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对高士晶莹雪·金玉缘
宝玉说:“你的婚姻不是你的,是你的家族的。”
宝钗凄然:“那你的心呢?我还可不可以依靠?”
宝玉黯然:“我的心,早已放在林妹妹那里了。”
门外翩然飘飞着雪花,宝钗、宝玉二人背向而立,景色、内心,全落得寂寂然一片凄凉。这一幕,出自香港舞台剧《贾宝玉》。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之一,便是与你朝夕相对的那个人,牵牵念念的永远是另一个人,而自己从未被他放在心上。宝钗遭遇的,就是这样的痛苦。
她嫁的丈夫,本是最会疼人的。他曾于热闹的场合抽出身来,到井边去哀悼一个跳井自杀的丫头,也曾于贴身侍婢死后,为她书写了不止一篇诔文。
她嫁的丈夫,本也是最解风情的。他曾于菊花开时,带病远涉来访:
多情最是颈、尾两联——长醉抱恙的公子,着屐远来,专为阅读这花中秋色。公子怜你如是,菊花啊,你要尽情绽放,切莫辜负他的一番深情。果然:
自从公子移菊种到自己的篱畔庭前,花儿果然经雨带霜而开。公子大喜,兴尽饮酒,殷勤护花。这次第,倒叫人想起他在灵河岸边,悉心灌溉绛珠仙草的前世。
怎奈那绛珠仙草到了今生,却是黛玉,而非宝钗。对黛玉,他恨不能掏出心来给她看,失去她以后,心便离了躯壳,随着她去了。
糊里糊涂间,娶了不爱的宝钗,多情公子似乎也失去了爱的能力:
——《红楼梦曲·终身误》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钗,忘不了的,却是那“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此时,宝玉必是忆起当日还是顽石之时,那一僧一道对他的劝告:“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随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许多道理,年少的时候,我们总不肯信,非得等到经历了世事,挨过了苦痛,才不得不对命运含泪臣服。将他带入尘世,又携他离开的一僧一道,最后终于得以用一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姿态,迫他承认了年少轻狂的幼稚和失败。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若问宝玉是否后悔当日下凡入世,不知他将如何作答。但我想,虽然烧尽了青春,但存了与林妹妹的一段美好回忆,他该是无悔的。
于宝玉,身边有黛玉,便觉天天是节日,件件是乐事;没了黛玉,这一场人生浮梦,便不想继续再做下去。他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宝钗。
于宝钗,与其深恨彼时软弱,何不从此做真实的自己?可惜一直到最后,聪明如她,却不肯醒悟。
许多时候,一念闪失,便要用一生去遗憾。恰似一杯无味毒酒,饮时不知,痛苦却在长久的以后。宝钗之错,一在听信了家长们的训导,以为爱情可以用时间来培养,可惜,爱情终究与时间无关。不管时间怎样流逝,顶多能产生些微的依恋和责任,却不是爱情。然而,它又深具迷惑性,自以为是的“过来人”们,便常常用这一套假象,来蒙蔽有情人的眼睛。
宝钗另一错,大概是错看了宝玉。她曾自信地以为,能用自己的温婉敦厚改变他,让他也融化在与自己相同的信仰里。然而,在试图改变一个并不爱自己的男子这场持续古今的赌博里,女子从来就没有赢过。他若愿意改变,一定是因为爱,想要对她证明自己的爱,或要使她更爱自己。能改变宝玉的,却不是宝钗,唯有黛玉一人而已。
况且宝钗、宝玉之间,不单宝玉不爱宝钗,宝钗又何曾真爱着宝玉?
宝钗并不懂得宝黛之间生死相依的感情,更想不到黛玉会因爱丧命,内心里怕是还在遗憾黛玉为何这样想不开。她自己大概是不愿意相信爱情的,也就并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她聪明得很,于爱情却又懵懂,世间男欢女爱,以及那些揪心的桥段,在宝钗眼里,大抵都是些没有意义的苦痛。
又或许,她只是比一般人看得更加透彻。在爱情里,她宁愿做个隔岸观火的人,只远观,不靠近,心不动,就不痛。没有纠缠,就不会有那许多难解的情愁和难度的劫数。
宝钗甚至都不愿意开始,便决定谁也不爱了,连自己都不爱,遑论宝玉呢?若要道她心怀叵测,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已久,我倒愿在此为她做一番辩白。
书中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便已作如是陈情:“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适逢元妃赐了一样的东西给她和宝玉,宝钗“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后来宝玉要瞧她的红麝串,却看着她雪白的手臂发呆,宝钗登时羞红的脸,成了无数人当作她喜欢宝玉的证据。其实,任是哪个深闺少女,被个男子痴痴盯着,恐怕都是会害羞的吧。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里,宝玉被打,众人赶去看望。宝钗前来送药,只说了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便又被人抓住了把柄。于是在后面,她与哥哥闹别扭,薛蟠便这样讽刺她偏袒宝玉:“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便把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这样反应,怕也不全是因为被人说中了心意吧?
我倒觉着,以她对“仕途经济”的一贯认同,宝玉并不是她中意的类型。
她劝黛玉时,也曾无意中谈到对当时“国之栋梁”的看法:“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可见她觉得男人并不可依靠,也就不奢望能得到一个与自己心心相印的情郎了,门第、财富、利益,或许才更能带给她安全感。所以,嫁与宝玉,她只是做出了风险最小的选择。
可惜这个致命的选择,毁灭了宝黛,也葬送了自己。
宝钗的命运,便如她诗谜中为报更而燃点的线香。这不是她所情愿的,却也正是她不能不领受的:
不是知音,不解宝玉琴意,也就不会是他夜里想要轻揽入怀的人,是以“琴边衾里总无缘”,说的不是线香,而是宝钗、宝玉这名存实亡的婚姻,倒真不如没有的好。他一朝悬崖撒手,留下宝钗长夜独守,“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青春年少,却孤凄寡居,又让人想起早年她作的《忆菊》:
旧时戏作,竟成今日境遇的写照。彼时的她,独立秋风,怅怅忆宝玉,心儿早已随着雁儿远去。那一声连着一声的捣衣声中,浸透了古来无数女子思念丈夫的血泪,如今,宝钗也成了她们其中之一。不知满腹诗书的她,独倚栏杆之时,都忆起了哪些闺怨名句,她的心境,必是苦闷难舒的吧,却连个安慰她的人也没有。重阳复重阳,苦苦等待的那个人,终是再也不回来了。
说什么金玉良缘,终究是“金无彩”“玉不光”,说什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又道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到头来,运败时乖,大梦成空。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败局。可嘲顽石幻象,勘破红尘,世上错偶,又岂独宝钗、宝玉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