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
一四六九年 明憲宗成化五年 四十二歲
應試後作
久爲浮名縛,聊忻此爲貧。春寒三日戰,衰病百年身。白髮慈顔老,扁舟感興頻。平生榮辱事,來往一輕塵。
【校】
上詩不載于《白沙子全集》,輯自《廣東歷代書法圖錄》一○三頁。
【箋】
白沙于是年春就試禮闈,下第,作此以寄意。張詡《白沙先生行狀》:‘成化己丑,禮闈復下第。有神見夢于人曰:“陳先生卷爲人投之水矣。”其後二十年,御史鄺某聞之禮部尚書某從吏云:“某所爲也。”先是,先生寓居神樂觀,科道諸公往來請益無虛日,既而某被科道劾,疑出先生,故特惡之深,且曰:“彼戴秀才頭巾爾,動人若是。脫居要路,當何如耶?”揭曉,編修某時爲同考試官,主書經房索落卷不可得,欲上章自劾,冀根究,不果。時京中有“會元未必如劉戩,及第何人似獻章”之語。下及輿夫敗卒,莫不嘖嘖稱屈。曰:“可惜陳先生不中。”時即有人夢曰:“經綸不屬陳先生矣。”群公行慰先生,先生大笑。莊進曰:“他人戚戚太低,先生大笑太高。二者過不及,”先生頷之。其居神樂觀也,北士粗鄙者數人約曰:“必共往困折之。”及見先生神樂觀,洞然氣沮,口噤各不能發一語,反致羞而退。因語人曰:“果異人,不可狎也。”’
贈陳剩夫先生
千載武夷峰,伊誰事幽討。垂老赴江山,懷賢慶蘋藻。多謝泉南翁,神交願傾倒。聊將一瓣香,寄向君懷抱。泉南陳先生曰布衣者,其學以子朱子爲宗。予嘗聞林蒙庵及周進士梁石,粗得其大致而恨不能與接,今年秋,予過江西,訪張廷祥內翰,乃知先生曩歲亦嘗有意于不肖之願,值予在京師,行至潮。弗果。今因鄉友余習之之官莆田,賦此詩贈之,蓋特藉以寓景仰之私,亦以勖習之云耳。此稿奉寄泉南布衣華宗老先生。急于通誠,僭率惶恐,獻章再拜。
【校】
上詩不載于《白沙子全集》。黎業明輯自《布衣陳先生存稿》。
【箋】
《明史·儒林傳一》:‘陳真晟,字晦德,漳州鎮海衛人。初治舉赴鄉試,聞有司防察過嚴,無待士禮,恥之,棄去,由是篤志聖賢之學。讀《大學或問》,見朱子重言主敬,知“敬”爲《大學》始基。又得程子主一之說,專心克治,歎曰:“《大學》,誠意爲鐵門關,主一二字,乃其玉鑰匙也。”天順二年詣闕上《程朱正學纂要》。其書首取程氏學制,次采朱子論說,次作二圖,一著聖人心與天地同運,一著學者之心法天之運,終言立明師、輔皇儲、隆教本數事,以畢圖說之意。書奏,下禮部議,侍郎鄒幹寢其事。真晟歸,聞臨川吳與弼方講學,欲就問之。過南昌,張元禎止之宿,與語,大推服曰:“斯道自程、朱以來,惟先生得其真。如康齋者,不可見,亦不必見也。”遂歸閩,潛思靜坐,自號漳南布衣。卒于成化十年,年六十四。真晟學無師承,獨得于遺經之中。自以僻處海濱,出而訪求當世學者,雖未與與弼相證,要其學頗似近之。’陳真晟,又字剩夫。陸隴其《陸稼書先生問學錄》:‘《吾學編》以胡敬齋、陳剩夫(陳剩夫,名真晟,字晦德。漳州布衣。天順二年詣闕獻書)附于陳白沙之傳,此其失莫甚焉。敬齋雖與白沙同游吳康齋之門,然其學固非白沙所及。陳剩夫著《程朱正學纂要》,雖其教人專一靜坐,陳清瀾謂其學識未及胡敬齋,衹是狷介之士,然亦非白沙禪學之比,而乃以二公附白沙之傳哉。’黎業明《陳獻章年譜》云:‘成化五年己丑,會試落第,歸經南昌時事。由此推斷,此詩應當作于成化五年秋冬之時。’可從。
陶僉憲約游厓山立張陸公祠
西風吹桂楫,公泛兩厓間。落日看碑過,中流掩袂還。迹留新棟宇,名落舊江山。二百餘年下,誰無一日閒。
【箋】
