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样子的扯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文学批评堕落时代的批评立场

在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几乎成了谎言和欺骗的代名词,而所谓的“文学批评家”则成了被市场雇佣的文学神话和文学骗局的制造者。文学批评家与作家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商业份额和声望资源,心照不宣地利用消费时代的极具影响力的传媒手段进行文化欺诈。他们睁着眼睛说瞎话,硬是要把无论精神品质还是艺术形式都鄙陋不堪的作品说成《红楼梦》,硬是要把那些虽然写了许多作品但文学成就并不高的作家奉为大师。他们——作家和批评家——相互之间恬不为怪地进行话语抚摩和腐败性合谋。你从他们的冗长而乏味的对话中,看不到对真理的热爱和追寻,看不到对正义的敬畏和忠诚,看不到对苦难的关注和叙说。他们互相吹捧,你说我是“大师”,我说你是“天才”;你说我“与时俱进,感受着时代的脉动”,我说你文章写得好,“随便说出来的话,不用修改就是一篇好文章”。批评家从作家那里尝到了甜头,作家也从批评家那里得到了好处,但他们的这点可怜的所得,却是以对文学事业的背叛和对读者的伤害为代价的。文学批评的失职和堕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和问题,不仅使批评失去读者的信任,失去“公信力”,而且还对作家肆无忌惮地粗制滥造提供了安全保护和精神支持。

说心里话,我不相信人们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批评的糟糕现状。商业情境中的互利原则对超功利的文学精神具有极大的瓦解性,对抗并最终克服市场伦理对文学的消解与异化,还需要那些忠诚地为文学负责的人们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巨大的代价。事实上,文学批评必须面对的困难不仅来自“市场伦理”,而且来自批评自身。本质上讲,批评乃是一种在冲突情境中发生并展开的精神交流活动。它是围绕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认知和评价展开的心灵与心灵的角斗。正是通过这种特殊形式的角斗,批评家和作家的精神变得更加强大有力,也才有可能使我们获得对作家和作品的可靠的评价。

文学批评有着特殊的行为方式和逻辑。它是一种对话甚至对抗性的行为。它以为敌的方式为友。它借怀疑之手打开认同之门。直言之,文学批评的精神基础可称之为“批评主义”。“批评主义”认为关于文学的一切可靠的认知和判断,都是经由不同主体间的具有对抗性质的对话和交流获得的;关于文学问题的认知和把握,是不同主体间相互批评的结果,是以友善的方式为敌的结果,是合作性地竞争的结果。

在我看来,只有服从这种“批评主义”规范的制约,我们的批评才有可能正常化,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才有可能通过有效的批评,抵制作家在写作上的道德堕落和不负责任,从而为我们时代的文学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总之,批评是一种重要而艰难的事业。真正的批评更容易招致误解甚至敌意,而不是赢得掌声和鲜花,但是,一个真正的批评家要有勇气承受来自作家的敌意甚至伤害,因为很多时候,批评家从作家那里收获的仇恨越多,越能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批评家,越有资格享受明达之士的称赞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