共产党组织,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