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鸟笼效应:埋头苦干要远离引人联想的“鸟笼”

远离让人欲罢不能的“鸟笼”,不让老板怀疑你

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天与好友卡尔森打赌,说:“我敢保证,不久后你会养一只小鸟!”卡尔森一听,觉得很荒唐,就笑着说:“你在开玩笑吧?我从来就没有过这种想法。”

几天后,卡尔森过生日,朋友们都来为他庆祝。詹姆斯也来了,还带了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生日礼物。

卡尔森接过鸟笼,想起几天前詹姆斯说的话,就会意地笑笑说:“好你个詹姆斯,你还真想让我养鸟啊?可惜,最后你肯定会失望的。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的鸟笼,我很喜欢它。”说完便将鸟笼挂在了自己的书桌旁。

从此以后,来拜访卡尔森的客人,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教授,您养的鸟死了吗?”而且每位客人与他谈话的时候,都会提一些与鸟相关的话题,比如告诉他养鸟的知识,委婉地规劝他养鸟需要责任心和爱心,还有养鸟时的一些注意事项等。每当此时,卡尔森就一遍一遍地向客人解释——他从未养过鸟,不过客人们都不相信,反而认为他心理出现了问题。

卡尔森百口莫辩,有苦难言。想扔了这鸟笼,又不舍得,它那么漂亮而且还是别人送的礼物;不扔这鸟笼,又惹出那么多恼人的猜测,莫须有的事端。想来想去,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沿着詹姆斯的预测走,买了一只鸟儿放在笼子里,这总比整天解释和被人误解好多了。

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詹姆斯用他的心理学知识涮了好友一把。

其实,“鸟笼效应”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会常常遇到。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在自己的心里先挂上一只“鸟笼”,再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放“小鸟儿”。

人们大部分情况下很难亲眼看到事情的真相,所以很多事情,都会靠着常规思路进行推理。你认为努力工作的人就应该天天加班,而更多的人却觉得工作量正常还每天加班那就是为了占用公司的资源。造成不要给同事、老板留下这样的印象。

刘季是从一家小公司转过来的。在小公司的时候,公司的老板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所以作为老板得力助手的刘季自然也就养成了每天加班的习惯。到了新公司后,刚刚熟悉业务,为了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他依然坚持着每天加班到很晚的习惯。可是这家公司的风气与以前的小公司不同,这里的员工和老板没有加班的习惯。所以,同事们发现刘季每天加班到很晚后,都感到很奇怪。每天的工作量也不大,上班时间完全可以完成,为什么他还要每天加班到很晚呢?同事们开始议论纷纷。“他是不是为了给自己家省点电,或者省点网费?”“可能是为了晚上用公司的电话打私人电话。”“也有可能是利用公司的资源干私活。”……很快,老板也知道了这件事。他的第一直觉也是这个人到底每天晚上加班到很晚是在搞什么“名堂”,是不是为了占用公司的资源。通常情况下,在工作量正常的时候,依然每天加班到很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些,老板也不例外。刘季发觉了同事的议论后,还不以为然,但当他知道老板也在怀疑他时,他就再也不敢加班了。

不要给老板怀疑你的机会,不要给同事议论你的可能。要学会遵循所在公司的规则,这样你的职场生活才会一帆风顺。

加班和加薪升迁没关系

在职场规则中加班和加薪没关系。决定加薪的是你的能力。能力是最好的语言,业绩是最好的证明。只有具有扎实的本领,你才有发言权。否则无论你说再多,也是无用的。

职场,是用本领说话的地方。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关于本领的寓言。

动物们进行比赛,鼯鼠夸耀说自己会很多本领。比赛开始了,最先比的是飞行。一声哨响,老鹰、燕子、鸽子一下就飞得没影了,鼯鼠扑腾着飞了几丈远就落了下来,着地时还没站稳,摔了个嘴啃泥。赛跑比赛,兔子得了第一后,躺在树下睡了一觉醒来,鼯鼠才跌跌撞撞地跑到终点。游泳比赛,鼯鼠游到一半就游不动了,大声喊起救命来,多亏了好心的乌龟把它驮回岸上。比赛爬树时,鼯鼠还没爬到树顶就抱着树枝不敢再爬,顽皮的猴子爬到树顶后摘了果子往它头上扔,明知道它不敢用手去接,还故意说请它吃水果。和穿山甲比赛打洞,穿山甲一会儿就钻进土里不见了,鼯鼠吃力地刨啊刨,半天才钻进半个身子。观众见它撅着屁股怎么也进不去,都哄笑起来。

在工作中,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即便终日卖力地加班,也会像鼯鼠一样遭到大家的嘲笑。我们说得再好听,吹嘘得再花哨,没有能力,没有业绩,无论在领导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甚至在下属面前,仍然很难挺起腰杆儿。

14岁就到煤矿做工的斯蒂芬逊,在煤矿中从事的工作就是擦拭矿上抽水的蒸汽机。后来,他当上了煤矿的保管员,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机器。

他感到,当时落后的运输工具已经不能适应正在迅速发展的煤矿业,于是他就想发明一种强有力的运输工具。

于是,他下决心努力学习文化。他都17岁了,却是个文盲,既然基础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吧!他与启蒙的儿童一起在夜校的一年级就读。

为了更好地进行蒸汽机的研究,他步行了1500多里来到了蒸汽机发明者瓦特的家乡做了长达一年的工。他在工作之余,就对蒸汽机构造的原理进行钻研,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始进行“强有力的运输工具”的发明。

他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的钻研,在1814年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但是试车却失败了,他受到了诽谤和责难。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继续研究并对其加以改进。他于1825年9月27日在英国斯多克敦至达林敦的铁路上,对世界上第一台客货运蒸汽机车“旅行”号进行了成功的试车。人们热烈地庆贺火车的诞生。他于1829年10月驾驶着新制的“火箭”号参加了在利物浦附近举行的一次火车功率大赛,并获取了胜利。

斯蒂芬逊成功了,由于多年的努力与坚持不懈,自己的能力和本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完善。他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用本领说话才是最有力的。无独有偶,下面故事中的马克亦是如此。

马克起初只是德国一家汽车公司下属的一个制造厂的杂工,他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获得了成长,并在他32岁时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总领班。

马克是在20岁时进入工厂的。工作一开始,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做了一次全盘的了解。他知道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里有零活就要到哪里去。因为这项工作,马克才有机会和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因此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当了一年半的杂工之后,马克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他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部门去工作。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最后,他又决定申请到装配线上去工作。马克的父亲对儿子的举动十分不解,他问马克:“你工作已经5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

马克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小工头。我以能胜任领导整个工厂为工作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正在用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当马克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马克在其他部门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况,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为他的装配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没有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最出色的人物。很快,他就晋升为领班,并逐步成为统管15位领班的总领班。如果一切顺利,他将在几年之内升到经理的职位。

故事中,马克说得很对,要“用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加班与否都不重要,那只是形式,真正能托起你业绩的,不是你工作多少个小时,而是你的能力有多强,是否强到以高效率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这是实力,也是本领。

做任何事情,不下一番功夫,就不会有所收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上占据优势地位,都希望自己能够加薪升迁。然而,仅仅有这种上进的思想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需要努力去弥补。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本领,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