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研究
1.3.1 产业集聚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方向
汽车产业是中国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学者对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及其指导对我国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十分重要。研究国外汽车产业集群会发现,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大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的产业集群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十大汽车城。国际上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都是通过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传统汽车工业100多年形成“全球十大汽车产业集群”,国内传统燃油汽车60多年发展形成的6大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配件企业及其相关部门,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空间集聚载体。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彼此相互竞争又共同合作,非常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实力。汽车产业发展规律表明,汽车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道路。
秦远见认为,汽车制造企业必须保持其整车和零部件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和独占性,同时与汽车整车紧密关联的重要基础件又必须保持在本生产体系的通用性。与整车配套的压铸件、电子产品、智能控制系统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整车和重要基础件配套的集群化、区域化和规模化,只有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竞合”并存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才能有所发展。
李君华、彭玉兰研究指出,产业集群与价值链是提升地区或产业竞争力的两种重要途径。他们从制度分析的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可以将产业集群与价值链优势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地区发展的新模式。
张莹对上海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历程和形成方式。由于全球汽车行业都在开发和研制新能源汽车,这就强行地把所有的汽车产业拉到了同一起跑线,如果上海汽车产业集群能充分地抓住这次机会,对自身持续发展和提升将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并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上海汽车产业集群要继续发展就应多从自主创新的方面进行突破。
1.3.2 政府在汽车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产业政策是政府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加强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对产业进行引导、扶持,或管制、调整等手段,介入整个产业或特定产业的生产、投资和交易活动的制度设计。现代政策科学理论鼻祖哈罗德·D.拉斯韦尔认为,政策科学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空间条件为背景。产业政策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经济政策,也可能存在着政府失灵的风险,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产业政策制定的国家之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实施的产业政策。日本这种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
从中国实践来看,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般需要经历“种子期——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这样一个演进过程。在种子期,其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在初步出现集群雏形的培育期,其发展模式为“政府引导”;在集群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竞争力逐渐增强的成长期,其发展模式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在成熟期,其发展模式为“市场主导”。
尽管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都是通过企业的衍生与扎堆等方式逐步自发形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集群不能被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十分多元,单一的市场力量和单一的政府力量都很难取得突破,也很难保证产业集群的最优发展路径。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集群,完全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规划、引导、激励等方式发展而成。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的景象,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汽车产业的公共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现实和潜在问题,需要国家在政策领域不断创新支持角度和维度,在产业发展时间和空间背景下不断变换角色,不断优化对于汽车产业的公共政策。
Matthew系统地提出了田纳西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发展计划,主要包括:①政府出面组成产业集群工作组;②政府既要促进短期内集群的发展,又要兼顾长期的持续发展;③对集群的范围重新评估和修正;④建立该集群与其他交通部门的广泛联系;⑤增强集群的吸聚力;⑥建立集群的一站式供应服务;⑦关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⑧人力资本的开发;⑨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⑩生活质量的改善;⑪税收的合理利用。
随着国内几大汽车产业集群的兴起,针对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政府在产业集群中发挥的作用,亦引起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产业政策是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要宏观调控机制,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某种目标对产业进行科学宏观调控,发挥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使产业结构、组织、布局等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的政策措施。
在产业集群培育模式研究方面,刘志阳、姚红艳总结出了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养模式,包括美国市场化共同培育模式、日本产业政策干预模式、芬兰集群创新服务机制模式等。李兰和肖双琼发现,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主要结论有三种: 市场自发形成机制、政府主导机制、政府引导机制。
丁孝智、周丽、张华等对珠三角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多年的案例跟踪研究,他们发现,工业园区作为主要的产业载体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负责对园区产业发展原则、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进行系统规划,对园区发展的基本框架、核心驱动力和支撑体系进行系统的设计,是区域创新环境的塑造者,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区域政策制度的设计者。政府在提供公共设施、服务和制度软环境建设,协同创新体系,以及对外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园区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框架包括了三个层面,即专业性服务、综合性服务、重大战略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性服务主要指为园区产业或产业集群的活动提供纵向或横向专门化服务的功能体系,包括产业发展分类政策体系、企业商务活动服务体系、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和中介咨询服务体系等。它们为园区的重点发展领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薄弱产业及相关产业集群的各类要素聚集和辐射过程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服务主要指以政府或园区管委会为主导,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经营和产业成长提供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的功能体,包括政府办事服务体系、教育培训和人才支撑体系、科技和信息服务体系、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文化生活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等。其基本功能是通过园区政府或管委会整合资源,提供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服务主要指围绕支撑园区经济发展重大战略实施而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性的服务政策措施。其目的是通过针对性的政策服务,强化环境、人才、品牌等重大战略要素对园区企业或产业成长和振兴的支撑作用。
通过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国内大部分园区都具备优越的基础设施环境、优惠政策等条件,在吸引资金、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益。政府力量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通过引导产业在园区集中发展,可以有效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规避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并有效促进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集约化发展。
总之,一个开放有序的市场是依靠政府政策和市场力量共同推动形成的。首先,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在顶层设计上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协作机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法规,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政府通过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空间(如飞地制度)、产业载体,以及技术、人才等全方位要素互补和优势共享,形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1.3.3 影响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
黎继子、蔡根女从产业集群理论出发,提出集群企业通过价值链、供应链实现的合作是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加剧和专业化分工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庄惠明等人认为,培育汽车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融入跨国汽车公司价值链,同时加大技术创新与研发,有利于提高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
张丽莉在深入研究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发现,核心企业的壮大、紧密的企业网络关系和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是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建议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也应该重视这三项关键因素,以此提高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
雷朋认为,汽车产业集群化是欧美日汽车强国培植和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北京汽车产业集群必须从产业链、空间布局、产业实力和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升竞争力。
颜炳祥和王立新从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效应、开放的市场和国际经营三方面分析了经济与市场全球化对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发现汽车产业一定的聚集度和FDI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提高汽车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李琳关于地理临近与组织临近对产业集群创新影响的研究发现,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未进入成熟阶段时,地理临近与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具有正的影响关系。
李晓钟等人对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率的改善、能耗的降低、专利数量与出口总额的增加。
何育静和陈磊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存在配套能力不足、集中度不高和研发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等多方努力,采取有效措施“补短板”。
综上,我国对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对产业集群如何有利于提高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模式、组织形式、效率范式等展开研究;二是基于区域禀赋,对汽车产业集群可能形成的区位性优势研究;三是对政府作为方式、政策作用以及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政策机制进行研究。由于产业集群是我国汽车产业研究的新趋势,其研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例如,虽然很多学者提出以产业集群方式发展汽车产业能有效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但对其实践过程中的发展途径、存在的问题以及代表性个案等,还缺乏系统研究。再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轻量化技术、绿色涂装技术等创新速度的加快,我们应以何种创新方式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以与更加快速的技术迭代保持高度的匹配?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产业联盟如何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全景产业链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因此,选择一个成长型高新区——肇庆高新区作为典型案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集群产业链、价值网、创新方式、产业联盟、政府角色等开展深入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宏观政策的梳理以及集群内微观个体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