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一本通(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动专业化生产,打造自己的比较优势

有这样两个相邻的国家,一个大国,一个小国。大国是平原地区,适合于谷物生长;小国是山区,适应于种桑和生产丝绸,而不太适应谷物。长期以来,两国之间倒也相安无事,每每有争端之际,小国万众一心的防备让大国感到难以下手!

有一天,大国的大王忽然要求本国的百姓们不得种桑,只能种粮。一时间丝绸价格大涨,粮价下跌。于是小国的人多种桑树,减少种粮,多生产丝绸,以满足大国消费的需要。

很多年过去了,小国越来越富,生产的丝绸质量越来越好,技术附加值也越来越高,年轻人都从事各类丝绸类技术开发与生产,至少也做做丝绸换粮食的国际贸易。时间一长,小国的人都不种粮食了。

而大国不种桑以后,粮食种得也不错,尽管粮食价格下跌,但产量也提高了,粮库里多到装不下,多余的部分也能卖到小国去,日子过虽不如小国富有,但也还不错。

古代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大家都生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小国和大国因为经济上的联系加强,军事上的争端减少了,日子富裕了。

直到有一年,老天突然大旱,粮食减产,大国的大王宣布粮食向小国禁运,不到半年,小国的国王带着多年来积累的所有财富,带着举国的臣民,投降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家经济分工很重要,没有分工就没有效率;但在注重发挥自己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经济结构的安全。

事实上,参与国际分工并没有错。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口具有自己比较优势的产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自亚当·斯密以来,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例如美国、西欧和日本,均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贸易分工、货币和资本。

发达经济以贸易的细密网络为特征。在个人之间和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贸易网,这个网又取决于大量的专业化和细致的劳动分工。当今的经济都大量使用货币,即支付手段。货币流通是我们经济制度的生命线。货币提供了衡量物品经济价值的标准,并且能为贸易提供融资手段。现代工业技术依赖于大量资本运用:精密的机器、大规模的工厂和库存。资本品使人的劳动能力成为更加有效率的生产要素,并且促使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出前些年的许多倍。

与18世纪的经济相比,今天的经济所依靠的主要是个人和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广泛的贸易网进行协作。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同样岗位劳工的生产率获得提高,利用这种产出能交换到更多的其他产品,导致西方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增长。

专业化是指个人和国家集中精力完成一系列特定的任务——这就使得每个人和每个国家能够发挥其特殊技能和资源优势。经济生活的事实之一是,并不是让每个人以中等水平去做每—件事,更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劳动分工——将生产划分成许多细小的专业化步骤或任务。劳动分工让高个子去打篮球,让有头脑的人去当老师,而让有雄辩之才的人去推销汽车。

在我们的经济体系当中,有时需要花费许多年才能完成特定职业的培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需要14年时间。资本和土地也可以高度专业化。土地可以被专门用作葡萄园,像在加利福尼亚州和法国所做的那样,大约需要几十年时间。从事书本写作的计算机程序花了10年多时间才开发出来,但它在管理炼油厂或面对大量数据问题时却束手无策。专业化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是用来管理汽车生产并提高其效率的计算机芯片。

专业化的巨大效率产生了人们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复杂的贸易网,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样。我们中很少有人生产一件最终产品,我们仅仅制作了我们消费品中极小的一个部分。我们或许讲授了大学课程中的一小部分;或许只是专门取出停车计时表中的硬币;或许只是分离出果蝇的遗传基因,等等。作为这些专业化劳动的报酬,我们将获得足以购买世界各地物品的收入。

贸易生财的思想是经济学的核心见解之一。不同的人或国家专门从事于某些领域的生产,然后,自愿地用他们所生产的物品去交换他们所需要的物品。日本通过专业化制造汽车和家用电器等物品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它出口大部分工业制成品,以支付原材料的进口。相反,那些执行自给自足战略,试图生产绝大部分消费品的国家发现自己走上了停滞之路。贸易能够使所有国家富裕起来,并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发达经济从事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因而提高了其资源的生产率。个人和国家用自己专业化生产的物品自愿地交换其他人的产品,极大地增加了消费品的范围和数量,并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但是,不能说这些国家只是通过专业化就富起来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专业化真的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你肯定会问,让每个国家都采用劳动分工的办法,这样不就都能富起来了吗?答案是,那些国家实际上不能采用像商业社会这么复杂的体制。个体也做不到。

第二章 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一只跳蚤

“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德国诗人海涅这一句著名的话感叹了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其实生产企业也面临着像他同样的困境,有的企业看上了一个项目便雄心勃勃地建厂房、进原料、招员工,折腾了一阵子后才发现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受市场欢迎。

经济学用生产函数来描述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生产要素可能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包括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如土地、河流、森林和矿藏等。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前者如厂房、机器、原材料等。

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统称企业生产的四要素。通过对这四要素的运用,企业可以生产各种有形的实物产品,如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书本等,也可以提供无形的产品,我们把这类产品称为服务(或劳动服务,简称劳务),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理解经济学上的生产函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生产函数实质上是描述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因此一旦生产技术发生了变化,则原有的生产函数就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生产函数形式。

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之前水稻的最高亩产量也就在400公斤左右,到了2000年,由他主持的超级杂交稻第一期实现了亩产700公斤的目标,到了2004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突破,每一次生产技术的突破都标志着水稻的生产函数发生了改变。2007年77岁高龄的袁隆平仍充满激情地说:“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随着水稻培育技术的提升,以及相关技术,如收割、施肥等技术的提高,水稻的产量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水稻生产函数也会发生相应地改变。

其次,生产函数中的因变量是产品的产量,而且是最大产量。比如上面举的杂交水稻的例子,该生产函数在2000年的时候,其因变量就是700,表示在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下,水稻的亩产量最高能够达到700公斤,在这种要素组合下如果产量达不到700公斤,说明生产是没有效率的(当然也可能出现了天灾,不过我们把这种情况排除在外),当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那种要素组合也达不到高于700公斤的产量。

最后,生产函数只考虑生产,不考虑销售。所以,经济学家关心的不是销售问题,而是生产问题。就像我们在本节一开始说的那样,尽管有的企业资源利用得很好,各种生产要素都搭配都很合理,产出也达到了最大,但由于产销不对路,所以你“播下了龙种,收获了跳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企业老板关心生产更关心销售,如何销售?这当然是商学院要传授的知识。

有了生产函数的概念后,经济学里的另外一个概念——边际产量也就浮出了水面,边际产量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经济学中,边际产量也被称为边际报酬。

在经济学中,边际报酬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生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如原材料等)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数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超过这一数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就是递减的。和边际效用一开始就递减的规律略微不同,一般而言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生活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屡见不鲜。我们常说的“人多瞎胡乱,鸡多不下蛋”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过去大锅饭下的效率低下就可以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予以解释。

和生产函数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经济学术语是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指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即生产要素的规模发生变化)与由此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中,通常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又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形。

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全部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不变指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全部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递减指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全部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在企业扩大规模的长期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先后经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才最后稳定下来或最终被淘汰,这在企业生产理论中被称为企业生命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与规模报酬递增非常接近的另外一个经济学术语是规模经济,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的区别在于,后者的生产规模不一定是按照同等比例进行变化但产出一定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