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译者序
在接受翻译任务前,坦率地讲,虽然对克苏鲁文化的大名有所耳闻,但对洛夫克拉夫特完全没有了解。译者历史学的学科背景使得我们习惯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在接受任务后,为了更好地翻译作品并表达出原作的精髓,我们对作品内容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历史视角的考察。译者也希望通过在序言中提供一些有用的历史背景,使刚接触到洛氏作品的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8篇小说的内容和洛夫克拉夫特本人。
本书选取的这些小说内容很明显地体现了洛氏通过“时空错位”搭建的恐怖意象。其实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想体验到这种感觉是很难做到的。例如,在《屋中画》中洛氏第一次创造了“阿卡姆”这一地名时,并没有过多其他元素影响人们的认知。随着“蝙蝠侠”、“韦恩老爷”和“小丑”这些文化形象的传播,“阿卡姆”已经成为哥谭市人才辈出的源泉。即便如此,《屋中画》中作者刻意错乱时间的情况今天的读者还是能体会得到,文中开始说明了时间点是1896年,但转入老人叙述时刻意模糊掉了19世纪的时间点,来为之后的恐怖事件埋下伏笔。这种手法在《墙中鼠》中可谓登峰造极,鲜为人知的这篇故事的人物背景是洛夫克拉夫特结合自己家族历史编造的,并且他所描绘的那个修道院确实真实存在于他祖宅庄园的附近。在这篇作品中,洛氏选取的几个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是有暗指的,包括:七王国时期,诺曼征服,丹麦王朝,1261年,1307年和詹姆斯一世时期,以此来突显修道院的诡异并将读者快速带入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这样的历史设定总会使人联想到当下在中国流行的盗墓题材作品。《墙中鼠》中所涉及的地点,虽是用去掉首字母的方式新造的地名,但读者很快就会意识到安彻斯特(Anchester)与曼彻斯特(Manchester),伊克姆(Exham)和赫克瑟姆(Hexham)之间的关系,即便文中描述的地理方位与现实是完全不同的。文中对伊克姆修道院的外观、内部构造、所处环境和历史的描述基本就是赫克瑟姆大教堂的翻版。文中提到主人公把伊克姆修道院经过将近两年的修缮恢复成先祖在时的模样(即13世纪),并描述了修道院内具有特色的电灯。现实中,赫克瑟姆大教堂确实在20世纪初进行了将近两年的修缮,把内部恢复成13世纪的模样并接通了电灯。而主人公的姓氏德拉普尔在英文中是毁灭者的意思。以上这些都是作者刻意营造,但是在汉语翻译中和陌生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读者们所体会不到的。作者在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画作和书籍在现实当中也是部分存在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关于《皮克曼的模特》中与主人公对话文艺的那位艾略特,译者倾向于认为作者是故意使用他喜欢的文化名人T·S·艾略特的名字。这就好比在20世纪80、90年代读当时的小说,里面主人公和名为“学森”的人谈科学,对于读者而言可能除了钱学森联想不到第二个人一样。
关于洛夫克拉夫特本人创作究竟受了谁的影响,在这8篇小说中很难找到证据。译者倾向于考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帝国主义最疯狂也是最绝望的20世纪初。当时文艺作品的创作普遍受到了弗洛伊德和荣格这样的精神分析的显学所影响,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倾向在洛氏创作这些小说时亦均有重要影响。按洛氏自己的表述,他可能更倾向于荣格和超现实主义,这在他所谓宇宙主义的概念中也能找到一些影子。
最后,感谢译言·古登堡计划给予的这次宝贵机会;感谢精评师和通读编辑对文本修改所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译言·古登堡计划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感谢各位读者给予的支持;同时,感谢我们自己,尽全力完成了这样一本译著。
董晓博 晁雪婷
2020年7月6日于英国利物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