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一本通(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孟加拉国比美国穷得多

当你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脱下你的衣服,看一下里边的标签是哪里制造的。你会发现,虽然标着的是耐克或者阿迪达斯的牌子,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衣服并不是美国制造的,而是一些比美国穷得多的国家制造的,比如:萨尔瓦多、斯里兰卡或孟加拉国。

为什么这些国家比美国穷得多?与美国或者其他的富有的国家的厂商相比,即刻想到的理由是它们经济中的生产率比较低,这些国家中的厂商在使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能得到的产出要少许多。为何国家间生产率差异如此之大是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也是困扰经济学家们的问题之一。但是,无论如何生产率的差异是事实。

然而,如果这些国家经济中的生产率比美国低,为何美国人穿的如此多的衣服是它们制造的?为什么美国不自己制造?

答案就是“比较优势”。孟加拉国所有产业的生产率都比美国的相应产业低。但是富国和穷国的生产率差异在不同产品间有很大差异。像飞机这类产品差异巨大,而在衣物方面的差异就没有那么大了。

经济学家过去认为,经济财富来自三种资源的结合:人造资源(道路、工厂、机器、电话系统),人力资源(努力工作、教育),技术资源(技术诀窍或高科技的机械)。那么很显然,穷国要想变富,就要投入资金到有形的资源,并通过教育和技术转让项目来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这种图景有错误吗?就它本身而言,没有错误。教育、工厂、基础设施、技术诀窍的确在富裕国家很多,而在贫穷国家严重匮乏。但这幅图景是不完整的:拼图游戏中缺失了最重要的部分。

传统观念认为:贫穷国家可以在过去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内追赶上富裕国家,而且它们越落后,追赶的步伐就能够越快。之所以越贫穷的国家追赶步伐会越快,是因为那里的基础设施或教育非常匮乏,新投资就会获得最大的回报。

例如,一个贫穷国家的几条公路就可以打开一个全新的贸易区域;在富裕国家,多几条公路只不过缓解一些交通拥挤的状况。在一个贫穷国家,最初的几部电话具有重大作用;在富裕国家,小学生们在用手机发短信。贫穷国家多一点教育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在富裕国家,大学毕业生经常找不到工作。当然,贫穷国家照搬技术比富裕国家创新技术要容易得多:杜阿拉的居民完全可以享受出租车的便利,而不必非等一位喀麦隆的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来发明内燃机。

与美国相比,尽管孟加拉国几乎在每件事上都处在比较劣势的境地,但是在生产衣物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意味着,因为二者专业化生产不同的东西,所以两者都能消费更多的产品,孟加拉国提供给我们衣物,它们也享受更多高技术水平的产品。

在中国、韩国这些地方,每隔10年或更短时间,那里的收入就会翻番。当研究这些地方时,你觉得追赶理论好像是有道理的。但很多贫穷国家并不比富裕国家发展得快,实际上,它们发展得更慢,或像孟加拉国那样,正变得越来越穷。

有时候,比较优势也是一种发展的障碍。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多的自然优势成为国家发展的依赖时,国家就会遭遇发展上的瓶颈。相反,对于一些缺乏优势的国家,会通过发展其他的比较优势而使自己保持经济增长。这也解释了为何越南、韩国等地方,以及博茨瓦纳、智利、印度、毛里求斯、新加坡正在奋起直追的现实。正是这些有活力的地方,而非日本、美国、瑞士,已成为地球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50年前,它们还深陷贫穷的泥潭之中——缺乏人造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甚至是自然资源,但现在已富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教育、科技、基础设施都得到改善和提高。

看似遥远的国际贸易其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工资。外国低价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后,很有可能导致国内劳动者失业或者降薪。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在无形中和外国劳动者展开竞争。

但需要明确的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对我们的工资影响最大的不是国际贸易,而是科学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在机械自动化程度提高后,不仅会出现被机械夺去工作、收入下降的人,同时也会出现利用机械增产增收的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为了帮助败给外国产品的本国工厂和劳动者,通常会采取限制进口的办法。但如果这种失败是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技术革新而造成的话,即使限制进口,也只能取得短暂的效果。

虽然孟加拉国在制造方面占据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成为国际间贸易的获利者,他们只能在国际贸易产业链中赚取少量的劳务费用。低廉的工资收入,意味着国民收入也只能局限在一定的水平上,当然孟加拉国富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