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5章 董狐笔

《晋世家》·良史·董狐笔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於桃园而迎赵盾。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於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

赵盾权威晋国无两,军政一把抓,晋灵公被架空,不能忍,派人刺杀赵盾。注意,这是史书的记载,这个刺客去偷袭赵盾,看到赵盾夜以继日辛苦工作,一时感愤,居然自杀了。真的是这样吗,至少史料上这样讲的。谋害忠贤,这个锅只好牢牢地背在晋灵公身上。于是赵盾跑路了。

赵盾害怕跑了,以赵盾的势力,用得着跑吗?晋国上下都是赵盾的人,一个小小晋灵公能奈他何?赵盾一个小指头就能玩死晋灵公,晋灵公真有势力的话何必找刺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点道理晋灵公还懂吧。事实只能是赵盾故意跑路,因为有大事要发生了。

赵盾的堂弟赵穿袭杀灵公於桃园,明目张胆,带兵过去就把晋灵公给宰了。没有赵盾的默许,赵穿敢造反吗,赵穿干掉晋灵公迎赵盾。盾复位。这出戏演完了,太史公又记了一笔: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太史公的做史态度我们当然清楚,但是他能找到的资料都是这样子。灵公少,侈,故为弑易。因为灵公年轻,(当然势力就弱了),生活上比较奢侈(哪个国君不如此?何况只是喜欢装饰装饰房子,吃点熊掌而已),所以杀死灵公很容易。晋灵公鱼肉而已,没人当回事,民不附,老百姓只要生活过得去,哪管你谁做国君,朝内大臣不反对于是天下太平。

这么明目张胆的事,竟然没有人站出来喊一声?太史董狐忍不了,毕竟自己需要记一笔。这么浅显的把戏,怎么能掩人耳目?于是“赵盾弑其君”。董狐运气好,像齐国太史就没那么好运了,“崔杼弑其君”,被宰了,儿子继续“崔杼弑其君”,又被宰了,另一太史前赴后继继续“崔杼弑其君”,崔杼懒得杀,记就记吧,能把我怎么着?还有个太史简匆匆忙忙抱着书简赶着去送死,理由是要是你被杀了还有我,一定要如实记下。春秋时期的史官真的很有风骨,宁死也要留下真相。这是中国人的精神!

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赵盾表示怎么可以写我呢,是赵穿干的,我没有罪,我怕被杀跑了。

太史才不管,少玩这套,晋国大权在你手里,你是军政一把手,晋灵公但凡能调得动军队何苦去找刺客,一个国君到了找刺客的程度,有多不堪呢?好,你跑也没跑出国对吧,现在回来了继续当你的正卿,那么国军被杀,凶手呢?你给天下一个交待好吧。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对凶手置之不理,不是你指使的又是谁呢?

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

更好玩的是孔夫子也来表态,董狐很棒,书法不隐,秉笔直书,是个优秀的史官。不过,赵盾也不错,没有杀掉董狐,要是他跑到国外这事就好说了。孔夫子真有意思,他不管晋灵公死的真相,我只看你合不合礼。这是说赵盾你只要跑到国外就等于摆脱干系,就算是你指使的,也没有证据,历史上这个锅你可以不背了,是这样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