《明史·陶魯傳》:‘陶魯,字自强,蔭授新會丞。當是時,廣西徭流劫諸府,破城殺吏無虛月。香山、順德間,土寇蜂起,新會無賴子群聚應之。魯召父老語曰:“賊氣吞吾城,不早備且陷,若輩能率子弟捍禦乎。”皆曰:“諾。”乃築堡砦,繕甲兵,練技勇,以孤城捍賊衝,建郭掘壕,布鐵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賊來犯,輒擊破之。天順七年,秩滿,巡撫葉盛上其績,就遷知縣。尋以破賊功,進廣州同知,仍知縣事。’‘每平賊,率置縣建學以興教化。’康熙《新會縣志》卷三:‘天順六年壬午,廣西賊入寇。縣丞陶鲁討平之。’陶魯時任按察司僉事,故稱‘僉憲’。厓山,位于廣東新會南大海邊,與湯瓶嘴對峙如門,形勢險要。宋祥興二年二月,元軍都元帥張弘範與宋軍交兵于厓山海上。太傅張世傑率宋軍與元兵旦夕大戰,腹背受敵,宋師覆沒。丞相陸秀夫背負少帝殉國,張世傑自盡,宋朝于是覆亡。阮榕齡《編次陳白沙年譜》:‘按,《新會(王)志》編年:“成化五年,建大忠祠于南山。”’成化五年,白沙等人倡議,按察司僉事陶魯上奏,建忠義祠于厓山,祀宋丞相文天祥、陸秀夫、太傅張世傑。全祖望《巾子山張太傅祠堂碑》:‘厓山三大忠臣祠,倡議于羅一峰,成于陳白沙,而任之者陶自强也。’此詩或作于是時。姑繫于是年。大忠祠,似初擬名張陸公祠,祀厓山殉國之張世傑、陸秀夫。其後增文天祥,稱忠義祠。成化十二年,陶魯奏請改名大忠祠。
游厓山次李九淵韻(二首)
前劫消磨盡,中原恨未沈。興亡先有識,秦賈竟何心。一一憑天地,勞勞笑古今。千秋厓石角,泛艇一來臨。
不待祥興後,神州已陸沈。孤臣空有淚,大塊本無心。索寞皇圖舊,經營廟宇新。暫攜二三友,斜日共登臨。
【箋】
李九淵,字深之,白沙弟子。見阮榕齡《白沙門人考》。此詩在《白沙子全集》中置于《陶僉憲約游厓山立張陸公祠》之後。姑繫于是年。
贈張叔亨知縣
棲棲白沙舫,影弄寒江月。夫君沙陽令,胡事顧微劣。我祖在九冥,願君爲墓碣。三夜茆檐下,寒燈坐來滅。感子心意勤,愧我言詞拙。明發江上舟,踟躕與君别。
【箋】
張泰,字叔亨,号稼隱。《明史·張泰傳》:‘張泰,字叔亨,順德人。成化二年進士。除知沙縣。時經鄧茂七之亂,泰撫綏招集,流亡盡復。入爲御史,偕同官諫萬貴妃干政,廷杖幾斃。出督京畿學校,以憂去,家居十餘年。弘治五年起故官,按雲南。’黄佐《南京戶部尚書張公泰傳》:‘泰字叔亨,順德人。成化丙戌進士。知沙縣,爲人端謹樂易,政尚寬平,而公庭亦無留事,民愛戴之。嘗修飭學校,重建先賢祠,修建縣治,事集而民不擾,公暇輒戾學,躬勵諸生學業,刻羅豫章陳了齋遺書以詔學者邑士用勸。時縣經兵燹荒疫,泰至,百廢且舉,甫三載,以賢能徵授浙江道試御史。’按,張泰于成化二年知沙縣,三年,于成化五年授御史,此詩當作于此期間。姑繫于是年。
奉悼李先生十四韻
丙戌冬在孟,謁公洪城居。公稱外司徒,公年良倍予。予時上酬公,不以賤自疏。乃心重民教,興言輒躊躇。紫陽不可作,白鹿有遺墟。顧瞻感茂草,歲月成精廬。鳴鐸思所託,拳拳徇虛譽。
四方名利塵,欲以一袂袪。我行匡廬野,引望情紆如。借問公來不,東南已懸車。懸車夫何爲,庶以返厥初。既云返厥初,世情亮奚餘。大塊胡不仁,奪此一老且。傷哉勿復道,天地有盈虛。
【校】
上詩不載于《白沙子全集》,黎業明輯自《宫詹遺稿》。吕永光自乾隆《潮州府志》卷四二首先輯錄此詩,原題爲《悼李宫詹齡》。收入《全粤詩》第六册。
【箋】
郭棐《粵大記》卷十八:‘李齡,字景齡,潮陽人。自少以穎敏稱,經史過目即能成誦。甫弱冠,領宣德己酉鄉薦。會試南宫,中乙榜。授賓州學正,調國子監學錄。大宗伯胡淡器其才,薦爲監察御史,敕命提督北直隸郡縣學。未幾,特旨升詹事府丞,入史館,輔導纂修之功居多。景泰丙戌,上命爲京闈考官,掄選真材,允愜輿論。及丁內艱,服闋,補太僕寺丞,轉江西提學僉事。齡欲士子敦本尚行,嚴責記誦,痛抑奔競。其自持,一言不動不苟。餘干胡居仁躬耕孝弟,力行有聞,請主白鹿洞教事,以爲學者式。人或欺之,亦篤信不渝。被讒而去,時論惜之。考其平生,大抵忠厚不苟徇俗,文章政事,爲當時所重云。’李齡曾爲東宫輔導,因稱‘宫詹’。有《宫詹遺稿》三卷、《外編》三卷。成化二年,白沙北游太學,冬,道經南昌,晉謁李齡。成化五年,李齡被讒去官,致政返鄉,旋卒。此詩當作于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