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出院患者——拥抱不远的春天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是否会再次感染
通常来说,治愈出院的患者,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会存留一段时间,如果病毒不发生变异,短期内一般不会再次感染。但需注意两点,一是抗体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会消失;二是新型冠状病毒随时可能发生变异,原来的抗体不一定能对变异后的病毒产生作用,这两种情况下不排除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因此,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亦有感染其他病原体的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并且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2.出院患者的康复
(1)出院患者可能遗留的功能障碍
①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产生身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较小。②重症或者危重症出院患者:目前已有的关于SARS出院患者的证据显示,全身虚弱、呼吸急促导致身体功能受限,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与胸部CT显示的肺纤维化改变一致并可能持续存在,呼吸肌及周围肌肉的无力等则与运动能力受限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参考上述SARS患者的表现。
(2)出院患者如何接受康复治疗
每位患者恢复状况、身心状态、所处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制订个性化、特异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在出院前,医生会对相关症状、心肺功能、体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简要的评估。轻症患者出院后居家或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仍存在氧合障碍和呼吸困难的患者由专门的康复医疗机构为其提供康复治疗。
(3)康复的要点及具体措施有哪些
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
①进行自我心理安慰、调适,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练习冥想等。
②循序渐进地开展运动锻炼,恢复既往体能:可采取有氧运动(如原地踏步、室内外步行、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及力量训练等,根据自身情况慢慢调整强度,可从低强度逐步过渡到中等强度,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前后及整个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小于93%时终止活动),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疼痛、乏力、气促等症状。
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出院后2~4周,主要以转移、修饰、洗澡等活动适应及训练为主。出院后4周以上,主要以外出购物、做家务、理财等更加复杂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模拟及训练为主。
重症或者危重症出院患者:
①通过“三认”认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了解病毒感染后出现的肺实变、认识身体功能下降带来的身心改变、懂得呼吸康复的内容及重要性,接受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等。
②康复机构的康复治疗(在康复医生或治疗师指导下):呼吸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运动训练。
③进行心理重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仅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群体性灾难事件,将给患者带来长期的心理压力,患者除自我调适外,还可通过向专业人员咨询、倾诉等获得帮助。
④自我“节能”管理。
⑤营养支持:重症、长期卧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注意感染后的营养不良风险,遵照营养专家的建议调整膳食。
3.出院患者如何应对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出院患者在人际交往中,不仅可能出现来自自身心理层面的障碍,包括被歧视感、无依感等负面情绪,还可能出现来自社会接纳层面的障碍,即各种不合理、不必要的排斥以及集体性灾难下人际交往的客观困境。
应对这些障碍的过程也是出院患者自我重塑的过程。此处列举一些方法,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帮助。
(1)面对疫情和生活变化,逐渐学习处理负面情绪: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包括不批判、不责怪自我焦虑、恐惧、后悔等,也试着识别自己在以上情绪支配下是否有不合适的言行举止,更要想象和尝试着忍耐这些情绪。
(2)自我肯定和鼓励,主动回忆自己曾经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愉快的经历,让自己坚定信心。
(3)逐步与亲朋好友、信任的同事建立日常的联系。同时注意不要把自己在压力情况下出现的负面情绪转移给他们,即避免向家人、朋友、同事等发脾气,以免造成不良的人际关系循环。
(4)结束出院后隔离期的患者,可先尝试从休闲娱乐、文艺体育等方面与人交往,保持相对放松的心态,再逐步过渡到正常的学习、工作等活动中。
(5)寻求心理医生、社会援助等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