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微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学术界通常认为“宏观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挪威经济学家、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A. K. Frisch)在1933年提出的。那么,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呢?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研究对象,或者说是它独特的研究视角。一般而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情况与趋势的基本理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的,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49053-00-008-1.jpg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简称二战)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发了各种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一些国家如此富裕,而另一些国家会如此贫穷,当美国人关注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问题时,一些非洲国家的儿童则面临着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为什么经济会存在剧烈的周期性的波动,如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风暴造成了巨额的资产损失,并导致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和生活来源;为什么一些国家能够保持比较低的物价水平,而有些国家则出现了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为什么经济资源和要素能够跨国流动,国际间的资本和产品的流动如何影响国内的经济等。这些问题可以按研究的内容分为六个类别: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就业和失业问题、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从指标来看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是表现一个经济体产出水平的指标。目前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试图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近似表现经济活动的全貌。每个经济体每一年度都会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当我们把它们放在一个随时间推移的过程中来考察时,就可以看到经济总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经济增长。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作经济衰退。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减少时,才被称为经济衰退。度量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是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从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第二,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的持续增长,产量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有: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变动,技术进步的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经济周期波动,如果从经济运行的总体上观察,可以表达为:总体经济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幅度范围内的,有规律的波动性增长。

第三,就业和失业问题。经济的波动还伴随着就业的波动,特别是经济衰退伴随着失业的增加。失业导致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增加。失业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一起成为宏观经济学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失业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从而危害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这种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产出和收入减少。这是失业所造成的危害中最显著的一个。根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的估计,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会导致产出下降2~3个百分点。对个人来讲,失业者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生活水平下降,尽管在很多国家政府都提供失业保障,但失业救济金并不能保证失业者达到正常就业情况下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失业会导致个人人力资本的流失。失业有时候会损害失业者的事业发展并侵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人所受的教育和所掌握的技能的价值。如一个在失业高峰期毕业的法律专业学生迫于生计,不得已找了一份银行信贷员的工作。一年后,他发现自己无法与新一届的法律专业毕业生竞争。失业还会导致人格尊严的丧失。长期失业给个人带来的挫折感和经济窘困是令人难以承受的,会极大地损伤个人的自尊。失业也是导致社会犯罪率、离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在经济繁荣时期,劳动闲置相对会减少,但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解决就业就成了各国政府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了解失业产生的原因、机制、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政府应该采用什么经济政策进行干预,为什么不同国家的失业率会出现明显的差异等。

第四,通货膨胀。当经济波动时,物价也会相应地波动。如在经济萧条时,物价会持续下跌;而在经济繁荣高涨时,物价就会持续上涨。当一个经济中大多数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即为通货膨胀。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货币发行过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过旺、工资等成本上升,诸多原因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在经济增长较快,经济繁荣时,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会影响到经济中的所有经济主体。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对经济主体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治理通货膨胀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五,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保持连续性,左右摇摆的经济政策必然会给经济运行带来损失;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要有一定的“弹性”,一旦情况发生变化,政府必须对经济政策做相应的调整。经济政策正确与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正确的经济政策可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经济政策则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

第六,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宏观经济学不仅研究一个国家内部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等问题,还研究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如资本和产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一国的经济状况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体现一国对外交换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处在顺差状态(本国从国外获得的总经济活动流量值大于本国流出的流量值)还是处在逆差状态(本国从国外获得的总经济活动流量值小于本国流出的流量值);一国产品的进出口规模和其目前处于什么状况,是进口大于出口,还是出口大于进口,差额规模如何;一国货币如何与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兑换等问题。此外,有关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问题、国际经济危机发生时在各国之间的传递与扩散问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进一步说,21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以经济视角的国际化为主要方向。对我国来说,近30年的经济增长中,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4月12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称,2017年全球贸易整体表现亮眼,中国对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贡献率高达10.2%和12.8%,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位。这再次表明,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已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巨轮前行的重要推动力。

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既体现在经济理论上,也体现在经济政策上。

我们先看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并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一般来说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增加,而它们的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价格上升,供给量会增加。这就是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49053-00-010-1.jpg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然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产品(包括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成交量。例如,大米市场供求均衡所决定的价格也许是l美元/千克,成交量是5万吨;或者某上衣20美元/件,成交量是1万件等。然而,宏观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供求曲线,即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因而由此决定的价格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社会产出总值。例如,某国家在某年的价格指数即价格水平是1.05或者说105%,意指该年的价格水平在总供给和总需求二者的作用下比基期(也许是上一年,也许是以前的某一年份)上升了5%,同时该国在该年的总产出也许是3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见,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这里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平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不仅如此,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般形态,看起来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态都差不多地向下倾斜和向上倾斜,但是其原因却是不同的,关于此我们以后会讲到。

再看经济政策方面,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政府运用一定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二者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上的问题,纠正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失灵”。例如,政府用反垄断政策矫正企业因垄断行为而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失调,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来解决市场经济主体不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公共物品问题。所有这些微观经济政策都是政府的“有形之手”补充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上的失灵。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虽然也得通过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来实现,但这个目标主要不是解决资源的配置问题,而是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例如,经济出现萧条和失业,表明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就要用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引导居民和企业增加消费和投资,以克服资源闲置和浪费。相反,若经济过热,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就表明社会对资源的需求超过资源的供给能力,政府就应当用经济政策来给经济降温,引导国民进行合理的消费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