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民国十三年)
1月
1月3日 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开会,通过了在广州组织创办军官学校的方案,议决将之命名为国民军军官学校,并决定以广州测量局及西路讨贼军后方病院为该校校址,请孙中山担任该校校长。会后,国民党中执行委员会将该项决议呈给孙中山,请孙中山饬令测量局及后方病院尽快搬迁。
孙中山领导革命数十年,屡经挫折,未能有效掌握武装力量是革命失利的重要原因。因此,孙中山一直寻找途径,以建立一支由革命党控制的武力。在与苏俄代表鲍罗廷的接触下,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与苏联红军的组织形式引起了孙中山的极大兴趣,孙中山决定借鉴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建立党军,培养忠于国民党、信仰三民主义、具有严密组织的军队。
1月4日 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召开会议,讨论在广州成立中华建国政府,并预备出师北伐。
1月5日 广州大元帅府成立财政委员会,孙中山指定廖仲恺、叶恭绰等为委员,以便统筹财政,缓解财政困难。广东军队林立,虽然孙中山建立大元帅府以资统御,但广东省并非真正统一到国民党统治之下。各军盘踞一方,把持税收,大元帅府财政窘迫,北伐经费难以筹措,故设财政委员会,以设法掌控财政收支。
1月8日 因陈炯明部在广东东江附近活动,孙中山召集驻扎在广州的各路军队的军官,讨论东江局势。自1922年陈炯明部下炮轰总统府后,曾经共赴革命的孙、陈二人公开决裂,分道扬镳。此时驻扎于东江一带的陈炯明部,与广州的大元帅府形成对立之势。
1月16日 蒋介石由上海抵达广州。孙中山为了解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以及苏俄的政治、军事、党务体制,尤其是红军的建军情况,并谋求与苏联的合作途径,曾于1923年8月,派遣蒋介石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1923年11月26日,国民党临时中执委第20次会议上,商定建立“国民军军官学校”,以蒋介石为校长、陈翰誉为教练长、廖仲恺为政治部主任。因此时蒋介石还在苏联,会议暂时委托廖仲恺筹备军校事宜。蒋介石抵达广州后,即受到孙中山器重,被委以创建军校重任。
1月20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参加大会的各省代表及海外代表总额196人,到会165人。大会以孙中山为主席,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为主席团成员。此次大会的主要目的在于改组中国国民党。大会期间,决定开办由国民党领导的军官学校,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月24日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成立。孙中山派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王柏龄、李济深(由邓演达代)、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等7人为筹备委员。
1月28日 孙中山指定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上原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旧址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因此,该校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1月29日 孙中山免去廖仲恺广东省省长职务,改命其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在廖仲恺到任之前由谭延闿暂代。杨庶堪接任广东省省长。
1月30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在闭幕式上,孙中山指出,此次大会旨在重新研究中国的现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大会参照俄共党章的内容,颁布了新的国民党党章。会议还选举出24名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7名候补执行委员,及5名中央监察委员。
由于军阀割据,各省多在军阀势力范围内,国民党不能公开活动,黄埔军校也不能公开招生,因此,军校决定委托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国共两党代表,返回原籍后代为办理军校招生事宜,介绍革命青年来校应试。廖仲恺在大会上特别要求各省代表及海外代表为军校介绍学生时,留意该生的思想与品格,为军校推荐了解和认同中国国民党的主义,且诚实可靠的考生。军队要求学生服膺孙中山三民主义,以建立由党领导的新型军队。黄埔军校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军事制度的新时代。
1月31日 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为期一周。会议决定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机构设置,于中央党部之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农民部、青年部、妇女部、海外部、军事部。由国民党“一大”选举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开始了一事一议的议事制度。
1月底 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陪同下,由捷列沙托夫、捷尔曼、波良克、契列帕诺夫等四人组成的苏联军事顾问小组会见孙中山。该小组以契列帕诺夫为组长,接受孙中山的邀请,参加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筹建工作。孙中山明确表示:“要按照苏联红军模式缔建军队,为北伐建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